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应对挑战,是当前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已很难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战略管理会计融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其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和综合性为特点,从战略的高度,有力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战略创新,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战略成本;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80-02
美国学者安索夫在1976年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被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但其核心价值依然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面对激烈的国际内外市场竞争,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战略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的支持系统,只有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引入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新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局势,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分析不仅有财务指标的预决策方法,还吸收竞争对手、生命周期、价值链等分析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信息。
(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越来越加以强化,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强有力的挑战,如果中小企业仍然控制松弛,那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我淘汰。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野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更加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善于从未来发展的视角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为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大市场,以全面、长期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有利于实现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结合。当企业的某些政策或者措施出现冲突时,要按照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短期发展服从长期发展的原则处理。
二、企业当前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即使运用,效果较差。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礎上的。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机制比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因此这些企业具有内在驱动力去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这种驱动为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
(二)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实施遇阻。在外部监督方面,尽管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监督覆盖面显然不够:在内部监督方面,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已严重弱化。
(三)会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管理会计运用的主要因素。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跟不上,有的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不了解,连最起码的会计常识都还缺乏。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合,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经常不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事,越权管理,凌驾于内部会计控制之上,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一些会计人员和公司负责人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随市场进行的事,这种观念影响了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策略
(一)营造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从企业来讲,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理论界还要切实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结合我国企业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内部控制首要的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三)加强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很大一部分专业不对口,在实行职称考试之前被评为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中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的是具有现代会计意识和能力的会计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知识和科技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加强会计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使得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是积极推行会计职称考试制度,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有必要在条件成熟时推行管理会计证书制度,可以相信,这种制度将会有助于管理会计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拓展外向型销售战略
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保持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强调生产是以满足外部顾客需要为中心。在这一前提下,与之相适应的销售战略就应当调整为外向型。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一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企业管理者的观念也要做到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转变,及时了解并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信息,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部环境,以求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保林,管理会计学(第4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余绪缨,王怡心,成本管理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3]高言弘,中国企业发展战略初探[J],改革与战略,2009(7)
[4]丁蕾,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5]王小元,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0(8)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战略成本;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80-02
美国学者安索夫在1976年首次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概念被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但其核心价值依然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帮助管理当局确立战略目标。面对激烈的国际内外市场竞争,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战略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根本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的支持系统,只有通过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才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引入战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高新技术的发展改进了企业的生产工艺,引发了制造技术革命,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局势,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分析不仅有财务指标的预决策方法,还吸收竞争对手、生命周期、价值链等分析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信息。
(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强,我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越来越加以强化,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国内外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和强有力的挑战,如果中小企业仍然控制松弛,那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我淘汰。战略管理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创造和保持持久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野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它更加重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考虑到市场的客户需求及竞争者实力:提供了超越企业本身的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
(三)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会计以“利润最大化”目标为驱动,注重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短期利润最优,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容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善于从未来发展的视角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为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大市场,以全面、长期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有利于实现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结合。当企业的某些政策或者措施出现冲突时,要按照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短期发展服从长期发展的原则处理。
二、企业当前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中国多数企业很少运用管理会计,即使运用,效果较差。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为管理会计有些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较高管理水平基礎上的。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机制比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因此这些企业具有内在驱动力去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这种驱动为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专门为现代企业进行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正好满足了企业的这一需求。
(二)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观念,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否起作用,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实施遇阻。在外部监督方面,尽管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面对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监督覆盖面显然不够:在内部监督方面,部分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再加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职能已严重弱化。
(三)会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管理会计运用的主要因素。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严重。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跟不上,有的根本没有会计资格证书,不仅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不了解,连最起码的会计常识都还缺乏。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重合,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一些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一些领导破坏如职责分离、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中小企业的经理经常不按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事,越权管理,凌驾于内部会计控制之上,使得内部会计控制无法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一些会计人员和公司负责人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那是随市场进行的事,这种观念影响了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策略
(一)营造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从企业来讲,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理论界还要切实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结合我国企业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内部控制首要的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
(三)加强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很大一部分专业不对口,在实行职称考试之前被评为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中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管理会计教育。战略管理会计要求的是具有现代会计意识和能力的会计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管理者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知识和科技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加强会计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使得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是积极推行会计职称考试制度,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有必要在条件成熟时推行管理会计证书制度,可以相信,这种制度将会有助于管理会计应用范围的扩大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四)拓展外向型销售战略
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保持企业在外部市场中的相对竞争优势,强调生产是以满足外部顾客需要为中心。在这一前提下,与之相适应的销售战略就应当调整为外向型。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一套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企业管理者的观念也要做到由内向型转为外向型转变,及时了解并充分利用外部相关信息,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部环境,以求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保林,管理会计学(第4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余绪缨,王怡心,成本管理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3]高言弘,中国企业发展战略初探[J],改革与战略,2009(7)
[4]丁蕾,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5)
[5]王小元,我国企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