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何以 变味:文化与 权力的症结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位原本前途光明的博士匆匆地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
  一开始公众都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学生自杀事件。但随后其女友在网上发表了《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的文章。从内容可以得知,这位博士的导师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一时间,关于高校老師权力滥用现象引发网络热议。
  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新闻,这并非个案。导师的权力滥用不仅局限于学业、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甚至严重侵犯人身权益。2016年5月23日,上海青浦区的一所工厂爆炸,带走了华东理工一名学生年轻的生命。据报道,该生导师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大股东,阻拦学生发表含有某配方的论文,担心成果公布后,他的企业也就丧失了先发优势,由此导致该生未能按期发表论文,最终延迟毕业,而后在一次导师安排的实验任务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大学该是一个乐园,这里有的应该都是充满求知欲望、自由、独立又快乐的灵魂,而不是一个圈养所,导师被利益圈养,学生被导师圈养。博士悲剧发生之时,一部歌颂理想主义的《无问西东》正在热映,电影中泰戈尔的劝勉愿所有为人师者能够铭记:“我竭我的至诚恳求你们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记你们的天职,千万不要理会那恶俗的力量的引诱,诞妄的巨体的叫唤,拥积的时尚与无意识,无目的的营利的诱惑。”
  素材分析:中国的师生关系,往往伴随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亲密特征,尊师重道几乎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文化都倡导的,在将老师拔高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对于老师的服从,这就使得师生之间的权力出现了不对等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有一位营养学家说:“世界上有半数人之寿终是餓死的。”与这句话“异曲同工”,一位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有半数人是愁死的。”现实和理想冲突,郁郁寡欢,忧能伤人,难以永年。  岂止忧能伤人?偶然得意,即骄狂恣肆,乐极生悲;或偶然拂意,即血脉偾张,迁怒滋事,都足以剥蚀健康,自坏长城。  现在,懂得调配食物的人多起来了,懂得如何处理钱财的人更多,但是,懂得如何调理自己感情的人却很少,能够教导子弟如何调理感情
期刊
最近,翻看周恩来赴日求学的日记,对他初到东京时的记述,颇为感慨。1918年1月,周恩来1 9岁,由于理科成绩不好,刚刚经历过高考失败的苦痛,不得不转道东京,先学日语,准备春季夏季参加日本的两次高考。周恩来有着远大抱负,东渡日本那一刻,他写下后来一度脍炙人口的名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然而,一切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反而山穷水尽使19岁的周恩来显得相当沮丧
期刊
著名作家王蒙在他的新作《活法》中,有这样一段發自肺腑的声音:“我一辈子不断地更换着我的活法,对于生活和活法,我贪。”,“看、听、历、感,参与了那么多以后,你应该记住,你应该珍惜,你的记忆和思考将会多少延续你的活法,直到你不在场了,不能看、听、历、感了,但还在记忆着、反刍着、重温着与消化着你的活力与活法。”  王蒙“贪”的是生活和活法。他说:“我经历了伟大也咀嚼了渺小。我欣逢盛世的欢歌也体会了乱世的
期刊
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兩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约会。  我看见早晨浅浅的阳光里,一个老婆婆弓着腰走下石阶,上百级的宽阔石阶十分气派,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见一只花猫斜躺在一截废弃的断墙下,牵牛花开出一片艳紫,花猫无所谓地伸了伸懒腰。  在
期刊
一日,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如果你坐在椅子上,一个人站在你的前面,用一根手指顶住你的前额,你便站不起来。 我感到不可思议,便找来朋友一试。结果,果然如此。一根手指头的力量,竟使一个人站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请教一位教力学的物理老师,他根据人体力学原理,做了这样一番解释:人坐在椅子上,要想站起来,必须往前倾,或脚稍往后缩,让身体的支点落在前面。但如果额头被人用手指顶住,重心便落在屁股上,全
期刊
3月14日,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英国去世,享年76岁。他21岁时患有一种不寻常的早发性和慢发性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疾病俗称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然而面对这样的疾病,他乐观坚强与病魔抗争几十年,并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凭一本
期刊
李敖,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横睨一世、卓尔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恰如一则现代传奇: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六十九种之多。”这是李敖为自传亲写的广告语,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挟才气、勇气与流气,纵横文坛四十余年的李敖,于2018年3月18日病逝。  炼狱李敖:不屈的文化罗宾汉  1960年代,这位台湾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以孤傲反
期刊
在伊朗的德黑兰皇宫,你可以欣赏到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那里的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走近细看,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流光溢彩的“钻石”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镜子的碎片。  只不过,当初这座宫殿的设计者打算镶嵌在墙面上的,并不是这些小小的碎片,而是一面面硕大的镜子。但是,当第一批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人们惊恐地发现镜子被打破了。承运人忍痛将这些破损的镜子丢到了垃圾堆,并把
期刊
《同一堂课》是一档原创文化公益类节目,邀请知名学者或艺人,化身为临时“代课老师”,三天时间,在两岸三地不同特质的小学,为学生们上数节语文课,以探索语文教育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聪明和天分当然存在,但聪明和天分需要温度、湿度和土壤。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这个人的天赋才能像种子一样慢慢发芽,长成一棵幼苗,到參天大树。”作家刘震云来参加《同一堂课》,是担心中国教育,尤其担心小学生,“老师在讲,他们背着手
期刊
日满盈昃,月满亏蚀,皓月千里,仍万里清辉。星辰更替,春秋代序,彩云易散,任卷舒随意。  黑眼睛,黄皮肤,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积淀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给予我们归属感也给予我们责任感—我们不只是种群繁衍中的一个微渺个体,更是传承与创造文化的一木一石。  因为有了文化,我们不再是仅仅是直立行走的动物,不再仅仅是会用工具的古猿,昂起头来,头顶的斗转星移已化为亘古不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强”;俯下身去,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