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少林的“是是非非”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i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名刹少林寺
  1982年,首部在少林寺拍摄的香港功夫片《少林寺》上映获得巨大成功。也给这座中国中部地区有些破败的千年古刹带来了国际声誉。伴随着备受争议的少林寺新一代年轻方丈永信法师一系列文化商业模式的推出,少林寺在举世瞩目中遭到各种各样的质疑和争议。少林寺究竟在做些什么?他们将如何面对如此多的质疑和争议?少林寺未来的发展将何去何从?众闻纷议的我们到底对少林寺了解多少?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寺因山而得名,清景日《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
  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由西域沙门跋陀创立的。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称为禅宗的祖庭。
  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扬名海内。少林寺和尚惠场、昙宗、志坚等13人在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的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了汗马功劳。高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由于朝迁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发展成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又有很大提高,寺僧多达2000余人。在明朝,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


  在争议中行愿的“少林方丈”
  佛说了些什么?容易理解吗?我告诉大家,佛所发现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到我说出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佛自己当初悟出这个真理时也不敢相信,书上说,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已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的真理,以及49年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祥,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四万八千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马祖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它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都是外道。
  什么是禅?不要胡思乱想就是禅。
  这是摘录的永信法师的一段语录。这位禅宗祖庭的新一代方丈以他的学修诠释着自己对佛和禅的理解。


  释永信法师,俗名刘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颖上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武打小明星释小龙的师傅。是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
  1981年永信法师至嵩山礼少林寺方丈行正长老为师,披剃出家。1984年9月,在江西普照寺受具足戒。
  1986年,即组织人力物业,开展挖掘、整理、出版少林武术典籍工作,成立少林寺拳法研究会,任副会长。
  1987年初,又发起少林寺武术队,后发展为武僧团,任团长。
  1987年8月,行正长老圆寂,得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工作。10月,被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1988年2月,成立少林寺红十字会。10月,创立少林书画研究院。
  1993年3月,当选为河南省政协委员。
  1994年2月,创立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任会长。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7月,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1999年8月,荣膺少林寺方丈。
  永信法师认为作为一代方丈,复兴文化、传播文化和创新发展是对传统的承袭。历代僧人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与时俱进。今日中国,佛教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强劲的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许多人对佛教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一无所知,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佛教必须要自救,要探索出一条在现实社会中的弘扬和发展之路。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才能让人们对佛教的关注越来越多,关注越多追随者就会越来越多,这样,佛法才有机会弘扬和发展。
  《行愿》走进少林寺
  2008年11月2—4日,《行愿》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赵倩女士接受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先生的邀请,到少林寺参访学习。
  杨钊先生是香港知名人士,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委员会委员、海内外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杨钊先生多年来深研佛法,对禅修颇有造诣。此次应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之邀首次参访少林寺。同行的还有安徽二祖寺方丈、少林寺禅堂首座绍云禅师;少林寺禅堂西堂、中医学博士本如法师;来自印度菩提达摩出生地的圆度达摩禅师以及其他企业届人士。


  看少林的“是是非非”
  永信法师在国内国外运用现代商业手段推动少林寺的文化发展事业,在社会上颇引起争议。很多教内教外的人对他所采用的各种商业手段也充满了各种质疑。有人说这是另类的文化事业,也有人说这是对佛教精神的背叛,禅宗祖庭少林寺已经变成了一台“赚钱的机器”……而因为少林寺的巨大品牌效应,各种各样打着少林寺招牌的人,也企图采用各种方式靠这块金字招牌发点财。于是,在各种真真假假,鱼龙混杂的少林文化抢夺中,这位年轻而又充满了创新精神的方丈更是备受关注和争议。
  面对这些争议和质疑,让我们听听作为方丈的永信法师是怎样解释的。也许,这样可以让我们对少林寺的作为多一些了解。   争议一:
  有人认为您作为禅宗祖庭的方丈不带领弟子们诵经打坐,安心佛事,更多时候是在参与外事活动或者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汽车四处参观访问,甚至经常到国外周游。


  永信法师:少林寺目前在海外如欧美国家已经有我们的文化中心,所以出国交流很正常。我们出家人学佛修行,不能只是呆在山里、寺里,安于清净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时代不同了,佛教要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我们应该主动走进社会和众生的生活中去,和时代接轨。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我做这些事的目的。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灭亡了!
  争议二:
  人们认为您把神圣的少林功夫变成了庸俗的舞蹈表演,甚至跑去美国拉斯韦加斯的这个娱乐化色彩过于浓烈的舞台上表演,是严重影响了少林武功的声誉;还有媒体质疑,佛教宣扬的是“众生平等”,而您带领的少林武术团自称接触和影响的都是主流社会,“众生平等”从何谈起?
  永信法师:我认为武术表演只是少林寺这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上的枝丫,我们更注重和最终传播的是佛家禅文化。但一开始就说禅文化很多人不明白也不接受,这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少林寺还不得不靠武术来打开名气,甚至靠武术来拓展僧源。功夫,在现阶段是营销少林的最佳载体。
  而对于“众生平等”的指责,我客观地认为现实社会中仍存在一定的阶层差别。佛教在现阶段之所以要先接触主流社会是希望通过主流社会人的影响力来扩大佛教的影响,进而帮助更多的人和传播佛教的理念和精神。
  争议三:
  少林寺越来越明显的商业化倾向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有人说您是在“作秀”,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永信法师:争议就争议去吧,我有我振兴佛教的责任。大家很多时候并不清楚事情的真相,而是喜欢以讹传讹。在这个世上,只要做事肯定就会有人说,但我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证明一切。
  争议四:
  作为出家人和寺院,听说你们成立了少林实业公司?
  永信法师:其实大家并不知道我们成立少林实业公司的初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国外有很多人用少林寺的名称去注册商标,比如“少林酒”、“少林烟”,有些直接用于去做服务。我们感觉这对少林寺来说,将是一个很致命的事情。根据我国的商标法规定,谁抢注了商标就是谁的。千年古刹少林寺,要不把名称保护好的话,若干年以后少林寺什么东西都有了;各种产品和各种服务都叫少林寺,大家记得的少林寺就不是禅宗祖庭少林寺了,所以我们开始去注册商标。
  而根据我们国家的规定,宗教活动场所不具备法人资格,寺院没有资格注册商标,我们只好用公司来注册。公司,其他的公司还不行,只能用实业公司才能跨领域注册,所以我们就注册一个实业公司,首先在国内注册商标,然后到世界各地去注册,现在实业公司就是少林寺商标知识产权的一个保护公司,从没做过任何生意。目前,少林实业公司财务由少林寺完全供给,每年花一些钱,专门请几个人来做关于商标注册和保护的事情,它实际上跟少林寺是一回事。
  争议五:
  不断有媒体说你们到处注册“少林寺”商标,把少林武功秘籍上网高价拍卖、为手机开光、拍电影、举办音乐大典、全球“功夫之星”海选到广发英雄贴“问禅辩禅”等一系列商业化的文化活动……
  永信法师:“商业化”本来不是个贬义词,但和少林寺结合在一起,意义就变了,别人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说法。实际上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少林文化输出。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去做也是因为社会上有这样的需求。社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我们不做的话,就会有人假冒去做,与其让一些人去假冒,去歪曲,还不如我们直接去做了。
  实践证明,这些方式的好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佛教了,了解我们的佛教文化了。过去外国人对中国和尚的认知只是功夫和喇嘛。少林寺借助一些商业方式把它推向了世界各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和接纳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少林文化。
  少林寺的科学发展观
  “禅、武、医、慈”的“4+1”少林模式
  永信法师传播的是不是少林禅文化?这些方式方法是否妥当?我们争议和质疑的问题是不是阻碍了佛教的发展?也许,永远没人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标准的答案。然今日中国,我们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西方世界强劲的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许多人对佛教的精神内涵和核心价值一无所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我们该如何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否也需要输出我们的文化?释永信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条,并将继续按照它走下去:那就是:“佛教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在现实社会中的弘扬和发展之路。
  永信法师告诉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的所想所做所为的前因后果,他们所看到的表面现象和方式通过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传播而导致大家对少林的误解。但我们自己在做什么,做了些什么,现在做什么,将来做什么心里是非常有数的。
  “4+1”是少林寺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个“4”包括:
  少林禅
  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少林禅宗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最富于生机活力的血脉,不仅为国人所热爱,也逐渐为世界各族人民所理解和知晓。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老生前对“少林禅”寄予厚望;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饶宗颐先生高度评价历史上的“少林禅”,并倡议“少林学”研究。
  少林武僧团
  武僧团的前身是少林寺僧兵。1979年少林寺成立了少林武术队。1989年少林武术队正式更名为少林寺武僧团,仿照历史上僧兵体制,职能变为通过表演少林武术,达到弘扬祖国传统武术文化,宣传少林禅宗正法的目的。
  少林药局
  少林药局始建于金元时代(约公元1217年),距今近八百年之久。元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其《少林药局记》中云:“少林之有药局,自东林隆始”。少林寺于2004年重新恢复了少林药局建制,并经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成立了少林药局门诊部,现少林药局医院正在筹备当中。日前,少林药局正与海内外各医学研究机构及制药企业取得广泛联系,以期使作为人类宝贵医学遗产的少林药局学更好地为当今社会大众服务,从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林慈幼院(少林老人院正在筹建中)
  少林慈幼院是永信方丈于2004年12月发心捐资成立的非赢利性民间慈善机构,是少林寺和河南省慈善总会联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千名孤儿救助”项目的子项目。目前,慈幼院收养了来自河南各地、符合少林文化传承条件、适合集体生活的100多名孤儿。
  2003年起,少林寺向1039名孤儿每年提供600元人民币救助金(其中包括学费、生活费用等)以及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以解决他们的生存与读书所需,直至他们到18周岁。
  这个“1”则是海外已经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如: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的少林文化中心。
  当“杨钊”遇上“释永信”
  永信法师:
  ● 每个寺院都因自己的历史、地域、僧众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产业。未来我们将以少林寺为基础,在国内跨省跨地区建立自己的寺庙群。
  ● 佛教的发展依靠信众的捐助已经越来越难了。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成长和发展。目前,少林寺在海外发展很不错。我们借鉴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模式加上我们的品牌优势以及西方国家成熟的游戏规则,少林寺在海外已经进入可持续性发展。
  ● 我相信,少林寺将比历史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好!
  杨钊先生:
  ● 佛教以众生为本,不为众生服务就不是佛教。有了这个核心价值,如何表达就是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定要靠文化,文化必须要通过产品来承载,才能更好的表达思想、传播精神。
  ● 一个寺院的管理和发展与做企业有相似之处。作为一个企业,给自己的定位最重要。定位有了,就知道自己的角色。找到自己的角色之后就容易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然后也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然后专注做好,不要太着急,认真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 佛教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责任,佛教要跟慈善结合在一起,做慈善要有钱所以又要和经济结合在一起。一个社会的责任,光靠政府不行,企业要挑起社会责任,社会团体要承担社会责任,老百姓也要参与社会责任。这样一个社会才符合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才能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少林寺?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文化该不该发扬光大,该不该走向世界,几乎没有人有异议。佛教要发展,就离不开改革,事物本身并无对错,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少林寺求新、求变,主动融入社会,是符合佛法精神的,可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错误?永信法师发扬少林禅宗文化的方法是否适当?操作方式是否太过庸俗?也许永远没人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关于这些的争论和质疑也将长期存在。
  其实,佛教从来都是积极的,动态的、入世的,但积极和入世又并不等于庸俗化、媚俗化和世俗化。
  作为文化知名品牌的少林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禅宗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最富于生机活力的血脉,为国人所热爱和引以为骄傲,也逐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从这个意义上讲,少林寺的存在和发展已经不属于少林寺自己了,少林要是发展不善,我们的损失将是中华文明的损失。它不属于某个人、几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抱负和理想,它属于所有中国人,所有佛教信徒。它也关系到少林寺和佛学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未来。
  期盼和祝福少林寺!
其他文献
一位来自唐山的市民,用她8年的苦难经历告诉大家:借钱享受,是灾难的开始。   人一有贪心,这灾难人生也就开始了  我们遵化铁矿业特别发达,我身边有一些非富即贵的朋友,我非常向往他们那种优越的生活,每次和他们在一块儿我就感觉比他们矮一截,我也想过上那种优越的生活,人一有贪心,这灾难人生也就开始了。  1998年我和丈夫结婚,在我妈妈家住了两年,2000年婆家给了我们4万块钱买房用。当时4万块钱买两室
期刊
心善,就是善心待人,可令自己常处于助人为乐的生活氛围之中。施善可养生,好人能长寿,养生之道,贵在养德,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下面的故事,朋友们看完之后,必定有所感悟: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家,发现隔壁住着一个寡妇与她的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穷苦。  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感到很害怕,赶紧点起了蜡烛。没过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
期刊
万物因缘生  我们学佛的人都很讲究一个“缘”字,世间万事万物也都是由因缘和合而生的。万法因缘而生,缘尽而灭,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能够离开外缘而独立存在的,包括我们今天的相聚,也是因为众缘和合而成的。  大家可以看看我眼前这张桌子,这桌子是由什么做成的呢?我们很多人都会说,这桌子是用木头做的。那木头又是从哪来的呢?树。那树又是如何长出来的呢?大家都会说是种子,但是单有种子就行吗?如果没有土地、空气、
期刊
我们念佛也是如此,佛经上说:至诚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以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可是我们因为肉眼的局限看不到,好像念完了也没有什么很强烈的效果,就很容易懈怠。假若说,念一句佛号,就兑现一块钱的话,相信我们念一天都不会累。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这对我们念佛和遵照佛的教义而行,增添了些信心与动力吧。  有些人遵照佛的教义,行布施一段时间后,因为没有看到预期的回报,就丧失了信心。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的弟弟
期刊
在藏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喇嘛,为了自己能够早日获得解脱,他离开寺院,远离了人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一个山洞中闭关苦修着,很多年都没有回家。  有一个猎人经常到这座山上打猎,很多年后他发现这个喇嘛在此地修行了这么多年,没东西吃时,他宁肯饿着也绝不伤害一个有情的生命。猎人觉得这个喇嘛太慈悲了,当下想到自己的行为和这位慈悲的喇嘛比起来,实在是太可恶了,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这么多年
期刊
一年一次的“行愿心灵之旅”是行愿传媒的核心品牌活动,是行愿心灵家园为感恩每一位家园人和行愿读者所组织的缘聚学修活动,是在所有支持《行愿》杂志的高僧大德和有缘人的关爱推动下因缘组织构建的。“行愿之旅”旨在通过参访、朝圣和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授课、解惑以及大家的互动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有缘人走进并感悟、实践传统文化的智慧,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用智慧指导生命,和谐家庭,成就事业,快乐人生。  2013年
期刊
堂哥死了,因甲鱼的报复而死。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迫于生计,从小自立。在我们一群和他同龄的孩童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他却在放牛砍柴。再大一点,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堂哥就和大人们一起出去打短工了,那时候农村还是很穷,家境都不是很好,稍微宽裕一点人家一天也就能勉强吃上两顿饱饭,差一点的就只能以杂粮充饥了。而堂哥家却只能整天吃杂粮,碰上那青黄不接的季节甚至连杂粮也吃不上。 
期刊
前言: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即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求学佛法以期了脱生死。佛陀就曾说过:超越火海剑林,乃至死亡之前都应希求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赞叹传馨的上下求真之举。她从新加坡先来到泰国,又前往印度,最后终于在这高原藏地住了下来。来回奔波并非为了搜奇览胜,而是为了心中那执着的理想。  在藏地,她已经呆了六七年。每当寒冬腊月到来的时候,看着这个来自热带国度的修行者,待在她那并不能遮挡风寒的
期刊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心很坏,却得不到报应,还很好运;有的人心肠很好,却老是不顺,甚至有灾,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复杂。  人的灾福有前世造的和今世做的。前世造的福,就像在银行里存款一样,今生来享受。前世做的恶,就像欠债一样,今生来偿还。  有的人虽然前世行善积德存下了福份,今生不行善积德,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很快就会用完。有的甚至在今生做坏事,他的福份就会减少或者抵消。有的人现在很坏,
期刊
节俭可延命  问:师父,是不是爱享受不懂惜福的人,更容易短命?因为人一生的福报,是有定数的,如果被这个人浪费完了,那这人的命也就没了。当然福报虽有定数,但如果人能行善积德,节约惜福,自然就可增加福报,那这一生的福报,就不止定数中的数量了,自然也就可以增延寿命。请问师父,是不是有这样的道理?  答:的确是这样的道理。现在的人,大多不知道要节约惜福。一有钱就要买新衣服,开好的车子。用手机一定要用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