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平方英尺

来源 :艺术生活快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艺 闵一鸣先生简称:闵)
  艺:闵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本来的专业是版画,毕业之后一直是以雕塑作为主要创作媒介,而您这次展览的作品更多的倾向于装置,在作品中的观念表达更为明显,而且在这期间您有两年的时间停止了创作,是什么促使您时隔两年之后作品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呢?
  闵:空间的虚实、体量相对来说使我觉得更有挑战性,在触摸和呼吸中能有更多重的直接体验,似乎比拿着画笔过瘾,这是早期的初衷。而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有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停止了雕塑创作,每年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国外看各类博物馆、展览,跟人交谈,读书与发呆,当然还有其他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发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为敏感,这次展览的作品也是最近思考的呈现。
  艺: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作品吗?
  闵:这次展览的作品整体看来四四方方、空空荡荡,地毯、铁框、画布,书和石子,再弄些墨汁泼泼洒洒。两年多的“休整”呈现的似乎很无趣、平淡无奇,其实我在寻找一种“结果”的前因与未来。在这里“结果”不是你直接见到的样子,而是其它,比如书的内容、油画的画面,水墨画、水泥,地毯上的人物,人物的身份、公共空间无所不在的钢构样式。这里面描述的是他们的之前与之后,就好像掷骰子,我关注的不是骰子掷出后呈现的数字,而是掷出之前的悬念和掷出之后的缘由。
  艺:就目前来讲,您的主要作品还是雕塑。那么大致是有哪几个系列或者分期?
  闵:10年前的作品与自然现象有关,比如《界》,观潮起潮落时与海岸线的不确定性;第二阶段,是对于社会结构形态的兴趣,用红砖表述;第三阶段,对社会现象中人的行为属性,比如《欲行欲止》《现在的姿势》等系列;而到了第四阶段,比如《猜测》,就开始往内心走了;现在则是另一个阶段,我前面已经说过了。
  艺:从您的介绍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您作品的风格始终是在变化的,从早期的青铜系列、红砖系列到后来色彩更为艳丽的《欲行欲止》,以及后来的《现在的姿态》系列等等,直到马上要呈现了作品。在您身上可能一直不变的就是探索和变化,始终对原来的作品和风格是一个超越。
  闵:是的,我父亲是做建筑结构设计的,从他那里知道抗风、抗震、符载、通风、采光、水暖、电等,在建筑中的不可重复性而筑成的延展和高效,也就是说在不同空间所面临的构筑元素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这些不同伸向无限。
  艺;能在您的作品中看到对于东西方艺术的理解和传承,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有着毕加索的夸张,马约尔的体量感、亨利·摩尔空间意识,在思想层面也随着创作作品的不断探索愈发明显。
  闵:其实什么手段、什么形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现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实的描述。
  艺:所以也有人在评论您的作品时说,“如果说在此之前,闵一鸣的艺术创作,关注更多的是雕塑材料、语言和技法的话,那么在《现在的姿势》中,则突出体现了闵一鸣作为一位雕塑家,对社会和人格的思考、批判和反省。”是否可以说您的创作发展到那个时期对于技术或者材料本身的使用也会因为过于娴熟而被放到越来越轻的位置,反而是您对于作品和人的思考越来越重了。
  闵:是的,当你瞪着眼睛向外寻找时,容易茫然、迷惑,那种喜怒哀乐是显而空的;如果通过内心去觉知,专注于自然万物,对于身边的此时此刻愈来愈敏感。逐渐提高的洞察力会告知你需要什么,此时技术与手法就置于被选择的位置了。
  艺:福建艺术家尤其是雕塑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那么作为福建的艺术家来说,您觉得是否有一个整体的面貌出现呢?与北京或者其他地域的当代艺术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而您本身是陕西人,是后来来到福建的,那您与其他的艺术家的关联又在哪儿呢?陕西秦汉文化的影响在您创作中的是否有表现出来呢?
  闵:我在西安生长30多年后来福建,父母是福建人,我常说西安出来的人到世界各地不会有自卑感,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使然吧,到了福建,那里的沿海氛围与西北黄土高原的性格有相通之处,也有极大的不同,正是这种相似与差异性造就了我的现在。
  艺:所以,在您身上是有着很多矛盾又统一的地方,不仅仅是作品,也包括人生的经历。
其他文献
“如是·吴震寰个展”将于2013年8月8日在798圣之空间隆重开幕。  吴震寰是中国著名的当代文人画家,是一位延续中国文人画传统并不断努力将其发扬光大的艺术家。他认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一定还是一个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等等,不能太狭窄的看一幅作品和一个艺术家,只看作品的好坏是太狭窄的角度,应该关注艺术家的思想体系,所以要了解吴震寰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绘画,还包括他的思维方式,审
期刊
黑桥艺术区,作为艺术家聚居的村落,与798、草场地等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儿更多的是艺术家安心创作的地方,同时也是画廊存放作品的仓库。抛却周围村民们匆忙的身影,居住的艺术家们则更多是安静地自我创作着,可以说是非常安静的幕后沉淀,也是艺术整个链条上的生产场域。黑桥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地理坐标存在于北京的艺术版图之上,艺术家在此创造着丰富各异的艺术作品。  黑桥艺术区与798艺术区、草场地等也有很多的相似性
期刊
编者按:  孙文涛,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PEP设计工社的创始人之一、设计总监,现在为UCCA设计委员会成员。在设计中,以工业痕迹反转传统精神,成为他艺术作品的风格主线;他善于用艺术的方式从事功能物品的多元呈现,作品视觉外观和由此带来的超时间感给人飘渺的回味。他的“似是而非”“开心椅”“莲蓬衣架”“木有山水”等系列作品已经被很多设计师所接受。“文涛·未来”拼贴真皮沙发,让无数块废弃的皮衣重
期刊
与魏广君结识并成为挚友,皆缘于书画之趣。相交的时间越久,脾气越是相投,总是能聊到一处去。若以古论,广君是地道的中原人。古之中原,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更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闻名遐迩的古都。传统文化古来相承,广君骨子里总是透着文人雅士的才情,他博古通今,更是在当今的书坛、画坛一枝独秀。  广君名中之“广”字似有先见之明般诠释着他的才情,“君”之一字更是深刻在他的交友之道、从艺之
期刊
编者按  2012年8月26号,李可染画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钓鱼台举行,全国美术界上千人参加。在李可染画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本刊有幸采访到了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庚教授,并与李庚教授围绕着画院成立之初的设想、过程,成立一年来的活动和今年8月6日即将于中国美术馆举行的李可染画院第一次院展进行了交流。  李庚教授1950年生于北京,李可染先生幺子,自幼随从李可染、李苦禅、黄永玉等艺术大师习画,多年旅居海
期刊
毕业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壁画系  重要展览:  2012 《潘多拉》组画 798龙艺榜画廊联展  2012 首届“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 广州市保利世贸中心博览馆  2013 作品《仰望天空2》——春·4月写生季主题在线展览 大艺网  2013 作品《潘多拉》与《伤》系列之1——新生·蜕变—在线展览 大艺网  藏家点评:最初收藏陈琳琳的画作是因为我从中看出了艺术家的烂漫与天真,同时还使人深思人
期刊
1986年出生于山东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  重要展览:  2011 王潮湧雕塑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通道画廊 北京  2012 中央美术学院201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千里之行”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2 2012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和阳美术馆 大同  2012 “2012年亚洲青年艺术现场” 丽江  2013 2013中国雕塑年鉴 国家大剧院  藏家点评:  王潮
期刊
架上绘画属视觉范畴,由视觉到心理再反映思维逻辑,以文字、语言叙述画面,无异于产品说明书。既然画作已成立、绘画过程已结束,我只好谈谈绘画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支撑绘画者的思维体系和逻辑。  我画山石景致已有些时日,平日对山林野趣般的生活更是迷恋。寄情山水间非文人雅士之举,实属一种贪玩的心态。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游山玩水,不务正业,逃避世事之嫌,好在自己画了几幅关于山石的画,对于身边的人和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
期刊
延边的长白山天池是一个令人向往且神秘的地方。记得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我随统战部的考察团前往领略到了她的神采。我们到山下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只好冒雨坐着景区的吉普车飞快地向山顶开去,渐趋山顶气温越低,愈加感到寒冷,道路两旁的树因常年风大都倒向一个方向。我们下了车向山顶走去,雨已停但风很大,人被吹得几乎站不住,我小心地向天池湖心望去,只见笼罩湖心的云烟慢慢散去,天池真容毕现,啊!景色壮美而震撼!当地人
期刊
李以良 1986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自幼受姥姥熏陶,跟随姥姥学习书法。从小对艺术有着独特的兴趣,初中师是从吉林省著名油画家王也夫先生开始系统学习素描和油画,并对西方艺术产生极大兴趣,高中时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基地,通过3年的专业学习,于2006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先后是从于陈平教授、崔晓东教授,丘挺老师等著名艺术家学习。经过多年的艺术研习,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