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有其独有的特点。通过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调查,分析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关 键 词] 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50-02
一、提出問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教学智慧和个人教学方法的一种知识,这种教学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话语、行为中。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式,也代表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方式,引导着教师的教育言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行为中通过感知、体会、反思等方式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己的智慧,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挖掘自身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由于具有明显的教学条件差异性,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更应该受到关注,本研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调查、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程度,以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场为研究依据,对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所实施的具体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观察研究。
二、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121位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的程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研究。
1.问卷设计
本研究使用《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问卷调查》,借鉴了李丹的问卷调查结构,本研究根据需要将原有的问卷进行细化、补充,对大理市农村地区11所幼儿园的128名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教龄、学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现状、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途径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调查一共由18个小题构成,主要是了解教师当前的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涉及10个小题。
2.访谈设计
访谈提纲主要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设计依据,一共设计4个问题,具体包括:(1)您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2)您怎样看待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角色?(3)您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有何影响?(4)您现在的工作中常常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吗?
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25份,其中有效、可利用的问卷121份,整体回收率达到96%,有效回收率为93%,除了问卷调查外也结合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
(三)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因素分析
1.“教师实践性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知道但不明确”的占比35.5%,“听说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占比38%。“从未听说的”占比14%。
2.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实现途径
通过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可以得出结论: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教师认为外出学习、教学研究、观摩优秀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老教师的指导、同事交流都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促进作用。
3.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因素
大多数教师认为入职的方式、园所性质、教龄以及教师所学专业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影响;其次,教师的性格也是影响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少部分教师认为学历对实践性知识影响作用不大。
三、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策略
(一)立足教学岗位需要,加大非专业幼儿教师职后培训
教师职后培训对新手教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是必要的,对非专业教师更是迫切需要,对于农村非专业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从培训内容和方式上,都可以督促日后在岗位上的状态,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培训内容对幼儿教师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对于非专业教师,职后培训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以幼儿的发展为重要前提,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幼儿教育前沿知识,为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培训形式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操作,避免灌输式的知识。教师的培训一定要与本园的情况相契合,以园本培训为主,最终归于教师的实践中去,提高教师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教师的日常实践进行探索,增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完善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提高知识发展动力
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形成了新教师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问题,园所一定要采取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需要精神方面的奖励,要关心教师的日常工作,给予教师温暖,从而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还要实施精神方面的奖励,让教师产生职业的荣誉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才能不断地进步。
此外,还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提高教师的良性竞争,激励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并积极实现,得到回报的同时对其他教师也起到激励作用,促使教师之间形成竞争意识,进而全力投入工作中,使幼儿园的整体氛围得以改善。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关,应该注意,研究的问题一定要结合教师的发展水平来制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过难,打击教师参与研究的自信心。组织学习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性能力。 (三)发挥地区特色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沟通能力
各个地区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应该把民族文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在一个具有优秀特色民族文化的地区,应该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幼儿对本民族的习俗、节日的认识,增加与幼儿的交流,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会增进教师之间的交往。教师对地区的民族服饰以及风土习俗进行了解,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又一次深入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班级内开展小小文化节,带领幼儿认识,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同时提高对民族的认同感,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知识的储备和幼儿的先前接受的经验、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学的沟通能力是教师与幼儿发展的手段,教师掌握好民族文化,与幼儿的沟通、谈论就会更丰富、更富有层次性,在不断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教学能力。
(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构建学习共同体
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质量水平。把农村幼儿教师锻炼成全能型、全科型的教师,这对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教师发展除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教师自身的水平与发展的动机强度。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打造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农村教师要秉持“专业教师引领、自我探索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双向互动、内外结合,进而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需要“请进来”。幼儿园请进专家型教师来进行经验分享以及课堂的指导,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让教师与专家教师进行互动,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也要用“走出去”的方式,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将学习到的优秀经验分享给幼儿园的教师。这种分享式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经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先进经验带动原有模式,优化并深化,向专业的幼儿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75.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3]万文涛.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育研究,2004(9).
[4]李奎奎.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1):13-15.
[5]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8.
[6]申毅,王玮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4.
[7]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0.
[8]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7):16-20.
[9]方红.缄默知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智慧[J].长沙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7(1):17-20.
[10]何彥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23).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1-0150-02
一、提出問题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性的教学智慧和个人教学方法的一种知识,这种教学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话语、行为中。这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式,也代表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方式,引导着教师的教育言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行为中通过感知、体会、反思等方式形成的。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己的智慧,通过教学实践的经验挖掘自身的教育实践性知识。
由于具有明显的教学条件差异性,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更应该受到关注,本研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调查、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程度,以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场为研究依据,对农村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所实施的具体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观察研究。
二、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121位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的程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研究。
1.问卷设计
本研究使用《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问卷调查》,借鉴了李丹的问卷调查结构,本研究根据需要将原有的问卷进行细化、补充,对大理市农村地区11所幼儿园的128名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教龄、学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现状、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途径等。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调查一共由18个小题构成,主要是了解教师当前的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途径涉及10个小题。
2.访谈设计
访谈提纲主要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设计依据,一共设计4个问题,具体包括:(1)您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哪些?(2)您怎样看待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角色?(3)您认为教师个人生活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有何影响?(4)您现在的工作中常常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吗?
本次研究中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25份,其中有效、可利用的问卷121份,整体回收率达到96%,有效回收率为93%,除了问卷调查外也结合访谈的形式进行研究。
(三)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相关因素分析
1.“教师实践性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知道但不明确”的占比35.5%,“听说过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占比38%。“从未听说的”占比14%。
2.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实现途径
通过对《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可以得出结论:在农村地区,大多数教师认为外出学习、教学研究、观摩优秀教学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老教师的指导、同事交流都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促进作用。
3.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因素
大多数教师认为入职的方式、园所性质、教龄以及教师所学专业对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影响;其次,教师的性格也是影响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少部分教师认为学历对实践性知识影响作用不大。
三、农村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策略
(一)立足教学岗位需要,加大非专业幼儿教师职后培训
教师职后培训对新手教师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是必要的,对非专业教师更是迫切需要,对于农村非专业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从培训内容和方式上,都可以督促日后在岗位上的状态,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培训内容对幼儿教师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对于非专业教师,职后培训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以幼儿的发展为重要前提,学习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紧跟幼儿教育前沿知识,为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培训形式一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操作,避免灌输式的知识。教师的培训一定要与本园的情况相契合,以园本培训为主,最终归于教师的实践中去,提高教师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立足于教师的日常实践进行探索,增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完善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二)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提高知识发展动力
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存在一定的不足,形成了新教师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问题,园所一定要采取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利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提升。农村幼儿教师需要精神方面的奖励,要关心教师的日常工作,给予教师温暖,从而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还要实施精神方面的奖励,让教师产生职业的荣誉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才能不断地进步。
此外,还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提高教师的良性竞争,激励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并积极实现,得到回报的同时对其他教师也起到激励作用,促使教师之间形成竞争意识,进而全力投入工作中,使幼儿园的整体氛围得以改善。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提高、专业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关,应该注意,研究的问题一定要结合教师的发展水平来制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过难,打击教师参与研究的自信心。组织学习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究,有助于幼儿园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性能力。 (三)发挥地区特色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沟通能力
各个地区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应该把民族文化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渗透。在一个具有优秀特色民族文化的地区,应该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增强幼儿对本民族的习俗、节日的认识,增加与幼儿的交流,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会增进教师之间的交往。教师对地区的民族服饰以及风土习俗进行了解,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又一次深入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园班级内开展小小文化节,带领幼儿认识,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到快乐,同时提高对民族的认同感,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知识的储备和幼儿的先前接受的经验、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学的沟通能力是教师与幼儿发展的手段,教师掌握好民族文化,与幼儿的沟通、谈论就会更丰富、更富有层次性,在不断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教学能力。
(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构建学习共同体
优化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质量水平。把农村幼儿教师锻炼成全能型、全科型的教师,这对农村幼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教师发展除了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教师自身的水平与发展的动机强度。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打造优秀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农村教师要秉持“专业教师引领、自我探索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双向互动、内外结合,进而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农村幼儿园需要“请进来”。幼儿园请进专家型教师来进行经验分享以及课堂的指导,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让教师与专家教师进行互动,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农村幼儿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师也要用“走出去”的方式,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生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向优秀教师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将学习到的优秀经验分享给幼儿园的教师。这种分享式经验可以提高教师的经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先进经验带动原有模式,优化并深化,向专业的幼儿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75.
[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
[3]万文涛.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育研究,2004(9).
[4]李奎奎.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1):13-15.
[5]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8.
[6]申毅,王玮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4.
[7]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0.
[8]刘东敏,田小杭.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取路径的思考与探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8(7):16-20.
[9]方红.缄默知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智慧[J].长沙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7(1):17-20.
[10]何彥茹.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2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