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这样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就要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我认为:和谐的课堂应是宽容、平等、愉快的。
【关键词】历史课堂 构建 和谐 宽容 平等 愉快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这样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种教育使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就要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我认为:和谐的课堂应是宽容、平等、愉快的。
1.用宽容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雨果曾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学会宽容就是学会做人。只有懂得宽容,我们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才能正确地去对待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答案。学生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霸权课堂”这一现状,以宽容之心构建历史课堂,使学生在宽容的气氛中发挥其创造力,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体会宽容。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举例,如:唐太宗对待臣子魏征直言进谏就很宽容,皇帝如此、古人如此,那我们作为老师对待学生更应效仿古人做到宽容。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道:“宽容是人格强健的确证,而不宽容则是人格萎缩的表征。”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2.用平等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平等原则,在教学中不好把握,因为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而在课堂上老师总以一个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来教授知识,教育学生。但是学生也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师生间的人格平等是师生合作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做到纵向的师生平等,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横向的生生平等。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要以同一个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更加关注后进生。在我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知识固定性的特点,我会多叫后进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记忆性的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就算回答不出来也不要批评,而是要多鼓励,多引导。并且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回答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敢站起来,敢回答就是好样的。
师生平等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这是师生合作的基础。作为老师在把自己当成教育者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学习者。我们不是圣人,当犯了错就应及时纠正;我们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人,特别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并非只能在学校,所以老师也可以请教学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和求知欲。在历史课上,学到科学知识中的医学发展时,有位学生家长是中医,这位学生就知道一些中医的事,那么让这位学生讲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中医上的事就会更具体、更生动。当然,平等不等于无组织、无纪律,老师在课堂上仍是教育者、管理者。要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使师生间人格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大家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才能变得“和谐”。
3.用愉快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能够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愉快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爱的投入,筑师生情感桥梁。“亦师亦友”,师生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作为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如:在历史课上情感教育不可或缺,古有屈原、文天祥,近代有林则徐等爱国志士,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爱国情感上跟学生产生共鸣,拉近师生的距离。
其次,在课堂上要做到合理期望,正确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教出来的”,教师要注重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例如“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没关系下次你会做的更好!”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使其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从而使其敢于思考、敢于提问。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才能。“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历史成绩不太好,可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历史探究题做得很好;也有的学生历史成绩很好,就是平时沉默寡言,我让她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做主持,这位学生表现很好,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可,而且自那以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也愿意举手了。
最后,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平时多跟学生交流,自习课时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课外活动时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遇到麻烦时,我们要耐心地聆听。这样做,也使我们自己能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导。
当然,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宽容的、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我们继续地去探索。
【关键词】历史课堂 构建 和谐 宽容 平等 愉快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这样使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这种教育使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所以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就要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我认为:和谐的课堂应是宽容、平等、愉快的。
1.用宽容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雨果曾说:“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种胸怀就是宽容。学会宽容就是学会做人。只有懂得宽容,我们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才能正确地去对待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答案。学生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霸权课堂”这一现状,以宽容之心构建历史课堂,使学生在宽容的气氛中发挥其创造力,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体会宽容。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举例,如:唐太宗对待臣子魏征直言进谏就很宽容,皇帝如此、古人如此,那我们作为老师对待学生更应效仿古人做到宽容。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写道:“宽容是人格强健的确证,而不宽容则是人格萎缩的表征。”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2.用平等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平等原则,在教学中不好把握,因为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而在课堂上老师总以一个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来教授知识,教育学生。但是学生也需要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师生间的人格平等是师生合作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做到纵向的师生平等,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横向的生生平等。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要以同一个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甚至要更加关注后进生。在我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根据历史知识固定性的特点,我会多叫后进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记忆性的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就算回答不出来也不要批评,而是要多鼓励,多引导。并且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回答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敢站起来,敢回答就是好样的。
师生平等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这是师生合作的基础。作为老师在把自己当成教育者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学习者。我们不是圣人,当犯了错就应及时纠正;我们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人,特别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并非只能在学校,所以老师也可以请教学生,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和求知欲。在历史课上,学到科学知识中的医学发展时,有位学生家长是中医,这位学生就知道一些中医的事,那么让这位学生讲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中医上的事就会更具体、更生动。当然,平等不等于无组织、无纪律,老师在课堂上仍是教育者、管理者。要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使师生间人格平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大家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才能变得“和谐”。
3.用愉快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能够增强学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愉快的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注重爱的投入,筑师生情感桥梁。“亦师亦友”,师生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面貌,作为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如:在历史课上情感教育不可或缺,古有屈原、文天祥,近代有林则徐等爱国志士,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在爱国情感上跟学生产生共鸣,拉近师生的距离。
其次,在课堂上要做到合理期望,正确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学生是教出来的”,教师要注重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例如“你真棒!”“回答得非常好!”“没关系下次你会做的更好!”通过激励性的语言使其消除对教师的畏惧感,从而使其敢于思考、敢于提问。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才能。“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历史成绩不太好,可平时回答问题很积极,历史探究题做得很好;也有的学生历史成绩很好,就是平时沉默寡言,我让她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做主持,这位学生表现很好,得到了全班学生的认可,而且自那以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也愿意举手了。
最后,要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平时多跟学生交流,自习课时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课外活动时参加他们的活动,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他们遇到麻烦时,我们要耐心地聆听。这样做,也使我们自己能较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给予启迪和疏导。
当然,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仅仅做到以上几点是不够的。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这样,才能形成真正宽容的、愉快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我们继续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