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会计实践性教学有利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会计教育的目标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现有教学条件和教育技术上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会计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 中专;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等专业技能会计人才,必须重视和完善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决定了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
一、现阶段中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
中等专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中等专业教育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我国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师资的层次、水平与教育的发展需求相差较远,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是走出大学课堂就走上讲台的,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谈,即使是那些有一两年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太大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目前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周学时,普遍都达到18~20学时以上,使得教师没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习新知识。
(二)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性教学课时不足
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重理论性教学,轻实践性教学。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许多中职院校已对会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了调整,但也只是象征性的,缺乏大的突破。理论课教学课时偏多必然使实践课时比例降低,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而注重培养应用技能才是中等专业教育的特点。
(三)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
中等专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专业知识必需够用、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中等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目前中专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偏离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
(四)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基本上是以行业会计为主干,采用封闭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完之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在会计模拟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的资料不够真实或全盘照抄等缺陷,模拟内容过于程序化,模拟业务与实际业务相脱节。
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会计环境改变带来的新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不少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就很难做到了,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实训基地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不能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来说,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有的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践、实训基地,或几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无从谈起。同时,由于中专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都需要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少量的资金也难以满足这些专业的需求。所以,目前大部分中专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都在积极地开发新专业,一些学校愿意将资金投向新开发的专业来创建自己的品牌,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而对一些传统的专业,则舍不得再投入或不愿意再投入。
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进行重大改革势在必行,要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目标(即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建立以课程实践为基础,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体制,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及上机操作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以拓宽实践的范围及培养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根据行业发展及专业建设的需要,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结构。对于中等专业学校来说,师资的学历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专业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中等专业学校为企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懂操作、能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 中等专业学校要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步伐, 要制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计划及政策。
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其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
二是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可从企业中选聘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积极聘请社会上各行业、各部门中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际锻炼,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
三是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另外,可以通过接收高层次学历人员,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引进和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二)明确课程实践目的,充实课程实践内容
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中专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就应用型会计人才而言,其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应用性知识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体为 :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一周的时间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加深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及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并根据手工实验的资料进行上机演习,从而了解会计软件及电算化操作。
专业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应分为两部分:单项实验及综合实验。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项模拟实验,重点对企业一般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实验。根据企业一个月的综合资料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编制出报表。实验要求四至五人为一组,为模拟企业进行各项会计业务处理,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审核等等,直至编制会计报表。
手工实验后再进行上机操作,在教学软件上完成岗位设置凭证、账簿种类及格式的设计、会计凭证输入以及会计报表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会计核算全局观及会计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会计课程设计应体现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专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与普通大学教育培养的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区别不仅在于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操作技能上的差异。中专教育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象普通大学教育那样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中等专业学校财务会计学课程应当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着眼于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来设计课程结构,其教学内容不在于多和深,而在于够用和管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建立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把相关学科合并为一个整体,或实行会计模块教学。其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为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会计处理模式,教学计划应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假期必须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促进学生与社会交流。
社会调查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被调查单位的会计核算,便于学生了解会计机构内部岗位分工、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及具体业务的核算,并写出社会调查体会。二是选择当前会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社会调查表。调查表可由被调查单位帮助填写,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外界的交流能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多类型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无论校内模拟室,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社会实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没有接触社会的实习是经不起检验的。鉴于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地完善学校的基本建设。同时,注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的机会。可以利用学校所依托的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平台,还可以与中介机构挂钩,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中专教育的实践能力既是谋生的需要,又是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中级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根据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学类课程和教学体系,以体现中专教学的特色,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教育创新理念,不断探索新问题,实现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从而促进我国会计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 陆建英.浅谈对现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进.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
[3] 许莉.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探讨.中华会计学,2005年2期.
[4] 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牲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之友,2005年3期.
【关键词】 中专;会计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中等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要想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中等专业技能会计人才,必须重视和完善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决定了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
一、现阶段中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
中等专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中等专业教育教师队伍有着特殊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我国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师资的层次、水平与教育的发展需求相差较远,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是走出大学课堂就走上讲台的,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可谈,即使是那些有一两年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也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新知识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太大也是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目前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周学时,普遍都达到18~20学时以上,使得教师没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学习新知识。
(二)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性教学课时不足
中职教育强调的是技能训练。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重理论性教学,轻实践性教学。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许多中职院校已对会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部分进行了调整,但也只是象征性的,缺乏大的突破。理论课教学课时偏多必然使实践课时比例降低,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而注重培养应用技能才是中等专业教育的特点。
(三)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
中等专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中等专业学校是培养专业知识必需够用、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中等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目前中专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仍然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没有摆脱知识系统性、学科性和完整性的制约,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应用技能的培养训练不足,偏离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
(四)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基本上是以行业会计为主干,采用封闭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完之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同时在会计模拟实习中普遍存在实习的资料不够真实或全盘照抄等缺陷,模拟内容过于程序化,模拟业务与实际业务相脱节。
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会计环境改变带来的新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不少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就很难做到了,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的脱节,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五)实训基地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不能适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为社会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来说,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关键。但现实情况是:有的中专学校开设的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践、实训基地,或几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无从谈起。同时,由于中专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都需要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少量的资金也难以满足这些专业的需求。所以,目前大部分中专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学校发展实际,都在积极地开发新专业,一些学校愿意将资金投向新开发的专业来创建自己的品牌,达到扩大招生的目的,而对一些传统的专业,则舍不得再投入或不愿意再投入。
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进行重大改革势在必行,要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目标(即实用性、创造性、外向性),建立以课程实践为基础,社会调查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体制,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及上机操作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结合,以拓宽实践的范围及培养学生与社会的交流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根据行业发展及专业建设的需要,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结构。对于中等专业学校来说,师资的学历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专业技能水平更为重要。因为中等专业学校为企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懂操作、能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中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 中等专业学校要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步伐, 要制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计划及政策。
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其知识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环节教学能力。
二是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可从企业中选聘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积极聘请社会上各行业、各部门中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际锻炼,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
三是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另外,可以通过接收高层次学历人员,逐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引进和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二)明确课程实践目的,充实课程实践内容
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这是中专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就应用型会计人才而言,其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应用性知识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体为 :基础会计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一周的时间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会计记录,加深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及会计信息处理的流程,并根据手工实验的资料进行上机演习,从而了解会计软件及电算化操作。
专业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应分为两部分:单项实验及综合实验。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单项模拟实验,重点对企业一般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进行综合实验。根据企业一个月的综合资料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编制出报表。实验要求四至五人为一组,为模拟企业进行各项会计业务处理,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审核等等,直至编制会计报表。
手工实验后再进行上机操作,在教学软件上完成岗位设置凭证、账簿种类及格式的设计、会计凭证输入以及会计报表自动生成的计算机程序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会计核算全局观及会计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会计课程设计应体现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专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职业人才,与普通大学教育培养的综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区别不仅在于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操作技能上的差异。中专教育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象普通大学教育那样强调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中等专业学校财务会计学课程应当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着眼于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来设计课程结构,其教学内容不在于多和深,而在于够用和管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应建立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把相关学科合并为一个整体,或实行会计模块教学。其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专业实践能力。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为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会计处理模式,教学计划应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假期必须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促进学生与社会交流。
社会调查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了解被调查单位的会计核算,便于学生了解会计机构内部岗位分工、会计信息的处理程序及具体业务的核算,并写出社会调查体会。二是选择当前会计实务中的热点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社会调查表。调查表可由被调查单位帮助填写,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外界的交流能力。
(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多类型的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
无论校内模拟室,还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都是中等专业学校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基本保证。社会实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没有接触社会的实习是经不起检验的。鉴于目前中等专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明显不足的现状,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地完善学校的基本建设。同时,注重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的机会。可以利用学校所依托的行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平台,还可以与中介机构挂钩,定期安排学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中专教育的实践能力既是谋生的需要,又是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中级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根据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符合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学类课程和教学体系,以体现中专教学的特色,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不断增强教育创新理念,不断探索新问题,实现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从而促进我国会计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 陆建英.浅谈对现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进.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9月.
[3] 许莉.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探讨.中华会计学,2005年2期.
[4] 陈玉荣.加强会计实践牲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会计之友,2005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