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挪威“世界末日种子库”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 有一座 “末日种子库”:约1亿粒世界各地的农作物种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摄氏度的地窖中。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 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 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种子库已储存1亿粒种子
  据悉,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纬74度至81度, 离北极仅1750公里, 由斯匹茨卑根等3个大岛和数十个小岛组成。这里人烟罕至, 直到17世纪初, 荷兰、英国、德国及法国人纷纷来此海域捕鲸, 斯瓦尔巴群岛才有了些许人气。
  “不会再有比这儿的贮藏条件更好的地方了。它就好像人们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里的一个保险柜。” 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会总裁卡里·福勒表示。2008年2月28日, 由该基金会联合挪威政府耗时3年建造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落成。该种子库的目的是保护如小麦、大麦和稻米等21 种基本农作物所有品种的种子。
  据福勒估计, 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种子样本, 是全球农作物品种数量的两倍。挪威政府称, 建造这个种子库是为了在“世界末日”真的来临之际, 使用它所储备的作物种子保证食物供应。这些灾难包括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 比如全球气候变暖、核战争、恐怖主义等。
  据福勒介绍, 截至2008年10月, 该种子库共接受了来自墨西哥、加拿大、菲律宾、肯尼亚等100多个国家的小麦、玉米等25万种农作物种子样本, 共约1亿粒种子。
  
  安全性堪比美国“金库”
  “世界末日种子库”的建造成本高达911万美元, 由挪威政府出资。为什么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建造一个种子库, 而且将地址放在北极圈?答案只有一个:安全。
  “超人的话是对的:如果要保证某物的安全, 最好在北极的山脉上建造一个堡垒。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或多或少采用了这种做法。”美国《时代》杂志将这一种子库评选为2008年“50项最重要发明”时, 对它的安全性称赞有加。事实上,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被誉为全球1400多家种子银行的“最佳后援”。比如在伊拉克、阿富汗境内的种子库因为战争被破坏;2006年, 菲律宾一家种子库也因洪水毁于一旦。
  气候恶劣、寒冷、人迹罕至, 所有这些对人类而言的不利因素, 却让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比其他种子库更加安全。种子库的外围是厚达1米的水泥墙, 库内备有防爆破门和两个密封舱。其安全性堪比美国肯塔基州国家黄金储藏库纳克斯堡, 甚至可以抵御原子弹爆炸。2008年2月, 在种子库竣工前一周, 当地发生了一次里氏6.2级的地震, 但种子库内的冷藏室却安然无恙。此外, 由于种子库比海平面高出130米, 所以即使全球气候变暖, 北极冰层融化, 也难以将其淹没。
  如今, 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开始意识到“种子基因库”的重要性。“末日种子库”虽由挪威政府出资建造, 但它的整个运作经费则由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及一些个人基金会共同承担。
  《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种子银行的方式保护植物多样性是一项十分紧急的工作, 因为如今在许多农田里, 农民为了提高产量, 仅种植1到2种作物。这跟“纯种的狗更娇贵”的道理一样, 如此培育出来的植物更易受到害虫侵害。据记者了解, 在中国, 最大的植物种子库建于云南昆明, 这也是中国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该种子库建于2007年, 以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为主。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
其他文献
在坚持实现政治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双重目标过程中,现有的传媒业规制体系不断与改革的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碰撞,规制政策与产业政策边界、市场准入与反垄断、内容限定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