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台‘江南’稻花香,粒粒明珠粮满仓。怎能忘,当年稻改斗饥荒……”6月29日,鱼台县召开庆祝建党96周年暨“弘扬稻改精神·再造鱼台辉煌”动员会,以多样化的“稻改”再现形式,将大家带回顽强拼搏的稻改年代:亲历者讲述了半个世纪前的“稻改”时光碎影;“稻改”故事读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展示了“稻改”的经过;图片展上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激励后人的“稻改”精神;当地美協、书协会员,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今望千层浪,当思十里荒”的“稻改”赞歌……会上发出倡议,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弘扬“稻改”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再创鱼台辉煌。
鱼台县“稻改”是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1964年以前的鱼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面对这种困境,中共鱼台县委向全县发出“稻改”的号召,从1964年冬到1965年春,全县大干150多天,付出劳动日286万个,开挖干支斗渠7296条、2753公里,完成土方工程1500萬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当年搬动的土石方,如果筑成1米高的土坝,可以绕赤道一周半。整个工程的投入,除了国家投资20%外,其余全是群众自筹。一无所有,鱼台广大干部群众,依靠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把荒湖涝洼建设成体系的排灌系统。
“挖好四道干渠和毛渠,涝洼地的积水就可以排出,天旱了可以引水灌溉,从那时候起,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高。”鱼台县委宣传部编著的“稻改”故事读本中的有关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这段历史。其中,据当年“稻改”时期的经历者陈香莲老人回忆,当年“稻改”时,除了大年初一,人们都在忙着挖沟渠、打打稻池子、捡拾有机肥……一年到头都有忙不完的活。开垦“北大淤”苇荒地的时候正是冬天,人们穿着小布鞋趟着碎冰、踩着苇茬子在劳动,鞋被刺穿扎到脚上根本觉不到疼,晚上回家一看,腿上全是被碎冰划伤的小口子。一个姓陶的小伙子干活时被苇茬子穿伤了脚,苇苻子留在了肉里,他就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豁开伤口取出来,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据更多参与当年“稻改”亲历者讲述,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建排灌站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建站需要资金1500万元,当时尚有1100万元的资金缺口。勤劳朴实的鱼台人民自发行动起来,踊跃捐款捐物。有的卖了旧屋料,有的变卖了结婚的嫁妆,甚至还有的连仅有的一点儿卖鸡蛋的钱也拿出来……
1965年,鱼台“稻改”一期工程最初设计种植水稻20万亩,实际种稻35.35万亩,当年取得了大丰收,每亩平均收成330斤,共计收成1.15亿斤以上,鱼台由解放以来一直靠吃统销粮的缺粮县,一举变成了余粮县,不但使鱼台从荒湖涝洼、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变成了“北国江南、鱼米之乡”,更把外出逃荒的7万人全部吸引回来。“稻改”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是历史留给鱼台人民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逝去的是岁月,耸立的是丰碑。历经半个多世纪沉淀和传承的“稻改”精神,已成为鱼台儿女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当前,47万鱼台人民正凝聚着一股干实事、谋实篇的“正能量”,全力以赴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学新鱼台,再造鱼台新辉煌。
鱼台县“稻改”是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1964年以前的鱼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面对这种困境,中共鱼台县委向全县发出“稻改”的号召,从1964年冬到1965年春,全县大干150多天,付出劳动日286万个,开挖干支斗渠7296条、2753公里,完成土方工程1500萬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当年搬动的土石方,如果筑成1米高的土坝,可以绕赤道一周半。整个工程的投入,除了国家投资20%外,其余全是群众自筹。一无所有,鱼台广大干部群众,依靠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把荒湖涝洼建设成体系的排灌系统。
“挖好四道干渠和毛渠,涝洼地的积水就可以排出,天旱了可以引水灌溉,从那时候起,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高。”鱼台县委宣传部编著的“稻改”故事读本中的有关回忆文章,从不同角度再现了这段历史。其中,据当年“稻改”时期的经历者陈香莲老人回忆,当年“稻改”时,除了大年初一,人们都在忙着挖沟渠、打打稻池子、捡拾有机肥……一年到头都有忙不完的活。开垦“北大淤”苇荒地的时候正是冬天,人们穿着小布鞋趟着碎冰、踩着苇茬子在劳动,鞋被刺穿扎到脚上根本觉不到疼,晚上回家一看,腿上全是被碎冰划伤的小口子。一个姓陶的小伙子干活时被苇茬子穿伤了脚,苇苻子留在了肉里,他就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豁开伤口取出来,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去。
据更多参与当年“稻改”亲历者讲述,为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建排灌站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建站需要资金1500万元,当时尚有1100万元的资金缺口。勤劳朴实的鱼台人民自发行动起来,踊跃捐款捐物。有的卖了旧屋料,有的变卖了结婚的嫁妆,甚至还有的连仅有的一点儿卖鸡蛋的钱也拿出来……
1965年,鱼台“稻改”一期工程最初设计种植水稻20万亩,实际种稻35.35万亩,当年取得了大丰收,每亩平均收成330斤,共计收成1.15亿斤以上,鱼台由解放以来一直靠吃统销粮的缺粮县,一举变成了余粮县,不但使鱼台从荒湖涝洼、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变成了“北国江南、鱼米之乡”,更把外出逃荒的7万人全部吸引回来。“稻改”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是历史留给鱼台人民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逝去的是岁月,耸立的是丰碑。历经半个多世纪沉淀和传承的“稻改”精神,已成为鱼台儿女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支柱。当前,47万鱼台人民正凝聚着一股干实事、谋实篇的“正能量”,全力以赴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学新鱼台,再造鱼台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