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是识记判断和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观察得准确、细致,才能识记得快,判断得准,写出的东西生动、具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调动各种感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而想象,作为人在大脑记忆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创造力的翅膀,也是沟通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桥梁。本文将从观察与想象两方面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运用。
关键词:观察 观察力 想象 想象力
观察是人类获得外部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要。而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它在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和想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观察是想象的基础,想象必须以观察所得为依据。只观察,不想象,观察所得必然支离破碎,不能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画面。观察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基础训练,也是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和进行作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观察要有目的、计划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所以低年级语文老师布置观察任务就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低年级孩子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因而给孩子明确的观察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观察目的越具体、计划步骤越详细,最终孩子的观察效果也就越好。正如苏联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所言: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低年级孩子获得外部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教以来,我在教学中总是以观察力训练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探索。例如,我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先是出示一张精美的翠鸟图,让孩子们进行细致观察欣赏,然后引导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句子,从而整体上感受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最终让学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能力。课后,我就布置一项回家观察的作业,观察家里的动植物,在确定好具体事物后我发给他们一个表格,如下:
有了这张记录表,孩子们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具体观察了。比如有一位同学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他在后来的作文里是这样描述观察所得: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小乌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背上的圆壳,上面规律地布满了花纹,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因为它长了一双红色的耳朵,所以被人们称为红耳绿龟。它的面孔上长着一双绿豆般大小的眼睛,视力非常差,而且不会转动,鼻子很小,跟绿豆差不多大,嘴里长有一些锋利的牙齿,像锋利的刀,如果你在挑逗它时把手指放在它的嘴前,它会毫不客气地咬住你的手指。
我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除了有目的地观察外,还要培养孩子们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只有计划详细的观察目标才能得出具体的观察结果。例如,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这是一个长期观察且要记录的过程,孩子们在把绿豆放进掺水的沙子里后进行了有计划地为期三天的观察。第一天:豆子没有变化;第二天:豆子变大、发白;第三天:豆子的底部长出了细根……这种有计划地观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兴趣,也使观察有了真正的意义,为孩子的心智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在将来作文时就一定有话可说,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重要,但是我也注重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以认识周围的世界。从日常生活到学校内外、街道马路、公园景点等地方都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训练。从一开始我带领大家观察到逐渐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从笼统的、模糊不清的观察到具体细致的、精确的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就是培养孩子们主动、自觉地感受外部世界,从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起对这个大千世界新的、自我的认识。唯有这样,孩子写话及作文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才会对这些直接的、富有美感的场景进行描述。比如,上课时刚好外面下起了雪,我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来观看雪花飘飘洒洒从空中落下时的情景,我会参与其中,也会兴致勃勃地逗他们:“你觉得你看到的像什么?”“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写,那你该怎么写呢?”这些环节都会有效地拓宽孩子们的思维空间。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他们疑问。观察正好满足了他们巨大的好奇心,也满足了他们发现身边新事物的渴望。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日常的小发现、小收获组成他们记忆深处的“碎片知识”,成为他们以后对事物的基本认识。这些经验所得、印刻在记忆里的表象会成为他们思维的知识宝藏,成为日后作文时展开想象、组成知识的重要储存。
二、想象需要引导,要符合实际情况
想象是人类的大脑对已有的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再创造的过程。而所谓的表象就是我们把日常观察到的东西印刻在我们的大脑之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不如想象力,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环绕着全世界。编剧可以凭借想象力编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离奇故事情节;作家凭借想象可以构思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孩子可以凭借想象对大千世界提出无数令成人无法解答的问题。想象显示人类社会的智慧,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相反,如果没有想象,也许我们还生活在遥远的远古社会。可以说,想象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方面却存在巨大的差距。很多孩子缺少大胆、有建设性的想象。我们老师也不能有效地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面对教学中涉及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他们正确、合情合理地想象。
曾经教学《望天门山》一课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浩浩荡荡的长江江面。我通过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到诗人李白的诗境之中,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看到青山出、孤帆来时,可能会做些什么”,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天门山美景的壮丽。在教学《望洞庭》一诗,我则通过创设意境理解“湖光秋月二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从而引发孩子们想象“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进一步让孩子走进诗意之中,感受洞庭湖的宁静之美。可以说这里的理解诗意如果没有积极的想象,就无法理解、掌握詩歌的意境,无法理解诗的意思。我在引导孩子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美景时不是让他们胡猜乱想,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引导孩子进行有预定、自觉产生的想象,否则孩子的想象就有可能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胡乱想象。
目前,新编版教材加大了中小学阶段古诗词的学习力度,但是古诗词都是诗人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而成,词语跨度大,孩子们在阅读这些诗词时需要老师创设情境,然后经过大脑的再造想象的补充,才能在头脑里衔接上诗人跳跃性比较大的地方,做到真正理解诗词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最后方可理解诗词的意境。而古诗词的学习一直是孩子们的难点,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学生缺少老师有效、大胆的想象引导。古人所思所想毕竟与我们现代人有所不同,如何把“之乎者也”的古文通过易读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大胆想象,从而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诗境之中,这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所在。
现代教育手段虽然越来越先进,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越开越多样化,但老师始终不能代替孩子去想象、理解。而老师在课堂内外尤其要注意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效、合理的想象,让孩子从小开启他们幻想的大脑,放飞他们的智慧。我在教授《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结合课后第三题列出的描写风声的词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 ”,让学生发挥想象“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出来后,我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听,风在对谁说话?它在说什么?”总之,在充分的合情合理的想象世界里,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最终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观察为想象积累了素材,想象让儿童的学习创造插上了翅膀。“观察”和“想象”好比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两把钥匙,是学好语文、写好习作的“基础工程”。所以我们要在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中,充分利用“观写结合”,在动静结合中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智慧的阅读和智慧的表达。
关键词:观察 观察力 想象 想象力
观察是人类获得外部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科学研究、艺术创造和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要。而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它在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观察和想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观察是想象的基础,想象必须以观察所得为依据。只观察,不想象,观察所得必然支离破碎,不能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画面。观察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基础训练,也是低年级孩子学习语文和进行作文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观察要有目的、计划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所以低年级语文老师布置观察任务就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低年级孩子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因而给孩子明确的观察目的就显得非常重要。观察目的越具体、计划步骤越详细,最终孩子的观察效果也就越好。正如苏联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所言:观察,观察,再观察。观察是低年级孩子获得外部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教以来,我在教学中总是以观察力训练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审美、在观察中探索。例如,我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先是出示一张精美的翠鸟图,让孩子们进行细致观察欣赏,然后引导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句子,从而整体上感受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最终让学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能力。课后,我就布置一项回家观察的作业,观察家里的动植物,在确定好具体事物后我发给他们一个表格,如下:
有了这张记录表,孩子们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具体观察了。比如有一位同学家里养了一只小乌龟,他在后来的作文里是这样描述观察所得:我家养了一只小乌龟,小乌龟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背上的圆壳,上面规律地布满了花纹,像一块绿色的地毯。因为它长了一双红色的耳朵,所以被人们称为红耳绿龟。它的面孔上长着一双绿豆般大小的眼睛,视力非常差,而且不会转动,鼻子很小,跟绿豆差不多大,嘴里长有一些锋利的牙齿,像锋利的刀,如果你在挑逗它时把手指放在它的嘴前,它会毫不客气地咬住你的手指。
我们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除了有目的地观察外,还要培养孩子们有计划地观察事物。只有计划详细的观察目标才能得出具体的观察结果。例如,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这是一个长期观察且要记录的过程,孩子们在把绿豆放进掺水的沙子里后进行了有计划地为期三天的观察。第一天:豆子没有变化;第二天:豆子变大、发白;第三天:豆子的底部长出了细根……这种有计划地观察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兴趣,也使观察有了真正的意义,为孩子的心智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孩子在将来作文时就一定有话可说,有说不完的话。
虽然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重要,但是我也注重在课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以认识周围的世界。从日常生活到学校内外、街道马路、公园景点等地方都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训练。从一开始我带领大家观察到逐渐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从笼统的、模糊不清的观察到具体细致的、精确的观察。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就是培养孩子们主动、自觉地感受外部世界,从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起对这个大千世界新的、自我的认识。唯有这样,孩子写话及作文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才会对这些直接的、富有美感的场景进行描述。比如,上课时刚好外面下起了雪,我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来观看雪花飘飘洒洒从空中落下时的情景,我会参与其中,也会兴致勃勃地逗他们:“你觉得你看到的像什么?”“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写,那你该怎么写呢?”这些环节都会有效地拓宽孩子们的思维空间。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生活的世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他们疑问。观察正好满足了他们巨大的好奇心,也满足了他们发现身边新事物的渴望。也正是这些细小的、日常的小发现、小收获组成他们记忆深处的“碎片知识”,成为他们以后对事物的基本认识。这些经验所得、印刻在记忆里的表象会成为他们思维的知识宝藏,成为日后作文时展开想象、组成知识的重要储存。
二、想象需要引导,要符合实际情况
想象是人类的大脑对已有的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再创造的过程。而所谓的表象就是我们把日常观察到的东西印刻在我们的大脑之中。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知识不如想象力,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则环绕着全世界。编剧可以凭借想象力编写出令人瞠目结舌的离奇故事情节;作家凭借想象可以构思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孩子可以凭借想象对大千世界提出无数令成人无法解答的问题。想象显示人类社会的智慧,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相反,如果没有想象,也许我们还生活在遥远的远古社会。可以说,想象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方面却存在巨大的差距。很多孩子缺少大胆、有建设性的想象。我们老师也不能有效地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面对教学中涉及需要发挥想象的时候,我们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引导他们正确、合情合理地想象。
曾经教学《望天门山》一课时,我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浩浩荡荡的长江江面。我通过语言描述把孩子们带到诗人李白的诗境之中,引导学生想象“李白看到青山出、孤帆来时,可能会做些什么”,从而让孩子们感受天门山美景的壮丽。在教学《望洞庭》一诗,我则通过创设意境理解“湖光秋月二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从而引发孩子们想象“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进一步让孩子走进诗意之中,感受洞庭湖的宁静之美。可以说这里的理解诗意如果没有积极的想象,就无法理解、掌握詩歌的意境,无法理解诗的意思。我在引导孩子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美景时不是让他们胡猜乱想,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引导孩子进行有预定、自觉产生的想象,否则孩子的想象就有可能是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胡乱想象。
目前,新编版教材加大了中小学阶段古诗词的学习力度,但是古诗词都是诗人用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而成,词语跨度大,孩子们在阅读这些诗词时需要老师创设情境,然后经过大脑的再造想象的补充,才能在头脑里衔接上诗人跳跃性比较大的地方,做到真正理解诗词的诗情画意,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最后方可理解诗词的意境。而古诗词的学习一直是孩子们的难点,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学生缺少老师有效、大胆的想象引导。古人所思所想毕竟与我们现代人有所不同,如何把“之乎者也”的古文通过易读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就需要老师引导孩子大胆想象,从而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诗境之中,这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所在。
现代教育手段虽然越来越先进,教师的教育方法也越开越多样化,但老师始终不能代替孩子去想象、理解。而老师在课堂内外尤其要注意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效、合理的想象,让孩子从小开启他们幻想的大脑,放飞他们的智慧。我在教授《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时,结合课后第三题列出的描写风声的词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 ”,让学生发挥想象“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出来后,我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听,风在对谁说话?它在说什么?”总之,在充分的合情合理的想象世界里,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最终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
观察为想象积累了素材,想象让儿童的学习创造插上了翅膀。“观察”和“想象”好比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两把钥匙,是学好语文、写好习作的“基础工程”。所以我们要在仔细观察和大胆想象中,充分利用“观写结合”,在动静结合中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成为智慧的阅读和智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