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李三千树,春风六十年。
1958年,坐落在老虎头山下、青山湖畔的黄石市第七中学在一片牛棚和烂泥塘中起步,教室仅8间,教职工6人,招收初一新生2个班共83人。2018年9月1日,这所黄石市级示范高中迎来了60周岁生日。
生源短缺,“宏志”解困
1958年,黄石七中建校之初,正是黄石轻工业蓬勃发展期,大量入学需求使七中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黄石港一带的国有轻工企业陷入困局,纷纷倒闭或改制,黄石的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落,黄石港区成了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片区之一。
1999年,黄石七中初、高中剥离,停办初中部。初中部停办后,“生源”成了七中无法回避的短板。
那些年中考后,到七中读书的大部分是成绩中等偏下或有学科“跛腿”的学生。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企业下崗职工家庭和周边农村的子女。“低进”生源一度让七中前行的步履异常艰难。
“市重点”叫了40年,市级示范的牌子挂了12年,七中却一直不紧不慢地跟在省示范“老大哥”后面,蛰伏在老虎头山下,等待虎啸龙吟的那一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与其挤破脑壳争夺优质生源,不如静下心来,为更多的普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这才是教育公平最朴素的体现。
针对生源的实际情况,为了让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得起学,2004年,七中拿出30万元帮助5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下岗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当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七中成为湖北省第四个开办宏志班的高中,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在普通中学开办的宏志班、黄石市首个“宏志班”。
宏志班每年招收5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校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更通过励志教育点亮学生心中的希望。
2008年,首届宏志班高考取得了喜人成绩:34名宏志生上一本线8人,上二本线23人,3名特长生均过二本线,二本上线率100%。2014年宏志班更是创造了辉煌:50名学生中,21人上一本。
14年来,11届宏志班累计招生550名,发放生活补助436万元,给予学费救助237万元。考上重点大学248人,历年来一本上线率保持在45%左右。
2013年以前,七中宏志班招生是在省示范高中录取后再录取,2013年起与省示范高中同在第一批次录取。黄石七中宏志班已跻身黄石高中教学的第一方阵。
温情励志,做有温度的教育
不仅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也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上得好学。两类困难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卑。
学校从宏志班的成功得到启发,励志教育逐渐在七中全面推行。从开设成功教育实验班,到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既有重塑学生自信的赏识激励,也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七中培养了一批有温情的老师。
省级优秀语文教师吴从林有个“三不”原则:不在早晨批评学生、不在大众场合批评学生、不在心情不好时批评学生。他认为,表扬和鼓励出天才,批评和指责扼杀人性。
高三英语教师余璐经常把往届优秀毕业生带到班上,为学生做励志演讲。高三联考后,她会给学生颁发一些特别的奖励——请分数最高或进步最大的学生看电影;约“懒惰”学生喝水吃早点……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七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温度。
校长张兰喜认为,教育是成人之美,给学生人生指引,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志存高远,激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低起点、小梯度、多层次”的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补的是态度、是信心、是方法、是知识,也是能力,让学生从“我要学”再到“学得好”。
志强则智达,多年的励志教育终有厚积薄发的一天。一大批原本对上大学不抱希望的学生,考出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2013年黄石七中高考低分率首次降到个位数,此后低分率连年下降。2014年高考上线率达98.5%。2015年至2017年高考,多项指标刷新纪录。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凸显
2002年,七中学生徐晶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自行车前后轮受摩擦力方向的研究》论文,在市、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均拿下一等奖,之后又获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三等奖。2004年,她被免试保送武汉大学。
徐晶晶并非个例。在黄石七中,每年10月是科技创新月;2017年11月25日,第3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子制作竞赛在七中举行。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让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屡有收获。2018年,七中学生邓佳琪凭借《车辆转弯安全报警装置》创新成果,获得黄石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多年来,七中60多名学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其中省级以上达50多人。
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七中的办学特色。而在培养体艺特长生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使七中成了全市艺考“大户”,每年七八十名学生报考。七中不断探索艺体生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积累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艺体高考的录取率连创新高,2018年达99%,居全市高中学校前列。
新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黄石七中和黄石二中、大冶一中、阳新一中等七所学校,被选定为“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将在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上继续上下求索。
六十一甲子,九转一轮回。六十年书声琅琅,同学少年芳华正茂,青春梦想待启航;六十年言传身教,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多少青丝染成霜;六十年砥砺前行,弦歌不辍任重道远,百年树人育栋梁。如今,黄石七中站在新的起点,这只老虎头山下的卧虎蠢蠢欲动,即将展开虎跃龙腾的新篇章!
1958年,坐落在老虎头山下、青山湖畔的黄石市第七中学在一片牛棚和烂泥塘中起步,教室仅8间,教职工6人,招收初一新生2个班共83人。2018年9月1日,这所黄石市级示范高中迎来了60周岁生日。
生源短缺,“宏志”解困
1958年,黄石七中建校之初,正是黄石轻工业蓬勃发展期,大量入学需求使七中的发展步入快车道。
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黄石港一带的国有轻工企业陷入困局,纷纷倒闭或改制,黄石的传统工业逐渐走向衰落,黄石港区成了下岗职工较集中的片区之一。
1999年,黄石七中初、高中剥离,停办初中部。初中部停办后,“生源”成了七中无法回避的短板。
那些年中考后,到七中读书的大部分是成绩中等偏下或有学科“跛腿”的学生。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周边企业下崗职工家庭和周边农村的子女。“低进”生源一度让七中前行的步履异常艰难。
“市重点”叫了40年,市级示范的牌子挂了12年,七中却一直不紧不慢地跟在省示范“老大哥”后面,蛰伏在老虎头山下,等待虎啸龙吟的那一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与其挤破脑壳争夺优质生源,不如静下心来,为更多的普通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这才是教育公平最朴素的体现。
针对生源的实际情况,为了让下岗职工、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得起学,2004年,七中拿出30万元帮助50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下岗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当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七中成为湖北省第四个开办宏志班的高中,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在普通中学开办的宏志班、黄石市首个“宏志班”。
宏志班每年招收5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校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更通过励志教育点亮学生心中的希望。
2008年,首届宏志班高考取得了喜人成绩:34名宏志生上一本线8人,上二本线23人,3名特长生均过二本线,二本上线率100%。2014年宏志班更是创造了辉煌:50名学生中,21人上一本。
14年来,11届宏志班累计招生550名,发放生活补助436万元,给予学费救助237万元。考上重点大学248人,历年来一本上线率保持在45%左右。
2013年以前,七中宏志班招生是在省示范高中录取后再录取,2013年起与省示范高中同在第一批次录取。黄石七中宏志班已跻身黄石高中教学的第一方阵。
温情励志,做有温度的教育
不仅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也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上得好学。两类困难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卑。
学校从宏志班的成功得到启发,励志教育逐渐在七中全面推行。从开设成功教育实验班,到推行“有温度的教育”,既有重塑学生自信的赏识激励,也有润物细无声的人文关怀。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七中培养了一批有温情的老师。
省级优秀语文教师吴从林有个“三不”原则:不在早晨批评学生、不在大众场合批评学生、不在心情不好时批评学生。他认为,表扬和鼓励出天才,批评和指责扼杀人性。
高三英语教师余璐经常把往届优秀毕业生带到班上,为学生做励志演讲。高三联考后,她会给学生颁发一些特别的奖励——请分数最高或进步最大的学生看电影;约“懒惰”学生喝水吃早点……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七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温度。
校长张兰喜认为,教育是成人之美,给学生人生指引,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志存高远,激发上进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低起点、小梯度、多层次”的因材施教、培优补差,补的是态度、是信心、是方法、是知识,也是能力,让学生从“我要学”再到“学得好”。
志强则智达,多年的励志教育终有厚积薄发的一天。一大批原本对上大学不抱希望的学生,考出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2013年黄石七中高考低分率首次降到个位数,此后低分率连年下降。2014年高考上线率达98.5%。2015年至2017年高考,多项指标刷新纪录。
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凸显
2002年,七中学生徐晶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自行车前后轮受摩擦力方向的研究》论文,在市、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均拿下一等奖,之后又获得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三等奖。2004年,她被免试保送武汉大学。
徐晶晶并非个例。在黄石七中,每年10月是科技创新月;2017年11月25日,第33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子制作竞赛在七中举行。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让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屡有收获。2018年,七中学生邓佳琪凭借《车辆转弯安全报警装置》创新成果,获得黄石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多年来,七中60多名学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其中省级以上达50多人。
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七中的办学特色。而在培养体艺特长生方面的成功经验,也使七中成了全市艺考“大户”,每年七八十名学生报考。七中不断探索艺体生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积累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老师,艺体高考的录取率连创新高,2018年达99%,居全市高中学校前列。
新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黄石七中和黄石二中、大冶一中、阳新一中等七所学校,被选定为“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将在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上继续上下求索。
六十一甲子,九转一轮回。六十年书声琅琅,同学少年芳华正茂,青春梦想待启航;六十年言传身教,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多少青丝染成霜;六十年砥砺前行,弦歌不辍任重道远,百年树人育栋梁。如今,黄石七中站在新的起点,这只老虎头山下的卧虎蠢蠢欲动,即将展开虎跃龙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