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上海4000户一项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表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有研究者指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官本位”,作为中国官僚制度中的政治权力关系,是儒家“人治”思想的集中体现。“官本位”就是拿当官作为核心价值尺度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把当官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有“官本位”思想的人,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由于过于看重个人的“官”位,往往缺乏科學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危机感,缺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缺乏想干事、多干事、干大事的事业心。“官本位”,损害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危害了党的执政基础,我们必须摈弃。
一、“官本位”的由来和主要特征
“官本位”其实并非古代词语,其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即以黄金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官本位”即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官本位”虽非古语,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文化;虽非科学概念,却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所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一直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其主要特征,一是当官乃最高追求。一个人是否做官,能否官居高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志。“学而优则仕”,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切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商人经商发财以后也要用钱“捐官”、“买官”,甚至连农民起义也摆脱不了当官的追求,梁山好汉的首领宋江为了被朝廷“招安”而把梁山弟兄带入官府虎口。 二是当官就有特权。“千里居官为吃穿”,有了官位就能过上等人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升官发财”与“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一样自然而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了官还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总之,一切为了做官,做官就有一切。
二、“官本位”的流毒和现实表现
“官本位”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危害,因此,在“五四”运动时就受到进步思想家们的尖锐批判。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破除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由于“官本位”的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而广泛的影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是,“官本位”思想影响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念。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的就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即“民本位”。而“官本位”思想与此是根本对立的。“官本位”思想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的官位和私利负责。这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与我们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背道而驰的。
二是,“官本位”思想影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官本位”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官本位”思想排斥法律至上的观念,藐视法律的尊严。其次,“官本位”体现为公权力的不当运用和无序扩张。当前公权力不当运用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对经济社会过多的审批、干预甚至借机弄权、勒索谋私。第三,“官本位”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乏力。
三是,官本位思想影响干部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指出:“‘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这样一些表现——高高在上,官气十足; 脱离实际,盲目决策;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浮在上面,不抓落实;忙于应酬,追求享受,等等。
四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科学发展。“官本位”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都是格格不入的。“官本位”思想导致的官尊、官威,会衍生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拍脑袋决策,影响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争官、保官,容易导致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短期行为,影响可持续发展。
五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社会风气。“官本位”思想迷漫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人们上学、就医、找工作、打官司等等,常常想到的是找人、找官、找关系。科研、教育、医疗单位的管理行政化趋向明显,演员、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甚至庙观僧道,都愿意有个“官级”。
三、“官本位”的破除和治理措施
摈弃“官本位”思想,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回归,关键是要破解权力问题。要明确权力的来源,规范权力的运用、监督、制约,使为官者不想、不便、不敢、不能滥用权力,树立对“民”之敬畏,对“法”之敬畏。
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的观念。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观点,也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正确权力观。 要围绕“权力是谁给的”这个根本问题实现观念变革,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观念。
其次,要发扬民主,落实和发展民主制度。破除“官本位”思想,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民监督,即“民”对“官”的监督。为此,要明确和落实公民权利,特别是人民依法享有的行政参与权、行政获益权、行政保护权。
第三,要厉行法治,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破除“官本位”思想必须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把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体现出来,发挥现代法治主要是治“官”、治“权”的作用,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当前,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就要变“重治民轻治吏”为“重治吏善治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提高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行政执法,全面加强对行政行为及行政执法行为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第四,要创新体制,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制约权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要以“权利”制约“权力”,还要以“权力”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予以强制性规范。
第五,要注重实践,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采取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具体措施。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关键是看怎么做。 就政府工作而言,在思想上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同时,行政决策,要由“长官意志”向依法依规转变;行政行为,要由侧重于审批向更加重视服务转变;政绩考量,要由偏重于经济增长向全面关注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转变。
作者: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于亚博)
一、“官本位”的由来和主要特征
“官本位”其实并非古代词语,其说法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源于经济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金本位”。“金本位”指的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即以黄金为价值尺度去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官本位”即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官本位”虽非古语,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文化;虽非科学概念,却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所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一直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其主要特征,一是当官乃最高追求。一个人是否做官,能否官居高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第一标志。“学而优则仕”,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一切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商人经商发财以后也要用钱“捐官”、“买官”,甚至连农民起义也摆脱不了当官的追求,梁山好汉的首领宋江为了被朝廷“招安”而把梁山弟兄带入官府虎口。 二是当官就有特权。“千里居官为吃穿”,有了官位就能过上等人的生活。在那个时代,“升官发财”与“上山打猎”、“下海捕鱼”一样自然而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当了官还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总之,一切为了做官,做官就有一切。
二、“官本位”的流毒和现实表现
“官本位”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很大危害,因此,在“五四”运动时就受到进步思想家们的尖锐批判。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立人民民主的新型政治制度,破除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响。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指出,共产党人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但是,由于“官本位”的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而广泛的影响。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一是,“官本位”思想影响共产党人的宗旨观念。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的就是以民为本的思想,即“民本位”。而“官本位”思想与此是根本对立的。“官本位”思想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的官位和私利负责。这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与我们在新时期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背道而驰的。
二是,“官本位”思想影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官本位”与法治是根本对立的。首先,“官本位”思想排斥法律至上的观念,藐视法律的尊严。其次,“官本位”体现为公权力的不当运用和无序扩张。当前公权力不当运用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对经济社会过多的审批、干预甚至借机弄权、勒索谋私。第三,“官本位”导致对权力的监督乏力。
三是,官本位思想影响干部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决定》指出:“‘官本位’意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这样一些表现——高高在上,官气十足; 脱离实际,盲目决策;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浮在上面,不抓落实;忙于应酬,追求享受,等等。
四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科学发展。“官本位”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都是格格不入的。“官本位”思想导致的官尊、官威,会衍生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拍脑袋决策,影响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争官、保官,容易导致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短期行为,影响可持续发展。
五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社会风气。“官本位”思想迷漫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广泛的负面影响。人们上学、就医、找工作、打官司等等,常常想到的是找人、找官、找关系。科研、教育、医疗单位的管理行政化趋向明显,演员、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甚至庙观僧道,都愿意有个“官级”。
三、“官本位”的破除和治理措施
摈弃“官本位”思想,实现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回归,关键是要破解权力问题。要明确权力的来源,规范权力的运用、监督、制约,使为官者不想、不便、不敢、不能滥用权力,树立对“民”之敬畏,对“法”之敬畏。
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授权的观念。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根本观点,也应该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的正确权力观。 要围绕“权力是谁给的”这个根本问题实现观念变革,树立“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的观念。
其次,要发扬民主,落实和发展民主制度。破除“官本位”思想,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人民监督,即“民”对“官”的监督。为此,要明确和落实公民权利,特别是人民依法享有的行政参与权、行政获益权、行政保护权。
第三,要厉行法治,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破除“官本位”思想必须树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理念,把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体现出来,发挥现代法治主要是治“官”、治“权”的作用,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当前,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就要变“重治民轻治吏”为“重治吏善治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提高各级政府官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行政执法,全面加强对行政行为及行政执法行为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第四,要创新体制,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制约权力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要以“权利”制约“权力”,还要以“权力”制约“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以“程序”制约“权力”。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予以强制性规范。
第五,要注重实践,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采取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具体措施。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关键是看怎么做。 就政府工作而言,在思想上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的同时,行政决策,要由“长官意志”向依法依规转变;行政行为,要由侧重于审批向更加重视服务转变;政绩考量,要由偏重于经济增长向全面关注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转变。
作者: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于亚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