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初,在长春市般若寺,一位僧人告诉沈阳军区电视艺术中心编导姜宝才,后院北墙下挖出过一颗人头骨,转埋在市郊净月潭公园山坡上。姜宝才听了,想起一份档案有载:抗联名将赵尚志牺牲后,被敌人割头请赏,尸身抛入江流。头颅送至伪满新京(今长春),开始解冻渗血,关东军总司令部下令焚烧灭迹。般若寺炎虚法师出面力阻,将头颅安葬。法师作古,葬处失传,解放后多次访查皆无结果。僧人透露的信息在姜宝才心里燃起新的希望,他迅即联系有关部门,寻踪觅迹找到了头骨。经由科学鉴定和电脑复原像确认,失踪62年的赵尚志将军这部分遗骨终于重见天日。
赵尚志是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08年10月26日出生在辽宁朝阳喇嘛沟村,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九·一八”事变后受党派遣,赴东三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当时有“北杨南赵”之说,“北杨”指杨靖宇,“南赵”就是赵尚志。他挥师转战白山黑水,令日伪闻风丧胆。关东军同声哀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更以一万元大洋和“一钱骨一钱金,一两肉一两银” 悬赏他的人头。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带队袭击珠河县一个警察分所,遭敌特暗算,腹部中弹,昏迷被俘。生命垂危之际,他对突击审讯他的伪警怒斥:“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 言讫缄口,气绝仍怒目圆瞪,牺牲时年仅34岁。
赵尚志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1936年9月,巴黎《救国时报》署名文章称,东三省民众认定赵尚志是真正抗日的民族英雄。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赵尚志生前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的坎坷经历,却长时间鲜为人知。
1932年6月初,在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任上的赵尚志,代表省委前去巴彦游击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整顿内部、培养骨干、加强后勤保障等工作,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打了许多漂亮仗。后在日伪重兵包围合击下作战失利,这支抗日武装被打散。那时省委受王明“左”倾路线控制,主要负责人对赵尚志怀有成见,不问部队失败原因,不顾多数同志反对,于1933年1月做出了《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赵尚志心情沉重,在给朋友的信里不禁感叹:“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 他不计较降职为工会主席,仍然奋战在抗日斗争最前线。其间他投入义勇军孙朝阳部,先当马夫,继以军事谋略帮助孙朝阳打下宾县县城,获任该部参谋长。以后又在珠河县反日游击队当大队长,率部连续攻克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对开辟反日游击区、推动东北民族革命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1935年初,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层发生变动。根据赵尚志多次请求和他离开党组织两年期间的卓著战功,省委在1月12日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1936年,赵尚志被任命为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下辖9个师。半年多来,他指挥部队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歼敌一千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和伪满傀儡政权。
1940年1月中旬,赵尚志正在苏联伯力为争取外援而奔忙,忽然传来满洲省委《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这一错误决定缘起内奸诬告,给他扣的一顶帽子是“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
再次被开除,而且是“永远”,赵尚志悲愤交集,当场给省委写《请求书》。他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的革命斗争已经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务。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党不能把我从党的部队中清洗出去,那将会使我像受到死刑宣判一样难过。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恢复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复信答称:“只取消其‘永远’二字,改为‘开除赵尚志党籍’。其他,没有减轻的余地。”
1941年秋天,赵尚志带领抗联小部队从苏联回国。时隔不久,省委少数领导又以“错误言论”为由,撤掉了他的军事领导职务。他没有申辩,想来该是大敌当前,他不愿在内耗上徒费精力。党内无籍,军内无职,赵尚志初衷不改,凭着自己的信仰和意志、威望和能力,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继续领导对敌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革”时蒙冤罹难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说过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一颠扑不破的至理箴言同样应验在赵尚志身上。1947年,赵尚志的牺牲地珠河县第一届农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珠河县更名尚志县。1982年,根据中央组织部指示,中共黑龙江省委对赵尚志1940年受党内处分一事进行复查。同年6月8日,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的颅骨奉安故里,在辽宁朝阳新建的“赵尚志烈士陵园”隆重下葬。无论我们有无机会前去凭吊,都有必要知道,那里有一位前辈共产党人的头颅高昂着刚毅与坚贞,俯瞰着今天和未来。为了救亡图存,驱除日寇,为了国土光复,民族解放,他苦战沙场,九死不悔,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一心一意跟着党,用一腔热血写成一部光耀千秋的英雄史诗。
青山有幸埋忠骨,丰碑高标励后人!
赵尚志是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1908年10月26日出生在辽宁朝阳喇嘛沟村,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九·一八”事变后受党派遣,赴东三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当时有“北杨南赵”之说,“北杨”指杨靖宇,“南赵”就是赵尚志。他挥师转战白山黑水,令日伪闻风丧胆。关东军同声哀叹“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更以一万元大洋和“一钱骨一钱金,一两肉一两银” 悬赏他的人头。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带队袭击珠河县一个警察分所,遭敌特暗算,腹部中弹,昏迷被俘。生命垂危之际,他对突击审讯他的伪警怒斥:“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现在你们出卖了祖国,还有什么可问的呢!” 言讫缄口,气绝仍怒目圆瞪,牺牲时年仅34岁。
赵尚志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1936年9月,巴黎《救国时报》署名文章称,东三省民众认定赵尚志是真正抗日的民族英雄。1938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赵尚志生前两次被错误开除党籍的坎坷经历,却长时间鲜为人知。
1932年6月初,在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任上的赵尚志,代表省委前去巴彦游击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整顿内部、培养骨干、加强后勤保障等工作,部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打了许多漂亮仗。后在日伪重兵包围合击下作战失利,这支抗日武装被打散。那时省委受王明“左”倾路线控制,主要负责人对赵尚志怀有成见,不问部队失败原因,不顾多数同志反对,于1933年1月做出了《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
赵尚志心情沉重,在给朋友的信里不禁感叹:“风打麦波千层浪,雁送征人一段愁,披靡无数,被屏逐于千里之外。” 他不计较降职为工会主席,仍然奋战在抗日斗争最前线。其间他投入义勇军孙朝阳部,先当马夫,继以军事谋略帮助孙朝阳打下宾县县城,获任该部参谋长。以后又在珠河县反日游击队当大队长,率部连续攻克五常和巴彦两座县城,对开辟反日游击区、推动东北民族革命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1935年初,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层发生变动。根据赵尚志多次请求和他离开党组织两年期间的卓著战功,省委在1月12日作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1936年,赵尚志被任命为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下辖9个师。半年多来,他指挥部队参加大小战斗百余次,歼敌一千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和伪满傀儡政权。
1940年1月中旬,赵尚志正在苏联伯力为争取外援而奔忙,忽然传来满洲省委《关于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这一错误决定缘起内奸诬告,给他扣的一顶帽子是“在党的会议上反对中共中央路线,反对王(明)康(生)指示信”。
再次被开除,而且是“永远”,赵尚志悲愤交集,当场给省委写《请求书》。他写道:“党籍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生命。因为我参加党的革命斗争已经十五年,党的一切工作,就是我一生的任务。请求党重新审查。同时,我认为党不能把我从党的部队中清洗出去,那将会使我像受到死刑宣判一样难过。我万分地向党请求审查,给我从组织上恢复党籍,恢复我的工作,我不能一天离开党,党也不要一天放弃对我的领导。”复信答称:“只取消其‘永远’二字,改为‘开除赵尚志党籍’。其他,没有减轻的余地。”
1941年秋天,赵尚志带领抗联小部队从苏联回国。时隔不久,省委少数领导又以“错误言论”为由,撤掉了他的军事领导职务。他没有申辩,想来该是大敌当前,他不愿在内耗上徒费精力。党内无籍,军内无职,赵尚志初衷不改,凭着自己的信仰和意志、威望和能力,在极其艰难的境况下继续领导对敌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文革”时蒙冤罹难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说过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一颠扑不破的至理箴言同样应验在赵尚志身上。1947年,赵尚志的牺牲地珠河县第一届农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珠河县更名尚志县。1982年,根据中央组织部指示,中共黑龙江省委对赵尚志1940年受党内处分一事进行复查。同年6月8日,黑龙江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同志党籍的决定》。该决定指出:“撤销1940年1月中共北满省委《关于开除赵尚志党籍的决定》,恢复赵尚志党籍,推倒强加给赵尚志的一切不实之词,恢复名誉。”
2008年10月25日,赵尚志的颅骨奉安故里,在辽宁朝阳新建的“赵尚志烈士陵园”隆重下葬。无论我们有无机会前去凭吊,都有必要知道,那里有一位前辈共产党人的头颅高昂着刚毅与坚贞,俯瞰着今天和未来。为了救亡图存,驱除日寇,为了国土光复,民族解放,他苦战沙场,九死不悔,忍辱负重,百折不挠,一心一意跟着党,用一腔热血写成一部光耀千秋的英雄史诗。
青山有幸埋忠骨,丰碑高标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