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历史课带来的启示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节历史课引出了一节班会课,从中得到一些历史教学的启示:一、历史教学应是历史学习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二、历史教学应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统一;三、历史教学应注意有限课本资源与无限历史资源的互补。总之,历史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案例与启示 历史教学和德育工作 预设与生成 课本资源与历史资源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53
  【案例再现】:
  《对外友好交往》是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历史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情况。主要介绍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及天竺的友好交往史实。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预先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布置问题,让学生对照书本解决相关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补充一些日本社会中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元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结合书本及教师的补充资料,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不易,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由于《西游记》深入学生心中,所以设计了让学生比较现实中的玄奘和《西游记》中的唐僧两者的异同,引导学生明确文学艺术并不等同历史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析为何唐朝时会有如此繁荣的对外交往情况,意在引导学生培养全方面思考归纳能力,并借此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
  整个教学在我预设的情节中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的热情也被慢慢的激发起来了,然而就在抛出“你对鉴真、玄奘了解多少?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后,学生的反应令原本绰绰有余的课堂时间显得过于短暂了,尤其是对玄奘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意犹未尽,原因很简单,众所周知的《西游记》赋予了他们无穷的话题。然而,《西游记》不等同于历史,整节课也不能只话西游,但学生的激情之火更不能简单的扑灭。于是,我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临时做了一个修改,“看来大家对西游都非常熟悉,但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们也应知道,小说并不等同于历史,鉴真、玄奘都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历史名僧,他们的身上也确实充满着神奇,他们用身体力行践证了历史的奇迹,十多分钟无法诠释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他们,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篇周记《鉴真、玄奘告诉我…》,下周的班会课上再做交流,好吗?”在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我们继续教学。
  《鉴真、玄奘告诉我…》的主题班会如期进行了,做好充分准备工作的学生等待着展示的机会,而他们的展示、交流也令我大吃一惊,对他们刮目相看。两段历史纪录片的视频情境再现了两位名僧的不朽传奇,动人的解说词更是渲染了历史氛圍,增添了鼓舞人心的意境;而他们的发言更是闪烁出思维的火花,如:
  隋唐时期的辉煌文明,是中国历史上的骄傲。时隔一千多年,翻开历史课本,仿佛还能听见唐朝集市上鼎沸的人声。唐朝对外友好交流,玄奘和鉴真功不可没。玄奘西天取经,历经艰险,跋山涉水,最后将天竺的佛经带回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前五次遭遇海上风暴,甚至双目失明,但他的意志坚定,第六次终于取得成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数的人在历史的浪河中迷失,但如果是一个英雄,时间夺取了生命,却淘不尽他的坚定与智慧。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卷中,英雄豪杰举不胜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灾难打不垮的意志。有了这个,即使是刀山火海也敢跳,枪林弹雨也不躲。
  我要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坚定不移的人。我要用我的意志去学习,去生活。纵然前路有坎坷,有荆棘,用双手就可以开拓道路。不是吗?
  ——茜
  人生总有许多磨难,在磨难中我们看见榜样。玄奘五千万里路,一人一马徒步走过,一路向西,危难重重。鉴真东渡,六次才成功,到时已双目失明,风烛残年。他们是执着、坚持的代言人。他们用行动来告诉我们,坚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闻梅花扑鼻香?”再多的伟大理想,高谈阔论不付诸于努力、坚持,也会变成空想。玄奘一人穿越大沙漠,九死一生;鉴真东渡,双目失明。人生有许多的目标、理想、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未来的蓝图,希望我们一起学习玄奘与鉴真,坚持到底,走向成功。
  ——琛
  此次班会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也有了一些关于今后组织历史教学的启示:
  启示一:历史教学应是历史学习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杜威认为,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它在塑造人的品德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在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关注的不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而是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
  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书本历史知识的迁移性运用,在教学中结合书本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由古及今、由人及己,对学生在品德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历史教学为德育工作服务,实现历史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在本课中,学生感悟到了鉴真、玄奘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容易的联系到了自身的学习、生活状况,从而产生心灵的震撼:正是由于自己缺乏坚强的意志,使得自己总与成功擦肩而过!其实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以史为鉴”的实例,如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可以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帮助孩子真正懂得“以史为鉴”的道理,从而实现“让教学为社会生活服务”的伟大目的。
  启示二:历史教学应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辩证统一
  任何教学都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教学设计是预设,课堂教学有生成。毕竟教师课前的备课无法完全预料到学生课堂的行为。高质量的预设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但课堂的主角不应该是教师,教学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它更多的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又是变化多端的,有进入教师预设轨道的,但也有脱离教师预设情境的,这也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当学生脱离教师的预设情境时,教师该何去何从,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了游刃有余地实现历史教学,教师一方面需要课前认真备教材、备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预设,准备多种教学方案,以应对不时之需,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生成,需要具备生成意识,当学生思维“出轨”之时,我们不能漠视而强行把他们拉回到我们预设的轨道中,这样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泯灭了他们创造性的火花。
  我们要重视预设,更要重视生成,预设和生成不是事物的两面,也不是对立的矛盾,它们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是一个整体。更多的生成是预设后的精彩,“预设”和“生成”是一个连续过程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相辅相成。面对每一堂课,我们要做到“精心預设,有备而来,顺势而导,精彩生成”,从而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
  如以历史二维思维(横向和纵向)方法为“魂”,我把《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体”整合为五个环节:“特殊环境孕民主”、“仁人志士建民主”、“三大机构保民主”、“穿越历史看民主”、“回归理性悟民主”。同样以历史二维思维(横向和纵向)方法为“魂”,我把《英国的制度创新》的“体”整合为五个部分:“从传统中走来”、“在妥协中革命”、“在法治下确立”、“在渐进中完善”、“在感悟中前行”。
  启示三:历史教学应注意有限课本资源与无限历史资源的互补
  新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有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板块更多了,色彩更艳,图文并茂更细了。如“导入框”“动脑筋”“议一议”“自由阅读卡”、历史图片等设计,都极为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极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但是,历史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初中的历史教科书,那更是如此,它侧重于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时间线索、大致的历史事件,与悠远浩渺的历史长河相比,犹如滴水。在求知欲甚强的学生面前,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故教师不必局限于有限的历史书本,应通过身体力行告诉学生:历史教科书不等同于历史,历史学习的途径多样,如地方史、老照片、旅游景点、博物馆、网络等。
  在本课中,我发现学生对鉴真、玄奘的了解欲望甚强,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这两位历史名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学生对他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了驱使他们求知的渴望,通过网络这个便捷的工具知道了很多历史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并回头省视自身,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最大历史教育功效,也有了这么精彩的一堂班会课。
  由此可见,我们的历史教学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衡量的标准。教学工作是错综复杂的,在看似简单的教学现象背后其实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能。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也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更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发展的空间,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的“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是提升其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和有效途径。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做到两手都要抓。  关键词:农村中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期刊
摘 要: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教师能够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以及素养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小学 教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
期刊
摘 要:小学是学生开始受到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养成各个方面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过程,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特别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德育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不断地优化创新,要将每一个小学生都做到品学兼优,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管理 德育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59  在当今社会,教育改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书本知识,而且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语文知识。文章在阐述语文思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思维培养的意义,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实例具体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语文思维 能力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49
期刊
摘 要:在如今新课改推行的大背景下,很多高中学校和教师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教学,一部分师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还有一部分师生却未能成功。新课改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够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教学多样化,这样反而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步入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不再是只会听取和遵从教师意见的孩子,甚至有时还会对教师的意见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教育,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关注的中心。文中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并根据自己的一些教育经验,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加强初中生的整体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 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61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继承者。而德育教育除了能够改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教育事业得到了更加深化的改革,在进行日常的语文知识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能够产生有效的帮助,其中,立德树人理念就为教师开展的德育渗透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德育渗透工作没有加以重视,所以就无法对学生自身良好思想道德修养进行培养提升。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根据教师所开展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当今时代下,学生是不是拥有创新素质决定着其能不能在信息化的社会中生存。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历程中最早接触的一个基础学科,务必要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到培育学生自身创新意识上,激起学生具有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具有的创新能力,本文就针对于此提出一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DOI:1
期刊
喜闻张宸宇和李林泽取得第三届中华之星国学大赛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我着实感到欣慰。两名同学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只教过他俩一年的我实在不敢居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两个孩子心中的清泉活水,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它在国学大赛中汩汩涌动,日后也定将汇成巨流,奔腾入海。  为人师者,言传身教。不少学生告诉过我:“老师,您一看就是个语文老师,身上有那种文人的气质。”虽是谬赞,但“谦谦君子,
期刊
摘 要:“以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期管理学生的教學思想,是新时期的教育特色,如今已逐渐成为各个学校进行德育管理的主要手段。由于教育格局的变动,为教师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小学教师应当对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足够意识,有效进行德育管理工作,切实改善优化德育管理工作模式,制造自由轻松的教育管理环境,提升德育管理实效性,保证将教学课堂与德育管理工作紧密联系。本文便重点介绍了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