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工业出版社考试类图书的出版,包括雅思、托福等留学类考试图书,MBA、GCT等专业硕士类联考图书以及职称英语、中级经济师等职业资格类考试图书等。近年来,这些品类的图书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随着互联网大潮来袭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们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说过:“互联网改变了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将改變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与互联网结合,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在不断的摸索中,互联网思维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用户思维——快速更迭内容,让读者参与创作
过去,人们总以为“快速迭代”是互联网的专利,其实不然,图书也需要迭代,尤其对考试类图书更是如此。这种快速反应并非指跟随考试大纲的快速更新,而是指要将读者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使他间接地参与到图书的创作中,并以此迭代内容。
以往,对于图书的编写仅仅停留在作者与编辑之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参与进来,他们愿意表达对书稿的意见并和作者展开讨论。在这一点上,考试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和小米手机的研发十分类似。雷军曾经这样说:“小米半年不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卖的是参与感。”正是在鼓励用户参与的这种理念下,MIUI最初的研发就放在互联网上,敞开门请用户一起参与研发。当时小米每周更新四五十个,甚至上百个功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同样地,考试类图书一般也不会在出版前引入内容快速迭代,而会在产品面试后,快速收集读者反映,并在之后的多次加印中不断完善。这样,一年一年地坚持下来,就能够保持每一版的图书都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对于考试类图书,读者的反馈能够帮助编辑更好地建立一种用户思维。比如,鉴于应试的需求,读者往往需要更强的考场代入感,这就需要编辑在策划图书时更加注意对真题试卷以及模拟试卷的设计。从用纸、字体、字号等,都更加贴近实际考试。再比如,鉴于需要抓紧一切零碎时间复习,考试书在确定开本时也需要反复斟酌。对于很多读者喜欢用的“掌中宝”小册子,如何甄选其中的内容也至关重要。
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是守着电话得到读者反馈的话,那么现在能够获取反馈的渠道就太多了,通过微博,读者可以直接把信息反馈给作者,通过微信以及考生们自己建的QQ群,编辑也能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
大数据思维——数据不在多,在于怎么分析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挖掘与预测的能力。这句话真要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京东商城曾有过这么一次经历:他们发现某段时间内某市大量地采购彩电,后经过调查分析才知道原因,原来这个城市那段时间集中竣工了一批楼盘,很多新入住户纷纷开始装修并购买家电。家电销售最终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事件引发的,这种跨界的连锁反应在出版领域也会出现。
就考试类图书而言,监控各地的销售数据有利于了解当地该类考试的培训情况,而这些培训情况对于与作者交流并进一步策划、推广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所有的淘宝网店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能够对用户的来源地区、进入路径、停留时间、访问页面、留言情况等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监测,获得用户的网店使用情况。编辑可以通过阶段性地获取这些数据,更精准地掌握读者的购买习惯、购买情况分布,并针对特定读者进行信息精细化推送。
平台思维——全媒体产品策划的价值
不可否认,如今读者接受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读者希望在获得文字享受的同时,还能获得其他媒介形式的内容,比如音频、视频、动画。当这些内容加入时,图书的内容无疑就会更加丰富。基于此,很多图书都采取了书配盘的方式,也取得了销售上的成功。
然而,书配盘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在移动设备上播放必须要先经过电脑的传导,这对于习惯了所见马上所得的年轻人多少有些麻烦;其次,盘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即使在图书修订的时候对内容进行增减,但毕竟变动的周期还是比较长。这对于很多内容快速迭代的图书几乎是致命的硬伤。比如考试类图书,如果在考前发布模拟试题,根本无法通过光盘来传输,只能用网上培训来完成,而网上培训独立存在于网站上,与图书内容没有直观上的结合。
O2O是最近特别热的一个词,其应用几乎横扫了各个行业。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特点在于活动由线下发起,互联网协助完成。二维码是目前O2O应用最成熟的技术之一。
利用二维码,考试类图书能够实现图书内容与数字化内容的完美结合。比如,传统的英语考试用书的听力部分都是直接把听力题原文写在书上,而如果运用二维码技术,则可以在原文的旁边附上对应的二维码,读者只需扫描,就可以在线听到录音,并马上开始做题。再比如,传统的英语口语考试用书,读者也可以通过扫描试题旁边的二维码,快速听到标准的答案并进行模仿跟读。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能够弥补图书作为平面媒体展示方式单一的不足,将书面表达与多媒体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多元的体验。
用户思维——快速更迭内容,让读者参与创作
过去,人们总以为“快速迭代”是互联网的专利,其实不然,图书也需要迭代,尤其对考试类图书更是如此。这种快速反应并非指跟随考试大纲的快速更新,而是指要将读者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使他间接地参与到图书的创作中,并以此迭代内容。
以往,对于图书的编写仅仅停留在作者与编辑之间,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也参与进来,他们愿意表达对书稿的意见并和作者展开讨论。在这一点上,考试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和小米手机的研发十分类似。雷军曾经这样说:“小米半年不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卖的是参与感。”正是在鼓励用户参与的这种理念下,MIUI最初的研发就放在互联网上,敞开门请用户一起参与研发。当时小米每周更新四五十个,甚至上百个功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同样地,考试类图书一般也不会在出版前引入内容快速迭代,而会在产品面试后,快速收集读者反映,并在之后的多次加印中不断完善。这样,一年一年地坚持下来,就能够保持每一版的图书都能满足读者的阅读习惯,并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对于考试类图书,读者的反馈能够帮助编辑更好地建立一种用户思维。比如,鉴于应试的需求,读者往往需要更强的考场代入感,这就需要编辑在策划图书时更加注意对真题试卷以及模拟试卷的设计。从用纸、字体、字号等,都更加贴近实际考试。再比如,鉴于需要抓紧一切零碎时间复习,考试书在确定开本时也需要反复斟酌。对于很多读者喜欢用的“掌中宝”小册子,如何甄选其中的内容也至关重要。
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是守着电话得到读者反馈的话,那么现在能够获取反馈的渠道就太多了,通过微博,读者可以直接把信息反馈给作者,通过微信以及考生们自己建的QQ群,编辑也能获取大量的反馈信息。
大数据思维——数据不在多,在于怎么分析
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大,而在于挖掘与预测的能力。这句话真要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京东商城曾有过这么一次经历:他们发现某段时间内某市大量地采购彩电,后经过调查分析才知道原因,原来这个城市那段时间集中竣工了一批楼盘,很多新入住户纷纷开始装修并购买家电。家电销售最终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事件引发的,这种跨界的连锁反应在出版领域也会出现。
就考试类图书而言,监控各地的销售数据有利于了解当地该类考试的培训情况,而这些培训情况对于与作者交流并进一步策划、推广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所有的淘宝网店在经营的过程中,都能够对用户的来源地区、进入路径、停留时间、访问页面、留言情况等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监测,获得用户的网店使用情况。编辑可以通过阶段性地获取这些数据,更精准地掌握读者的购买习惯、购买情况分布,并针对特定读者进行信息精细化推送。
平台思维——全媒体产品策划的价值
不可否认,如今读者接受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读者希望在获得文字享受的同时,还能获得其他媒介形式的内容,比如音频、视频、动画。当这些内容加入时,图书的内容无疑就会更加丰富。基于此,很多图书都采取了书配盘的方式,也取得了销售上的成功。
然而,书配盘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在移动设备上播放必须要先经过电脑的传导,这对于习惯了所见马上所得的年轻人多少有些麻烦;其次,盘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即使在图书修订的时候对内容进行增减,但毕竟变动的周期还是比较长。这对于很多内容快速迭代的图书几乎是致命的硬伤。比如考试类图书,如果在考前发布模拟试题,根本无法通过光盘来传输,只能用网上培训来完成,而网上培训独立存在于网站上,与图书内容没有直观上的结合。
O2O是最近特别热的一个词,其应用几乎横扫了各个行业。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特点在于活动由线下发起,互联网协助完成。二维码是目前O2O应用最成熟的技术之一。
利用二维码,考试类图书能够实现图书内容与数字化内容的完美结合。比如,传统的英语考试用书的听力部分都是直接把听力题原文写在书上,而如果运用二维码技术,则可以在原文的旁边附上对应的二维码,读者只需扫描,就可以在线听到录音,并马上开始做题。再比如,传统的英语口语考试用书,读者也可以通过扫描试题旁边的二维码,快速听到标准的答案并进行模仿跟读。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能够弥补图书作为平面媒体展示方式单一的不足,将书面表达与多媒体展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多元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