【摘 要】
: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患者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损伤患者9例(脑外伤5例,脑梗死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入腮腺及下颌下腺,两边腮腺的上下极各取1个点,共4点,每个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15 U;两边下颌下腺各取1个点,每点注射20 U.于治疗前和治疗1、4、12周后采用唾液流率、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机 构】
:
528400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528400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528400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528400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超声科,528400中山,中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损伤患者流涎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脑损伤患者9例(脑外伤5例,脑梗死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在超声引导下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入腮腺及下颌下腺,两边腮腺的上下极各取1个点,共4点,每个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15 U;两边下颌下腺各取1个点,每点注射20 U.于治疗前和治疗1、4、12周后采用唾液流率、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和频率评定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5 min平均唾液流率分别为(0.24±0.08)g、(0.28±0.12)g、(0.34 ±0.11)g,与治疗前的(0.49 ±0.12)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严重程度(DSS-severity)评分分别为(1.92±0.37)分、(1.92 ±0.37)分、(2.32±0.64)分,与治疗前的(4.35±0.4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12周后,9例患者多涎评分系统的多涎频率评分分别为(2.01±0.42)分、(2.01±0.42)分、(2.28±0.63)分,与治疗前的(3.56±0.4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可显著改善脑损伤患者的唾液分泌和流涎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小剂量超短波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4周龄Wistar大鼠36只(共72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只大鼠(8只眼)作为正常组,16只大鼠(32只眼)作为实验组(接受小剂量超短波照射,每次7 min,1次/日),16只(32只眼)作为对照组(不接受超短波照射),分别于实验第1、3、6和9周四个观察时间点同步处死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针肌电图(EMG)在腰骶神经根压迫性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明确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压迫的患者198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针EMG检测,并定位存在压迫性损伤的神经根,将所得结果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采用神经传导检测(NCS)检查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腓肠及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和H反射.结果 EMG对病程在3周以上患者的阳性检测率(90.0%)高于病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经机器人辅助训练后其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脑功能重组情况.方法 共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6例,均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训练120 min,每周训练5d,共训练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runnstorm分期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观察患者
目的 观察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10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跨步长、步频进行检测,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功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大量临床实践表明,TKA术后康复干预不容忽视,它对患者获得独立生活能力及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针对TKA术后患者给予为期2周的水下步行训练,发现患者膝关节功能获得显著改善。
目的 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虚拟厨房上肢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及以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
目的 探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后上肢痉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4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1例)和康复组(183例),康复组接受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床旁康复介入、恢复期在康复专科病房进行、后期定期康复家访指导;对照组未接受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仅予以康复指导,并定期随访.分别于入组时、入组后1、3和6个月时,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进行改良Ashworth量表(M
高良恕主任,曾任解放军总医院理疗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8日10点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亚急性早期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2周CIMT治疗,每日连续治疗3h,每周治疗5d,共治疗2周;对照组则给予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疗程结束1d时及疗程结束6个月时分别采用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