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贾斯帕·约翰斯择取客观性与中立性的数字作为核心元素,创作了大量具有多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字画,本文将其分类,并以图像分析的方法,从绘画性与阐释性两个维度进行理论化解读,认为约翰斯的数字画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隐喻,并提出约翰斯哲理画的命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斯帕·约翰斯择取客观性与中立性的数字作为核心元素,创作了大量具有多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字画,本文将其分类,并以图像分析的方法,从绘画性与阐释性两个维度进行理论化解读,认为约翰斯的数字画具有明显的社会性隐喻,并提出约翰斯哲理画的命名.
其他文献
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华北利益,阻止革命军北伐实现中国统一而发动了在济南的屠杀事件.为了祭奠济南五三惨案中逝去的同胞,五三惨案纪念日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纪念仪式,各阶层的人们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纪念活动.通过考察五三惨案纪念日的纪念方式和建构历程,深入剖析地方性纪念日在社会民众心中的认知,对促进国家独立和统一、动员人民参与革命的爱国热忱以及激发民族复兴动力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以此重温历史真实与记忆的内在纹理.
作为形塑新中国美术形态和格局最重要因素之一的美术出版,以普及性、专业性和商业性为价值诉求,三者中,普及性是起点,专业性为标杆,商业性则隐而不彰.新中国美术出版以普及性促成美术文化的除旧布新,以专业性促进美术史论研究与当代美术创作、推动印刷技术进步,其商业价值的实现则与传播主流价值观、构建公众共同体意识同步,其发展历程中的几乎所有重大变化都是出版界与相关美术组织协作的结果.
美术管理的研究,即对一定时期美术事业、美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所发生的意义和形式的转变,都与每个时期的美术管理密不可分,而这种管理则是我国国情和体制背景下的产物.美术管理背后的体制就像一条隐匿的线索贯穿着新中国70年来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变化,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引导,也有限制和规约.本文试图厘清在新中国体制变换的背景下,美术管理范畴内美术生产、美术教育、美术展览、美术市场等生态的变迁,同时探讨引发变迁的原因,以期用清晰的态度面对历史,也更好地应对
新中国美术展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整体展览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伴随着展览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一套与展览相关的政治话语体系建立起来,同时也使新中国历史叙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得以建构.客观而言,新中国美术展览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新中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力图通过展览重塑中国形象的展览政治.这套展览体制与方法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修改与完善,并对今天的艺术展览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隐逸”是富有深刻内涵的创作母题.无论在太平盛世抑或乱世危局,隐士们常以独特的言行纵情山水、遁迹林泉,享负天下盛名.因此,历代士人们在心怀家国、积极入世之余,又常怀揣返璞归真、避世山林之理想,如杜甫的诗句:“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描绘理想中的高士生活,成为文人士大夫咏志抒怀的一种方式.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早期的十数年中,我国美术界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分析了其背后的体制原因.笔者认为,在这段充满挑战的艺术体制改革中,为了平衡好改革激活与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在顶层美术制度的调整上始终没有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方向.换言之,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美术制度上的调整实际上是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基础上的一次自我革新,是群众路线在美术领域的具体实施.
1926年1月,徐悲鸿、林风眠同时从欧洲回到中国,并由此开启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对此中差异,现学界多从两人艺术观的不同加以理解.本文则从徐、林与蔡元培、戴季陶、李石曾等政治人物的关系考证入手,以探析“权力网络”与艺术家命运乃至道路选择之间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活化一直是被热烈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传统文化如何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被年轻人发自内心地喜爱.在知识与娱乐、传统与创新、严肃与轻松之间寻求平衡并非易事:高高在上则难免让人无法亲近;流于表面、太过迎合,又会显得过于轻浮,在短暂的喧嚣后便消失不见.如果是从前,也许稍微利用新媒介形式包裹的传统内容、根据经典文本所改编的现代故事、简单带有一些中国元素的产品,都能引发中国民众失落已久的骄傲.但在文化和物质生活都日渐丰富的今天,以流行文化的形式呈现传统、历史、爱国、主旋律等内容,早已不是能够保
2019年,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与图书馆在学校特藏文献中发现两套民国时期版画原作.一套是现代版画会成员的作品,是该领域官方少见的完整系统收藏.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于当年策划了“白咬着黑——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现代版画会\'馆藏作品展”,第一时间向学界公开了这套藏品和相关文献,并作为“现代版画研究展第一回”,开启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在该学术领域的各项活动.发现的另一套则是1946年至1949年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简称“全木协”)巡展原作.2021年9月10日至11月5日举行的“移动的时代之眼——广州美术学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一体化的美术制度逐渐完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建构.相对于我们熟知的画院、展览馆、美协、美术院校、美术杂志等各种文艺团体和文化机构,美术公司已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它是新中国管理文化领域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治理方式,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国家景观再造的有力执行者.本文将美术公司作为组成20世纪中国美术制度的一个案例,从其背景、人员组织构成、功能及转型几个层面探讨美术公司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