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热”逐渐兴起。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习者也不断增加,这对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志愿者选拔的角度,旨在通过探究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建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让国际汉语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 职业素养 知识结构 志愿者选拔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不断升温,中国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这便需要大量的国际汉语教师去传播中华文化,推广汉语教学,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外语水平以及心理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志愿者选拔来看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建构
专业能力的建设是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
1.基本素养
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中,首先进行的是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拼音书写,汉字书写,近义词辨析,语法点试讲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也就要求汉语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储备,并能将汉语知识储备转化为汉语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内容,精心备课,能够回答出学生的突发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讲清教学计划内的知识点;其次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使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最后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面試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文化,包括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话题,需要汉语国际教师坚定自己的立场,处理好跨文化问题。不仅如此,作为国际汉语教师,也要有职业意识,很多不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会认为这个专业就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只要会说汉语都可以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作为国际汉语教师我们要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树立职业意识。还要有职业精神,每天要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工作,不能将生活中的坏情绪带到工作中,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你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2.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在教学中作为媒介语,其使用也是有一定标准的。在面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所以采取适当性原则。在面对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学生接触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少用或尽量不用媒介语。在面对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应当避免使用媒介语。在汉语教师志愿者面试过程中,对外语能力的测试更多地也是考虑到汉语教师深处异国他乡的生活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是志愿者选拔的标准之一,也是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
3.心理抗压能力
由于很多志愿者是以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去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且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所以汉语教师要有很强的心理抗压能力,能够在异文化环境中处理好课堂教学问题,文化传播问题,以及生活上的问题等等。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中的休克现象,训练好自身抗压和解压的能力。
二.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汉办的职前培训,但是,随着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1.基础知识薄弱
虽然学校开设了多种汉语基础知识课程,但是学生投入的精力不够,对于很多基础知识掌握地不扎实,尤其体现在近义词辨析和偏误分析上,只知道两个词的不同,并不能说出具体哪些方面不同,从而在教授汉语学习者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会一时语塞。其次,一些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欠缺,表达能力差,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性和吸引力。
2.教学实践机会少
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模拟课堂教学的方法,缺少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学生往往只有理论上的知识,而缺乏真正的实践,更多的是知识上的输入,却没有语言的输出,不能学以致用。
3.课程学习不够深入
一些学校开设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课,但是课时较少,教师讲解地知识都是比较浅显的层面。因此,汉语教师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
三.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建议
1.完善自身知识储备
首先,汉语教师自身要将汉语基础知识重视起来,包括最基本的练好普通话,有选择地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音、语调,注意教学中导入语、媒介语、评价语等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丰富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方面的知识,准确地向外国留学生传播汉语知识。将汉语知识和教学方法统筹兼顾,熟练掌握教授汉语的能力。掌握跨文化知识,避免跨文化冲突。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中华传统才艺,多参与课堂实践,多观摩留学生课堂。最后也要精心设计课堂,将新兴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2.多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要为汉语教师多提供实践机会,鼓励汉语教师走出去,将校内校外、国内国外有机组合起来,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模式。除此之外,可以开展讲座,例如文化知识讲座。国际汉语教师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代表中国符号,他们的言谈举止、服饰气质都代表着中国形象。因此,汉语教师要通过讲座及课余时间去吸收理解异国文化,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学校也可以邀请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的校友谈谈经验。
3.合理安排课程
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学校应该安排较多学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授课教师看到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指正。对于文化类课程,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们的喜好后再开展相关课程。
在“全球化”、“汉语热”等大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具备更前沿的教学能力,更广阔的视野,更宏观的思维。希望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总结,能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建构提供一些启示,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肯,国际汉语教师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建构刍议[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8. 20(3 )9599
2.何雅沁,罗耀华,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J].社科纵横,2015,30(2)176-178
(作者介绍:葛艳冰,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金虹,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 职业素养 知识结构 志愿者选拔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不断升温,中国在多个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这便需要大量的国际汉语教师去传播中华文化,推广汉语教学,对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外语水平以及心理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从志愿者选拔来看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建构
专业能力的建设是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的先决条件。
1.基本素养
在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中,首先进行的是综合素质的考核,包括拼音书写,汉字书写,近义词辨析,语法点试讲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也就要求汉语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汉语知识储备,并能将汉语知识储备转化为汉语教学能力。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内容,精心备课,能够回答出学生的突发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讲清教学计划内的知识点;其次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使课堂富有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最后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关注到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面試过程中还会涉及到文化,包括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话题,需要汉语国际教师坚定自己的立场,处理好跨文化问题。不仅如此,作为国际汉语教师,也要有职业意识,很多不了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会认为这个专业就是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只要会说汉语都可以成为国际汉语教师,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作为国际汉语教师我们要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树立职业意识。还要有职业精神,每天要以饱满的状态面对工作,不能将生活中的坏情绪带到工作中,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感受到你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2.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在教学中作为媒介语,其使用也是有一定标准的。在面对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所以采取适当性原则。在面对中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学生接触过汉语,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可以少用或尽量不用媒介语。在面对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时,学生的汉语水平较高,应当避免使用媒介语。在汉语教师志愿者面试过程中,对外语能力的测试更多地也是考虑到汉语教师深处异国他乡的生活问题。因此,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是志愿者选拔的标准之一,也是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
3.心理抗压能力
由于很多志愿者是以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去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且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所以汉语教师要有很强的心理抗压能力,能够在异文化环境中处理好课堂教学问题,文化传播问题,以及生活上的问题等等。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中的休克现象,训练好自身抗压和解压的能力。
二.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校的专业技能训练和汉办的职前培训,但是,随着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1.基础知识薄弱
虽然学校开设了多种汉语基础知识课程,但是学生投入的精力不够,对于很多基础知识掌握地不扎实,尤其体现在近义词辨析和偏误分析上,只知道两个词的不同,并不能说出具体哪些方面不同,从而在教授汉语学习者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会一时语塞。其次,一些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的欠缺,表达能力差,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性和吸引力。
2.教学实践机会少
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模拟课堂教学的方法,缺少真实有效的教学环境。学生往往只有理论上的知识,而缺乏真正的实践,更多的是知识上的输入,却没有语言的输出,不能学以致用。
3.课程学习不够深入
一些学校开设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课,但是课时较少,教师讲解地知识都是比较浅显的层面。因此,汉语教师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要更加深入了解和学习。
三.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建议
1.完善自身知识储备
首先,汉语教师自身要将汉语基础知识重视起来,包括最基本的练好普通话,有选择地控制自己的语速、语音、语调,注意教学中导入语、媒介语、评价语等语言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丰富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方面的知识,准确地向外国留学生传播汉语知识。将汉语知识和教学方法统筹兼顾,熟练掌握教授汉语的能力。掌握跨文化知识,避免跨文化冲突。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中华传统才艺,多参与课堂实践,多观摩留学生课堂。最后也要精心设计课堂,将新兴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2.多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要为汉语教师多提供实践机会,鼓励汉语教师走出去,将校内校外、国内国外有机组合起来,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模式。除此之外,可以开展讲座,例如文化知识讲座。国际汉语教师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代表中国符号,他们的言谈举止、服饰气质都代表着中国形象。因此,汉语教师要通过讲座及课余时间去吸收理解异国文化,感受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学校也可以邀请从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的校友谈谈经验。
3.合理安排课程
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课程,学校应该安排较多学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让授课教师看到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指正。对于文化类课程,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们的喜好后再开展相关课程。
在“全球化”、“汉语热”等大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汉语教师应当具备更前沿的教学能力,更广阔的视野,更宏观的思维。希望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总结,能对国际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建构提供一些启示,促进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肯,国际汉语教师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建构刍议[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8. 20(3 )9599
2.何雅沁,罗耀华,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J].社科纵横,2015,30(2)176-178
(作者介绍:葛艳冰,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金虹,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