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撩人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色撩人,真的很难说。似乎,也明白,也朦胧。
  如果你把“色”仅仅看成“景”,春天的景象就摆在那儿,自然是很明白了;然而,那“色”,难道只就是“景”吗?就没有人的感受吗?任何事物,一旦有了人的感受,就复杂了,就模糊了,就朦胧了。不过,美的意蕴,也就更丰富了。
  最喜欢那个“撩”字,像有人用一根细物,轻轻地扫着你的脚心,痒痒的,难以自禁;像一位美女,柔婉的秋波一送,讓人温情地享受着,不可遏止。这是一种“魔力”,春色也确然是有这种魔力的。
  春天的风,就不一样。它不再像冬天的风那样凛冽寒冷,虽然有时也会出现料峭的寒,但那寒却不彻骨,倒是有一种清清爽爽的通透感。更何况,春风的吹,总是不急不躁,缓缓地,暖暖地,柔柔地。那样一阵一阵地吹着,愈吹愈暖。很容易让人想到,母亲对儿女的轻柔的爱抚。所以,春风一吹,人就禁不住了。人就喜欢跑到户外,恣意地享受春风的吹拂。看看那些农人,他们甚至会敞开自己棉袄的大襟,任春风拥怀而入。春风骀荡,“骀荡”二字,最得人心,“撩”的滋味,就在其中了。
  春风,一阵一阵地吹着,草就萌发了,树就吐芽了,花就开放了。
  春草的绿,是一种嫩嫩的绿,娇柔得不得了。那种绿,会让你情不自禁地走近一棵草;情不自禁地低下头,端详一棵草,并在一棵草上,享受到一份生命初生的快乐。若眼前是一片春草,你也许会在上面打个滚儿,会仰首引吭高歌。看看那些孩子吧,看到一片春草,他们就一齐跑过去,恣意地在草地上嬉戏,追逐、翻跟头、放风筝……大人们也喜欢在草地上走一走,他们叫“踏青”,有一份矫情的“雅”。不过,这“雅”也确实好,透着一份闲逸,更蕴含了一种文化的情味。草的“撩”人,在于它的绿,在于它的绿中蕴含的那种生命勃发的力量。
  四季之花,春花最艳丽,最明媚。春花开在春风里,摇摇曳曳的,最能荡起人心深处的那份原始的情愫。一树桃花,开在篱园边,行路的人走过来,还会回过头,看一眼,再看一眼。那样的依依不舍,只因了桃花大美如烧,烧红了春光,也给人的心烧出缕缕火辣辣的情。姑娘们尤其喜欢摘一朵桃花,插于鬓角,就插上了一片春光,心中就种下了一缕春情。漫山的野花,也好。野花的美,在于它的杂。花杂,色也杂,乱哄哄的,像是一群身着花衣的女孩,喧闹得不得了。行走山野,春花耀眼,你不能不看,眯了眼,远远地望着,迷迷离离,心荡神驰,就是觉得美。摘一朵,再摘一朵……一束野花攥在手中,带回家,插于一个陶瓶里,临窗而放,那漫山的春情,就在家中绽放了。春花“撩”人,正在于它的烂漫,在于它的明艳,在于它带给人们的那份美好的欢喜。
  一场春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细、缓、润,春雨如酥,确然如此。一冬的寒冷,在春雨中,慢慢和暖下来;一冬的干燥,在春雨中渐渐润湿起来。撑一把伞,在春雨中缓缓地行走着,就很有一份“丽人行”的浪漫情味。雨雾弥漫,湿气淋淋,静心去听,你能听到土地吸水的快活的声息。大地,成了一具酥软的肉体;人的身体里,涌动起了生命的河流。春雨“撩”人,也就在于它的“润”,在于它给予人的生命的流动感。
  乍然放晴,春光明媚。春光,也是一种春色啊。天空如洗,无一丝纤尘;空气,清新、通透得不得了。
  怎不“撩”人?真正是:撩人春色无边是。
  (编辑 欣然)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认真地审视鹰字,就会发现,上部的?字里,也像雁字一样,有一个人(亻)。这是为什么呢?  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鹰写作、、、、、。由一個伸着胳膊的人(从第二个字形开始,人的胸前或稍下的部位还有一个小点或短竖),和一个隹(zhuī)组成。字形中的隹,通常被认为是鹰的象形。  鹰是一种很早就被人类驯养的猛禽。它的上嘴钩曲,爪子尖锐有力,视力非常好,飞行的速度极快,常常翱翔在高空或停立在大树上观察
1985年,曾在北京的一个拉链厂当临时工的冯远征,被人艺学员班录取,他的班主任就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连昆老师,当时老师经常要求同学们做观察生活的练习。一次,冯远征和一名同学前一天没出去观察,半夜两人睡不着觉,商量第二天的观察生活课怎么演,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兩人达成一致,只好现编了。观察课上,俩人编了一段小品,自我感觉良好,在同学和老师的笑声中结束了表演。老师总结说挺好的,冯远征和那位同学也挺高兴,
在我儿时的乡村,人们都不太喜欢夏天。酷暑难当,何况还要头顶烈日,去田间地头忙农活,汗流不止,却又无处可逃,尤其是抢收抢种。因此,乡人们都称夏天为“苦夏”。  但孩子们对夏天却是满怀期待的,一则,放暑假了,不用再去上学;二则,只有夏天,才能吃到冰棒。  白晶晶、透心凉的冰棒,是夏天的绝配,越是炎热,冰棒越是诱人!但想要美美吃上一支,也绝非易事。那时的乡下,冰箱、冰柜等制冷设备一律没有。  想吃冰棒,
必须理解生活中的一种情形:特别希望人生中最浓烈的时刻到来,又十分害怕它的到来。  因为,拥有意味着失落,抵达意味着结束。也就是说,什么都来了,什么也就都没了。  这看起来是个悖论,却客观存在。这样巨大的失落感,只有真正成功过的人才会有。夏虫不可语于冰,青蛙不可语于海,就是说有些东西,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懂的。  或者,人一旦到了某个高处,将注定是孤独的。这时候,他对低处所有的回望和眷恋,都会被
2008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河南省长葛市(1993年由长葛县改设)。怀着对家乡历史的浓厚兴趣,我走访了儿时的伙伴、长葛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魏占军。魏主任赠给我一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编簸的《长葛县志》。这部县志中,收录了196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带领中央工作组来长葛纠正浮夸风、共产风的一些珍贵资料。其中,有习仲勋写给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两份调查报告,有习仲勋当年在长葛县委扩大
奥利弗·B·亚当斯原来只是新英格兰一家小杂货店的伙计,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所有的这一切,缘于亚当斯给过自己一次失败的机会。  亚当斯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12岁那年,父亲意外因病去逝,为了帮助母亲养家糊口,亚当斯辍学后开始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不过,在那里只干了3年的时间,老板斯诺便将杂货店转卖了出去,亚当斯随即也跟着失业。  走投无路之际,亚当斯揣着自己攒下来的一点钱去了纽
接到一个老同学的电话,他告诉我,他搬新家了,并告诉我新家的地址。  听了老同学的话,我大吃一惊,忙问道,你怎么又换了一套新房?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已是你最近几年来换的第三套房子了!  老同学回答道,没办法啊,现在房子更新太快了,这边买了住了没几年,那边又盖了更新颖、更美观的住房了。这次自己想一步到位,共贷款加借债有100多万元,并卖了自己原有的一套住房,一下子买了这套300多平方米还带有自家小车
16岁,父亲拜师学艺,跟一位有名的泥瓦匠,学习造房子。起初,他只能给师傅打下手:拌拌水泥浆,递递砖头。如此三年,师傅才肯将瓦刀下的功夫,倾囊相传。垒筑地基,砌砖抹墙,铺贴盖瓦,父亲渐渐样样精熟,出了师,独当一面。  请父亲造房盖屋的,大都是附近乡邻,他们对房屋的要求不高,只要结实耐住便可。可父亲却未因此懈怠,他说,拿起瓦刀就要砌好墙,父亲不断自我加压,力争做到尽善尽美,细小之处,也用心至极。很快,
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是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元勋之一。烽火硝烟,世事更迭,然而青史上却殷殷记载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与忠勇将士陈伯钧之间存续多年且鲜为人知的深厚友情。  枪下留人生死情  1928年春,陈伯钧在红四军教导队任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一次战斗中,陈伯钧缴获了一支手枪,因枪有锈斑拉不动枪栓,教导队长吕赤开玩笑说:“什么破枪,‘半斤铁’,扔了算
浙江省博物馆有一幅常年展出的画作,是丰子恺先生的作品。  那幅画展现的是一个近景:一位赶路的人,以肘枕额俯身在一棵树上,他把包袱丢在脚旁,做出一副忧思状。树干只画到了一人高处,即使如此,参观者仍然能够联想到,这是一棵参天大树。画面中没有道路,但谁都能看得出,这人还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这幅画被作者题名为“任重道远”,我三次去博物馆游览,每次都会在它面前驻足呆看。  也许是受到这幅画作的激励,几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