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陶瓷釉历史悠久,技法精湛;而陶瓷上的人物画更是独具特色,尤其是仕女图。陶瓷釉中的人物绘画则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尤其是仕女图,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具有各个时代的特色。不管是陶瓷釉,还是瓷上的仕女图,他们在陶瓷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一、独特在于陶瓷釉
说到陶瓷,不得不提陶瓷釉了。首先来讲讲釉的历史和特色吧。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从微观结构看,含玻璃态物质和少量气泡、未熔融石英颗粒及冷却时析出的晶体。具有类同于玻璃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釉是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生料釉、熔块釉;按釉的组成分类,有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熔盐釉、土釉等。釉的种类很多很全,在彩釉上有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有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最早见于宋代;有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还有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始于明成化年间等等,它的种类,它的历史和它的独特之处,很难一下子全部表现出来。
二.魅力属仕女图
提到了陶瓷釉,不禁让人联想到釉上的仕女图。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而在中国古书上曾经有“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记载,仕女图就在女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母系社会”逐渐诞生。仕女画作为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仕女图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的特色,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与社会兴衰。
继唐朝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既继承了唐朝的传统又有所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歌妓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修长的身材更是凸显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三.独特与魅力的完美结合
陶瓷釉的发展离不开瓷上的画,而仕女画的应用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需要釉的独特和仕女画魅力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陶瓷工作者精湛的技法,才能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陶瓷。绘画者娴熟的画技,画出美丽动人的人物画,尤其是美女。这不仅增添了陶瓷的外在美,而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的东西总能给人美的享受,当然,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而陶瓷釉上仕女画的题材来源很广泛,我们大致来罗列一下。作为陶瓷上美女画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要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黛眉明月,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长垂的双耳,朱唇,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除了外貌的要求,还有一些内涵的要求。要多才善辨、飘逸风雅的女性,来展现其美,这样应用在釉上,更有代表性。比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在“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影响下,飘逸风雅之美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审美情趣。曹丕称帝后封为皇后的甄氏,不仅姿貌绝伦、气质非凡,而且才智过人,是魏晋时期女性飘逸风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则是“发长七尺,端丽闲雅,飘逸若仙”,是飘逸富丽之美的典范。但在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微妙变化,开始崇尚丰腴肥硕的女性形象,这可从唐代仕女图与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以印证。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则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雍容华贵之美的象征。审视战国到唐代的古代佳人魅力进程,清晰可见“袅娜身姿,内在气质再到体态丰盈之美”的内在线条。
其次,仕女图对陶瓷釉增值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美,更多的是内在价值美。仕女画题材丰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这些仕女画通过在陶瓷上展示,不仅彰显其特色,更增加其价值。通过二者完美的结合,使得我国陶瓷作品更具代表性,更具有其魅力。只有独特与魅力的结合,才能成就惊世之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收藏陶瓷作品,才能促进我国陶瓷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话:13807984428
一、独特在于陶瓷釉
说到陶瓷,不得不提陶瓷釉了。首先来讲讲釉的历史和特色吧。釉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按一定配比混合并细磨成浆状液体,施于坯体表面,经高温煅烧而成。从微观结构看,含玻璃态物质和少量气泡、未熔融石英颗粒及冷却时析出的晶体。具有类同于玻璃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不透水,平滑而有光泽,不易沾污,并可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釉面还可采用各种装饰以增强制品的艺术效果。釉是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
按制备方法分类,有生料釉、熔块釉;按釉的组成分类,有石灰釉、长石釉、铅釉、硼釉、熔盐釉、土釉等。釉的种类很多很全,在彩釉上有釉里红,以氧化铜为色剂在胎上彩绘,施釉后高温烘白底红花,始于元代景德镇;有釉上彩,在烧好的素器上彩绘,再经低温烘烧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最早见于宋代;有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绘,后施釉高温烧成,彩纹在釉下,永不脱落,最早见于唐代;还有斗彩,在坯体上以青花勾绘花纹轮廓线,施釉烧成后,于轮廓线内填以多种色彩,再经炉火二次烧成,画面呈现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比美相斗,始于明成化年间等等,它的种类,它的历史和它的独特之处,很难一下子全部表现出来。
二.魅力属仕女图
提到了陶瓷釉,不禁让人联想到釉上的仕女图。仕女图亦称“仕女画”,是以中国封建社会中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而在中国古书上曾经有“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记载,仕女图就在女人占有绝对优势的“母系社会”逐渐诞生。仕女画作为一种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画面以仕女为主题,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宋元时期仕女图较为罕见,这与当时花鸟画盛行有很大的关系,仕女图的魅力在于它所具有的当时社会的特色,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与社会兴衰。
继唐朝之后的五代是个政权交替频繁的时代,画家们既继承了唐朝的传统又有所变革,最显著的变化是,歌妓丰腴的肌肤因缺少唐代宫女臃懒的体态,而更具健康之美,修长的身材更是凸显出了唐代仕女丰满肥胖的造型程式。明清时期是仕女图的发展时期。明中期的仕女图多反映贵族妇女的生活,虽然为数不多,却对后来仕女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成化朝仕女虽不甚精细,但颇有古意。明晚期仕女图大量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现状。清代仕女图尤为盛行,但历朝风格各不相同,如顺治仕女的衣带飘然,康熙仕女的妙笔传神,乾隆仕女的精细写照,无不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
三.独特与魅力的完美结合
陶瓷釉的发展离不开瓷上的画,而仕女画的应用更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需要釉的独特和仕女画魅力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陶瓷工作者精湛的技法,才能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陶瓷。绘画者娴熟的画技,画出美丽动人的人物画,尤其是美女。这不仅增添了陶瓷的外在美,而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美的东西总能给人美的享受,当然,陶瓷作品也不例外。
而陶瓷釉上仕女画的题材来源很广泛,我们大致来罗列一下。作为陶瓷上美女画的选择也是有标准的。要年轻,身材苗条,肉体丰满,黛眉明月,削肩,皮肤白皙细腻,长垂的双耳,朱唇,齿如贝露,黑亮的浓发等。除了外貌的要求,还有一些内涵的要求。要多才善辨、飘逸风雅的女性,来展现其美,这样应用在釉上,更有代表性。比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就是多才善辨的女性代表。在“竹林七贤”的“林下风气”影响下,飘逸风雅之美成为魏晋时期的主流审美情趣。曹丕称帝后封为皇后的甄氏,不仅姿貌绝伦、气质非凡,而且才智过人,是魏晋时期女性飘逸风雅之美的典型代表。陈后主贵妃张丽华则是“发长七尺,端丽闲雅,飘逸若仙”,是飘逸富丽之美的典范。但在盛唐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微妙变化,开始崇尚丰腴肥硕的女性形象,这可从唐代仕女图与雕塑中的妇女形象得以印证。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则是古代最著名的胖美人,是古代美女中丰腴肥硕、雍容华贵之美的象征。审视战国到唐代的古代佳人魅力进程,清晰可见“袅娜身姿,内在气质再到体态丰盈之美”的内在线条。
其次,仕女图对陶瓷釉增值的作用。不仅增加了外表的美,更多的是内在价值美。仕女画题材丰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这些仕女画通过在陶瓷上展示,不仅彰显其特色,更增加其价值。通过二者完美的结合,使得我国陶瓷作品更具代表性,更具有其魅力。只有独特与魅力的结合,才能成就惊世之作,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收藏陶瓷作品,才能促进我国陶瓷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话:1380798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