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25)与研究组(n=25),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分析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00%、96.00%,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期间应用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人文关怀;多发性骨髓;老年
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为多发性骨髓肿瘤,发病原因与克隆性浆细胞过度增生有关[1]。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作为骨髓增殖性病变的一种,以患者机体内产生大量骨髓瘤细胞为主要表现,损伤患者全身骨骼,引发不同程度疼痛,更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另外,发病后患者肾功能受到损伤,甚至出现肾衰竭,给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化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予以护理。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化疗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25)与研究组(n=25)。常规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48±3.51)岁。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70.54±3.58)岁。纳入标准: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健康宣教等。
研究组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方法如下:其一,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化疗过程中增加饮水量,每日不得低于3000ml。其二,休息指导。多数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出现溶骨性破坏。为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按时休息,并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开展活动锻炼,锻炼时以患者耐受为宜,禁止超负荷运动。若患者伴有慢性病,嘱咐患者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若患者出现骨破坏,应长时间卧床休息,不得睡弹簧床,预防病理性骨折。护理人员定期帮助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另外,翻身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避免出现骨折。
1.3 观察指标
用生活评价量表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评估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态度等。低于60分提示不满意,60至80分提示满意,超过80分提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中数据,用t检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以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00%(16/25)、96.00%(24/25),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群, 发病早期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腰骶部疼痛及胸痛等症状[2]。患者发病后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给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本病以化疗为主,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在化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予以干預。
人文关怀护理作为全新的一种护理方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护理、休息指导等,保证护理工作满足患者需求[4]。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另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期间应用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丹.多模式护理对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20.
[2]和琳琳.探索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16+319.
[3]贾俊杰,李晓茜,郑美琼.人文关怀在护理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07):969-971.
[4]唐璜,刘凯,刘德果,杨曼曼,陈赛.37例多发性骨髓瘤终末期的人文关怀方法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467-1470.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人文关怀;多发性骨髓;老年
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为多发性骨髓肿瘤,发病原因与克隆性浆细胞过度增生有关[1]。老年多发性骨髓瘤作为骨髓增殖性病变的一种,以患者机体内产生大量骨髓瘤细胞为主要表现,损伤患者全身骨骼,引发不同程度疼痛,更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另外,发病后患者肾功能受到损伤,甚至出现肾衰竭,给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化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予以护理。本研究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化疗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25)与研究组(n=25)。常规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48±3.51)岁。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70.54±3.58)岁。纳入标准: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健康宣教等。
研究组患者予以人文关怀护理,方法如下:其一,饮食护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嘱咐患者多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化疗过程中增加饮水量,每日不得低于3000ml。其二,休息指导。多数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出现溶骨性破坏。为此,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按时休息,并依据患者实际状况开展活动锻炼,锻炼时以患者耐受为宜,禁止超负荷运动。若患者伴有慢性病,嘱咐患者多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若患者出现骨破坏,应长时间卧床休息,不得睡弹簧床,预防病理性骨折。护理人员定期帮助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另外,翻身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避免出现骨折。
1.3 观察指标
用生活评价量表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评估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流程、护理人员态度等。低于60分提示不满意,60至80分提示满意,超过80分提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十分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中数据,用t检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以P<0.05代表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护理前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64.00%(16/25)、96.00%(24/25),两组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群, 发病早期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腰骶部疼痛及胸痛等症状[2]。患者发病后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给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本病以化疗为主,化疗期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在化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予以干預。
人文关怀护理作为全新的一种护理方式,遵循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饮食护理、休息指导等,保证护理工作满足患者需求[4]。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明显较高。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另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期间应用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丹.多模式护理对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20.
[2]和琳琳.探索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16+319.
[3]贾俊杰,李晓茜,郑美琼.人文关怀在护理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07):969-971.
[4]唐璜,刘凯,刘德果,杨曼曼,陈赛.37例多发性骨髓瘤终末期的人文关怀方法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0):1467-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