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成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要结合他律和自律来搞好技校养成教育,实现他律与自律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养成技校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形的技校生而言尤为重要。
二、养成教育中的他律
技校养成教育重在他律。他律是运用规章制度、校纪校规、教育、舆论等手段对学生主动施压、主动控制,使学生达到行为等养成的过程和方式,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可通过社会舆论对诚信缺失的主体进行谴责从而唤起其羞耻感,甚至,还可以运用法律对突破道德底线、不守信用而引起违法后果的行为进行惩治。
加强他律,要注重采用他律的方法。由于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格尚未定形,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学校在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时,采用自律和他律的教育方法是必要的:上到国家法律法规,下到学校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班规等,用以约束学生,让他们明白自由是相对的,人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活动,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校养成教育要获得实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为促进学生对教育规范的主动内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老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坚决不能做……老师如此言传身教,躬身力行,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就会自觉主动向老师看齐。
三、养成教育中的自律
技校养成教育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养成教育的保障。一个人的成长,遵循着无律、他律、自律的发展过程。技校生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成长时期。自律是主体的自我施压、自我控制,以及自觉、自愿、自主、自由的积极判断和行为。实施养成教育要更加注重对行为习惯内化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律。遵循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重视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陶冶、自我强化和自我调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所倡导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才能外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并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内化。
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承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人的社会属性。人只有在实现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才能升华精神属性,成为一个灵魂高尚、有人文素养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技校生逐步迈入成人行列,开始喜欢深入地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向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技校生会侧重于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随着悟性的提升,更多体现为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自身修养的加强。所以,技校养成教育不但要注重个体的行为习惯培养,也要懂得在塑造外化行为的同时,注重启迪学习者把个人的价值启蒙、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逐步形成内化的道德认知与道德信念。技校养成教育中,养成之目的不仅是良好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更体现为内在的德性。一个人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如何,关键在于他的自律能力。自律越来越多,他律越来越少,并最终完全走向自律,达到成熟,这就是成长。
四、构建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着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事入理的,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构建过程。技校养成教育只有在他律(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等)与自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过程中完成,才是一个渐进的、从他律中生长出自律的过程。才能够达到他律与自律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构建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体民,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林英典.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J].教育探索,2003.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形的技校生而言尤为重要。
二、养成教育中的他律
技校养成教育重在他律。他律是运用规章制度、校纪校规、教育、舆论等手段对学生主动施压、主动控制,使学生达到行为等养成的过程和方式,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我们可通过社会舆论对诚信缺失的主体进行谴责从而唤起其羞耻感,甚至,还可以运用法律对突破道德底线、不守信用而引起违法后果的行为进行惩治。
加强他律,要注重采用他律的方法。由于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格尚未定形,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学校在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时,采用自律和他律的教育方法是必要的:上到国家法律法规,下到学校规章制度、校纪校规、班规等,用以约束学生,让他们明白自由是相对的,人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活动,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技校养成教育要获得实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心灵,注重学生的实践,为促进学生对教育规范的主动内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先进。老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的,老师必须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自己坚决不能做……老师如此言传身教,躬身力行,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就会自觉主动向老师看齐。
三、养成教育中的自律
技校养成教育离不开自律,自律是养成教育的保障。一个人的成长,遵循着无律、他律、自律的发展过程。技校生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成长时期。自律是主体的自我施压、自我控制,以及自觉、自愿、自主、自由的积极判断和行为。实施养成教育要更加注重对行为习惯内化的引导,培养学生自律。遵循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重视学生在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陶冶、自我强化和自我调节,使学生真正成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所倡导的良好的行为方式才能外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并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内化。
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承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人的社会属性。人只有在实现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基础上,才能升华精神属性,成为一个灵魂高尚、有人文素养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技校生逐步迈入成人行列,开始喜欢深入地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向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发展。在这个阶段,技校生会侧重于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随着悟性的提升,更多体现为个体道德理性的形成、自身修养的加强。所以,技校养成教育不但要注重个体的行为习惯培养,也要懂得在塑造外化行为的同时,注重启迪学习者把个人的价值启蒙、道德理性与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验证、丰富、实践个人的价值理念,并逐步形成内化的道德认知与道德信念。技校养成教育中,养成之目的不仅是良好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更体现为内在的德性。一个人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言行举止如何,关键在于他的自律能力。自律越来越多,他律越来越少,并最终完全走向自律,达到成熟,这就是成长。
四、构建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个开放、发展着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事入理的,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构建过程。技校养成教育只有在他律(道德、法律、规章制度等)与自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过程中完成,才是一个渐进的、从他律中生长出自律的过程。才能够达到他律与自律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构建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体民,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林英典.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J].教育探索,2003.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