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赤眼鳟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试验

来源 :水产养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野草鱼、红眼鱼,国内各大水系均有分布[1].赤眼鳟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等优点[2],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黄河优质土著经济鱼类之一,也是近年来国内技术研究与养殖开发领域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其他文献
一般母鸡体内只有5~7个直径1 cm以上的卵泡,每个大小稍有差异.产蛋高峰时,高产鸡连产期可达40 d,休息1d后又进入第二个连产期;而低产鸡的连产期只有几天,休息几天,才开始第二个连产期.肉种鸡产蛋上高峰期间双黄蛋的比例不能超过4%(有的品种5%),31周后双黄蛋的比例一般不会超过1.5%,双黄蛋过多会影响产蛋高峰持续时间,增加脱肛几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发现用户饲养的肉种鸡出现高达5%~6%的双黄蛋比例,给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探讨影响双黄蛋比例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至关重要.
期刊
小龙虾(Procambarus darki),又名克氏原螯虾、红螯虾、淡水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近年来,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已成为国内最火爆的餐饮和网红食品之一.小龙虾消费市场的火爆带动了养殖产量的增加,全国养殖总产量也在不断提升,根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小龙虾全国养殖产量近240万t,比2019年增长了14.55 %.相比于传统模式下的小龙虾单品种养殖及水稻种植,近些年大力发展起来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具有节肥、减药、增收等优点,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