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孙文涛,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PEP设计工社的创始人之一、设计总监,现在为UCCA设计委员会成员。在设计中,以工业痕迹反转传统精神,成为他艺术作品的风格主线;他善于用艺术的方式从事功能物品的多元呈现,作品视觉外观和由此带来的超时间感给人飘渺的回味。他的“似是而非”“开心椅”“莲蓬衣架”“木有山水”等系列作品已经被很多设计师所接受。“文涛·未来”拼贴真皮沙发,让无数块废弃的皮衣重新呈现价值。他近期的作品系列,以路边的石头为材料,却隽永地生出一抹绿意。
越来越温情平和的设计风格,却是在以艺术的真诚介入生活,以近乎悲悯的情怀阐述应该怎样去活在当下。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为艺,孙文涛简称为孙)
艺:请阐述一下你的设计理念?
孙:每每说到设计理念,感觉就太认真了,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喜欢什么,就是作为当代人的一点精神追求,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没有太深的东西。喜欢我的设计作品的,往往是因为我们有共鸣。我的设计作品,其实是一种挣扎与纠结,你没感觉到吗?从《似是而非》开始,就是一些发问:我们原来是什么?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也没有答案。
艺:可是作品背后必然有着你所思考所感悟的东西,这也是观者所要去体会的。你的系列作品,看上去都自然呈现着环保的概念?
孙:我不是刻意去追求环保。作为一个人,想好好的生活,一个好的环境是最基本的。而对于环保的观念,都不需要拿出来说吧,就像我们吃东西要吃的卫生一样,这是一个最低的标准。
艺:但环保这个概念毕竟是一个需要大力推广的观念,尤其是今天,在你的作品里确凿无疑地透露着深深的关注和珍惜,那么你是怎么思考的?
孙:没错,环保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这个话题,在我看来,这本应是一个常态,是一个最低标准,就像我们要饭前洗手一样,这个事就不用再提了。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却要大力推广?就是因为我们太缺失了。你要是关注我所有的作品,就会发现我的设计呈现是一种纠结,是一种挣扎的存在,例如对工业的无可回避,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迅速被拆掉的遗憾,即使我们深深怀想曾经拥有的美好东西,却已经不可得了。很多精神已经被泯灭,就像我们过去辉煌的文化,在今天都已经似是而非。过去鲜活的生活方式,现在却完全变成一种审美的东西,所以精神和生活是两回事,一切都已经似是而非了。
艺:你早期的作品,对工业化的反转意味很浓,可否说是设计工作本身让你走向更深层次的反思?
孙:《似是而非》这件作品做出来之后,都看着是对工业化的反讽,其实它本身也是工业化的,因为它是工业海绵。还有之前有用钢板做的残荷,这些都是一种纠结。
艺:看你现在的设计,更多是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妙造自然的感觉,你怎么评价现在的设计作品?
孙:生活在当下,面对着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你说是不是可以静一下,通过摆弄这些喜欢的东西,让浮躁的心沉稳一些?《枯山水》的沙盘,这个材料很简单,其实就是路边的石头,我只需要选择角度,一锯切开,放在一个台面上,就是一座山。这些东西能不能打动人心?它是否有很大的感染力?这个要由观者来体会。我的一些作品,也会有很多人视而不见。因为它够简单、够普通。你看到图片,也许认为是惊艳的,但是放在生活现实里去,很多人会注意不到。
我取用这些廉价的材料,因为它们是自然存在于那里,被忽略被废弃着的,经过我适度的设计和加工,呈现出来。我不想让它变成一个奢侈品,我希望要更多人接纳、使用,去问候更多人,去温暖更多人,去启发到更多人。
艺:你对目前设计界的生态怎么看?
孙:从我的角度看,体验到有压力,我做设计师,还需要把自己的设计作品销售出去,这个流程中有我不擅长的东西。这个产业链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专业买手很重要,设计师亲自操作就表示着设计领域的不成熟状态。
艺:解决之道呢?
孙:问题核心目前是批量生产的问题,但设计品的产生,又有着独特的生产方式,没有合适的加工平台来提供低成本低数量支持,在设计品销售商店却存在一个补货不及时的问题。作为设计师,你无法掌控这一切,所以深入到这个层面来说,也都是在纠结当中。
艺:可以看见你以作为设计师的才华和热情,以及对当下生活近乎悲悯的真诚关注,都在支撑着你的设计理念的呈现。
孙:其实我还是在发问,是一种无奈。为什么用路边的石头,用旧的二手皮衣做沙发?就是不要再无当的宰杀生命,当你不愿意降低你的生活标准的时候,那么你要坚持内心,就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年轻的时候,浮躁而气盛,一些温润的东西浸透不进来。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就有可能看不到,听不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句句的话,作为文字,随便被翻过去了,没留下来的印记,没有与你的心灵契合。现在成熟些了,懂得了自己内心所看重的东西,但是又因为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如何传承是一个太厚重的话题,无法说做成什么样,只能说尽力去做吧。
孙文涛,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PEP设计工社的创始人之一、设计总监,现在为UCCA设计委员会成员。在设计中,以工业痕迹反转传统精神,成为他艺术作品的风格主线;他善于用艺术的方式从事功能物品的多元呈现,作品视觉外观和由此带来的超时间感给人飘渺的回味。他的“似是而非”“开心椅”“莲蓬衣架”“木有山水”等系列作品已经被很多设计师所接受。“文涛·未来”拼贴真皮沙发,让无数块废弃的皮衣重新呈现价值。他近期的作品系列,以路边的石头为材料,却隽永地生出一抹绿意。
越来越温情平和的设计风格,却是在以艺术的真诚介入生活,以近乎悲悯的情怀阐述应该怎样去活在当下。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为艺,孙文涛简称为孙)
艺:请阐述一下你的设计理念?
孙:每每说到设计理念,感觉就太认真了,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喜欢什么,就是作为当代人的一点精神追求,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没有太深的东西。喜欢我的设计作品的,往往是因为我们有共鸣。我的设计作品,其实是一种挣扎与纠结,你没感觉到吗?从《似是而非》开始,就是一些发问:我们原来是什么?我们现在是什么?我也没有答案。
艺:可是作品背后必然有着你所思考所感悟的东西,这也是观者所要去体会的。你的系列作品,看上去都自然呈现着环保的概念?
孙:我不是刻意去追求环保。作为一个人,想好好的生活,一个好的环境是最基本的。而对于环保的观念,都不需要拿出来说吧,就像我们吃东西要吃的卫生一样,这是一个最低的标准。
艺:但环保这个概念毕竟是一个需要大力推广的观念,尤其是今天,在你的作品里确凿无疑地透露着深深的关注和珍惜,那么你是怎么思考的?
孙:没错,环保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说这个话题,在我看来,这本应是一个常态,是一个最低标准,就像我们要饭前洗手一样,这个事就不用再提了。可是今天我们为什么却要大力推广?就是因为我们太缺失了。你要是关注我所有的作品,就会发现我的设计呈现是一种纠结,是一种挣扎的存在,例如对工业的无可回避,对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迅速被拆掉的遗憾,即使我们深深怀想曾经拥有的美好东西,却已经不可得了。很多精神已经被泯灭,就像我们过去辉煌的文化,在今天都已经似是而非。过去鲜活的生活方式,现在却完全变成一种审美的东西,所以精神和生活是两回事,一切都已经似是而非了。
艺:你早期的作品,对工业化的反转意味很浓,可否说是设计工作本身让你走向更深层次的反思?
孙:《似是而非》这件作品做出来之后,都看着是对工业化的反讽,其实它本身也是工业化的,因为它是工业海绵。还有之前有用钢板做的残荷,这些都是一种纠结。
艺:看你现在的设计,更多是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妙造自然的感觉,你怎么评价现在的设计作品?
孙:生活在当下,面对着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你说是不是可以静一下,通过摆弄这些喜欢的东西,让浮躁的心沉稳一些?《枯山水》的沙盘,这个材料很简单,其实就是路边的石头,我只需要选择角度,一锯切开,放在一个台面上,就是一座山。这些东西能不能打动人心?它是否有很大的感染力?这个要由观者来体会。我的一些作品,也会有很多人视而不见。因为它够简单、够普通。你看到图片,也许认为是惊艳的,但是放在生活现实里去,很多人会注意不到。
我取用这些廉价的材料,因为它们是自然存在于那里,被忽略被废弃着的,经过我适度的设计和加工,呈现出来。我不想让它变成一个奢侈品,我希望要更多人接纳、使用,去问候更多人,去温暖更多人,去启发到更多人。
艺:你对目前设计界的生态怎么看?
孙:从我的角度看,体验到有压力,我做设计师,还需要把自己的设计作品销售出去,这个流程中有我不擅长的东西。这个产业链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专业买手很重要,设计师亲自操作就表示着设计领域的不成熟状态。
艺:解决之道呢?
孙:问题核心目前是批量生产的问题,但设计品的产生,又有着独特的生产方式,没有合适的加工平台来提供低成本低数量支持,在设计品销售商店却存在一个补货不及时的问题。作为设计师,你无法掌控这一切,所以深入到这个层面来说,也都是在纠结当中。
艺:可以看见你以作为设计师的才华和热情,以及对当下生活近乎悲悯的真诚关注,都在支撑着你的设计理念的呈现。
孙:其实我还是在发问,是一种无奈。为什么用路边的石头,用旧的二手皮衣做沙发?就是不要再无当的宰杀生命,当你不愿意降低你的生活标准的时候,那么你要坚持内心,就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年轻的时候,浮躁而气盛,一些温润的东西浸透不进来。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就有可能看不到,听不见。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句句的话,作为文字,随便被翻过去了,没留下来的印记,没有与你的心灵契合。现在成熟些了,懂得了自己内心所看重的东西,但是又因为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传统如何传承是一个太厚重的话题,无法说做成什么样,只能说尽力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