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q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到 你的城市 走过你来时的路 想像着 没我的日子你是怎样的孤独拿着你 给的照片熟悉的那一条街只是没了你的画面我们回不到那天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喧和你 坐着聊聊天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喧对你说一句 只是说一句 好久不见
其他文献
北宋土大夫有纳妾蓄妓的风尚,司马光是和王安石、岳飞一样,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婚后三十年余,妻子张夫人没有生育,司马光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想过纳妾生子。张夫人背着司
文学作品中的很多词句段篇,总是毫无预兆地刹那间闯入读者的眼帘,然后轻易击中人的灵魂。似乎不是我们读者在等待他们,而是他们在等待我们。写作和阅读的心理过程“以意逆志”,是以读者体会揣度作者本意的过程。我们确乎需要重视语言的品味,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和途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品味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突破文章的关键,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是提升学生领悟语言魅力能力的基础。  “品味”意思是尝
期刊
【摘要】河南的改革开放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起步、全面展开、深入进行、继续向前推进等几个阶段。30年来,河南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可供今后借鉴的可贵经验。  【关键词】改革 经验  【中图分类号】N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66-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地
期刊
何为阅读?简而言之就是和作者、文本、角色、情境等进行对话,是一种发现精彩的灵犀感应。阅读是美丽的,不仅仅是发现美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能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获得无限的遐想,获得更多不一般的感知。用心品味文字,多咬文嚼字,能使得学生在收获更多灵感顿悟的过程中产生震撼,接受精神上的洗礼,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点和学生的虔心阅读。  一、留心问题,产生“疑惑”  处处留心皆学问。“问”是“学
期刊
湖北大学大三女生小罗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负责为初二女生洋洋(化名)辅导数学,每周2次。洋洋就读于汉口一所民办初中,平时学业负担很重,家长还不断为其“加餐”,各类培优
在初中这个承上启下的学段,在经典小说的阅读教学上,老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扎实的学习体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在结合实际调查内容后,针对一些教学方法,展开深入的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一、创设相应的经典阅读学习情境  在初中经典小说的阅读教学上,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学生要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阅读是一项较为主观化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应
期刊
【摘要】当代中国在半个多世纪的对外援助中,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急剧增长阶段,给予了发展中国家大量的物质和经济技术援助,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并在对外援助的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对外援助应融入国际大环境、兼顾国家利益、符合市场规律、建立理论体系等重要经验与认识。  【关键词】当代中国 对外援助   【中图分类号】D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前的动态分析?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处理好语言字面义与潜在义的矛盾,感悟语言的潜在义。  无论是词语还是句子,一经使用,都要传达一种思想,都有其潜在义,为此,我们在理解、分析语言时,就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语言作动态分析。  1、通过文本语境,感悟语言的潜在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依句释词,随文释句,通过语脉、文脉,捕捉语句的潜在义。如“我用儿童的狡猾
期刊
“越是经典越不好教。”相信这是很多教师共有的感受。尽管经典篇目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但同时也使得经典成为人尽掘之的金矿,很难在其中体悟到一丝“惊喜”。江苏杨权应老师对《孔乙己》的课堂设计另辟蹊径,他紧紧抓住文中的“半”字,串起全文,串起了整节课。教师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孔乙己说话“半懂不懂”,做事“半途而废”,读书“读了半辈子”,喝酒“只喝
期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有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如何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感受文化熏陶,继承文化传统,实现语文美育教育功能,让古代诗歌教学实现预期目标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因为时代不同和生活经历不同,学生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就会有阅读“隔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古代诗歌阅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