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还当过几年私塾先生,在村民中算个“文化人”,也是个地道忠厚的庄稼人。父亲偏爱花草,也偏爱种花草,母亲戏谑父亲为“花痴”。40年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父亲收获了似锦繁花。
忆曾经,种花却被批斗恼
在农业集体化时代,父亲干完农活之余,看到野外长相喜人的花草便携土挖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栽种培植,红的、黄的、白的、蓝的……这些花草,其实就是荒山野岭生长的不知名的一些花草,谁也叫不出个准确的名字,父亲都一一给它们赋予趣味盎然的名字。比如,长在石头上的厚厚绿色苔藓,父亲叫它“绿毯子”;一种匍匐生长开碎花的叫“小花脸”;那种年年春上最先破土的叫“春来早”;还有什么“灰脸汉”“羞姑娘”……成了远近有名的“花草大观园”。
这些花草经过父亲一番打理,蓬勃生长,嫩嫩的芽儿探头探脑地爬满整个花盆,相互交织,阳台上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晚上,父亲在劳作之余,点燃一袋土烟,坐在阳台上边抽烟边吟诵这么一首诗:一夜春风丁香开,幽香引得蜂蝶来;多情墨客莫忧愁,人间自有真情在。
有时,父亲背着双手在房前屋后踱一圈,边看花草边念叨:昙花一现实无奈,只在夜间瞬时开;花开花落由它去,世间总有阵音在。我跟在父亲身后,只觉得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可好景不长,有村民举报说父亲不钻研农活,不爱集体庄稼,整天种些花呀草呀,这是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意识,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父亲还挨了几次批斗,在批斗会上,父亲据理力争地说,种花种草都是劳动外的时间干的,没有买卖交易,没有捞取任何个人好处,没有伤害别人,犯什么王法呢?生产队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任由父亲“拈花惹草”。
春风到,满园花香关不住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上小学了,每天出门是一条泥土路,沿路边两旁都是父亲种的指甲花,长得绿意盎然,就像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
记忆中,清明时节,父亲就种下指甲花籽,一场春雨,指甲花芽尖从土中冒了出来,那细细的嫩红色的细茎上顶两片小小的圆叶,依着高高低低的篱笆迅速地生长,一天一个样,感觉也就那么几天的时间,指甲花就有一筷杆那么高了。周边邻居围着我家的篱笆,将多余的指甲花拔出来带回家栽种。
夏天快到了,指甲花酱红色的茎杆,翠绿色的叶子,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花朵;复瓣的,单瓣的,叶托着花,花偎着叶,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竞相开放。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村里村外爱美的大姑娘小丫头,将一朵朵指甲花采摘装入碗中,轻轻捣碎,殷红的花汁立刻如血一般在碗底绽放。伴随着声声清脆的敲击,美丽的花瓣一片片香消玉殒,终于萎顿成一团花泥,搅拌均匀,姑娘们会伸出洗的干干净净的小手,把捣烂的指甲花泥捏一点放到指甲盖上,用又圆又大的构叶包好,再用麻线系住。第二天早上,一双双手红红的指甲艳若桃花,闪着熠熠的光彩,十指嫣红,美艳动人。父亲看着姑娘们炫耀着自己美指甲时的自豪,苍老多皱的脸上绽出甜蜜满满的微笑,仿佛自己也回到年轻时代。
父亲说他不喜欢如黄连木、罗汉松一样的木本,它们永远都是一个造形,长不出新意,而草本却不同,它们不攀附富贵,低调而生,能知四季的更替,符合生命的规律,花谢花开,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父亲从花草身上体验到生活的原味,那就是自然和朴素,就是生活的本质。
80年代初,家乡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屋前屋后的闲田荒地、河沟岸边都划为“自留地”。父亲有了绝对“自主权”,就在“自留地”上种上想种而多年没种上的栀子花。现在,那一长溜儿地上栀子花开得正盛,长得一天比一天茂盛,沟岸两边,形成一个护堤,每到初夏,栀子花盛开,为行人带来了长达几个月的清香。邻居们路过的时候,总要驻足称赞;上学去的小孩子,也要停下来摘一把放在书包里。最热闹的是,每年开春不久,到我们家讨要栀子花枝条的人特别多,临走时总不忘说一句:“花儿真香啊。”每当这些时候,父亲总是很快乐的。他当初没有想到,自己种的栀子花会给人带来这么大乐趣。
颂今朝,幸福花开红艳艳
时光流转,前些年家乡推行新农村建设,村民开始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火热起来,父亲的花草成了一个个看点,前来观花的游客纷至沓来。父亲给自己的花圃取个雅名:不老园,还把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张挂在家中:“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丽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寒冬,腊梅开了,给雪白的景致增加了色彩,踏雪寻梅闻淡香。夏季,茉莉开满枝头,满院的清香,木香花枝蔓爬上院落散发阵阵芳香,路人忍不住停下脚步观看闻香……好几次,我与父亲一起给花除草,我对父亲说:“以后把花养在盆子里,就不会有这么多草了。即使有呢,草也会好除得多呀。”父亲摆手说:“城里人养在盆里的那些花,不能和我这些长在地里的花相比。那些花长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没经历风霜雨雪,营养吸收不全面,别看花的盆子漂漂亮亮的,可花儿的颜色、香气远远比不得我种的呢。”
歲月如歌。如今,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逾八旬的父亲,如逢喜事,如沐春风。一天,父亲神秘地对我说,人老了养花不仅闲情逸致,而且还来钱呢。原来,父亲听说城里人喜欢欣赏月玫瑰花,于是就把一块布满砂砾的不毛之地收拾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一粒石子儿,没有一块儿土疙瘩,近百株玫瑰花儿扎根生长了。为了浇灌方便,父亲在中间挖了一条一条小小的壕沟,壕沟挖得深浅宽窄一模一样,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在花圃的四周,父亲用竹杆扎起了一道道篱笆,还用绳子缠绕了好几道,玫瑰花依依缠绕在篱笆上,远远看起来就像一道道花墙。我惊叹,这就是“花匠”的艺术品啊。玫瑰花常开不谢,蜂飞蝶舞,成为都市少男少女定情终身拍摄婚纱照的“外景”。 每次拍摄完还赏父亲一个红包当“喜钱”。父亲乐呵呵的,笑得像一朵盛开的长寿花。是呀,改革开放带来的浩荡春风,让幸福之花越开越艳。
忆曾经,种花却被批斗恼
在农业集体化时代,父亲干完农活之余,看到野外长相喜人的花草便携土挖回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栽种培植,红的、黄的、白的、蓝的……这些花草,其实就是荒山野岭生长的不知名的一些花草,谁也叫不出个准确的名字,父亲都一一给它们赋予趣味盎然的名字。比如,长在石头上的厚厚绿色苔藓,父亲叫它“绿毯子”;一种匍匐生长开碎花的叫“小花脸”;那种年年春上最先破土的叫“春来早”;还有什么“灰脸汉”“羞姑娘”……成了远近有名的“花草大观园”。
这些花草经过父亲一番打理,蓬勃生长,嫩嫩的芽儿探头探脑地爬满整个花盆,相互交织,阳台上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晚上,父亲在劳作之余,点燃一袋土烟,坐在阳台上边抽烟边吟诵这么一首诗:一夜春风丁香开,幽香引得蜂蝶来;多情墨客莫忧愁,人间自有真情在。
有时,父亲背着双手在房前屋后踱一圈,边看花草边念叨:昙花一现实无奈,只在夜间瞬时开;花开花落由它去,世间总有阵音在。我跟在父亲身后,只觉得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可好景不长,有村民举报说父亲不钻研农活,不爱集体庄稼,整天种些花呀草呀,这是严重的“小资产阶级”意识,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父亲还挨了几次批斗,在批斗会上,父亲据理力争地说,种花种草都是劳动外的时间干的,没有买卖交易,没有捞取任何个人好处,没有伤害别人,犯什么王法呢?生产队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任由父亲“拈花惹草”。
春风到,满园花香关不住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上小学了,每天出门是一条泥土路,沿路边两旁都是父亲种的指甲花,长得绿意盎然,就像一条长长的绿色走廊。
记忆中,清明时节,父亲就种下指甲花籽,一场春雨,指甲花芽尖从土中冒了出来,那细细的嫩红色的细茎上顶两片小小的圆叶,依着高高低低的篱笆迅速地生长,一天一个样,感觉也就那么几天的时间,指甲花就有一筷杆那么高了。周边邻居围着我家的篱笆,将多余的指甲花拔出来带回家栽种。
夏天快到了,指甲花酱红色的茎杆,翠绿色的叶子,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紫的花朵;复瓣的,单瓣的,叶托着花,花偎着叶,一丛丛、一片片、一簇簇竞相开放。
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村里村外爱美的大姑娘小丫头,将一朵朵指甲花采摘装入碗中,轻轻捣碎,殷红的花汁立刻如血一般在碗底绽放。伴随着声声清脆的敲击,美丽的花瓣一片片香消玉殒,终于萎顿成一团花泥,搅拌均匀,姑娘们会伸出洗的干干净净的小手,把捣烂的指甲花泥捏一点放到指甲盖上,用又圆又大的构叶包好,再用麻线系住。第二天早上,一双双手红红的指甲艳若桃花,闪着熠熠的光彩,十指嫣红,美艳动人。父亲看着姑娘们炫耀着自己美指甲时的自豪,苍老多皱的脸上绽出甜蜜满满的微笑,仿佛自己也回到年轻时代。
父亲说他不喜欢如黄连木、罗汉松一样的木本,它们永远都是一个造形,长不出新意,而草本却不同,它们不攀附富贵,低调而生,能知四季的更替,符合生命的规律,花谢花开,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父亲从花草身上体验到生活的原味,那就是自然和朴素,就是生活的本质。
80年代初,家乡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屋前屋后的闲田荒地、河沟岸边都划为“自留地”。父亲有了绝对“自主权”,就在“自留地”上种上想种而多年没种上的栀子花。现在,那一长溜儿地上栀子花开得正盛,长得一天比一天茂盛,沟岸两边,形成一个护堤,每到初夏,栀子花盛开,为行人带来了长达几个月的清香。邻居们路过的时候,总要驻足称赞;上学去的小孩子,也要停下来摘一把放在书包里。最热闹的是,每年开春不久,到我们家讨要栀子花枝条的人特别多,临走时总不忘说一句:“花儿真香啊。”每当这些时候,父亲总是很快乐的。他当初没有想到,自己种的栀子花会给人带来这么大乐趣。
颂今朝,幸福花开红艳艳
时光流转,前些年家乡推行新农村建设,村民开始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火热起来,父亲的花草成了一个个看点,前来观花的游客纷至沓来。父亲给自己的花圃取个雅名:不老园,还把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张挂在家中:“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丽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寒冬,腊梅开了,给雪白的景致增加了色彩,踏雪寻梅闻淡香。夏季,茉莉开满枝头,满院的清香,木香花枝蔓爬上院落散发阵阵芳香,路人忍不住停下脚步观看闻香……好几次,我与父亲一起给花除草,我对父亲说:“以后把花养在盆子里,就不会有这么多草了。即使有呢,草也会好除得多呀。”父亲摆手说:“城里人养在盆里的那些花,不能和我这些长在地里的花相比。那些花长在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没经历风霜雨雪,营养吸收不全面,别看花的盆子漂漂亮亮的,可花儿的颜色、香气远远比不得我种的呢。”
歲月如歌。如今,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年逾八旬的父亲,如逢喜事,如沐春风。一天,父亲神秘地对我说,人老了养花不仅闲情逸致,而且还来钱呢。原来,父亲听说城里人喜欢欣赏月玫瑰花,于是就把一块布满砂砾的不毛之地收拾的细细的、软软的,没有一粒石子儿,没有一块儿土疙瘩,近百株玫瑰花儿扎根生长了。为了浇灌方便,父亲在中间挖了一条一条小小的壕沟,壕沟挖得深浅宽窄一模一样,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在花圃的四周,父亲用竹杆扎起了一道道篱笆,还用绳子缠绕了好几道,玫瑰花依依缠绕在篱笆上,远远看起来就像一道道花墙。我惊叹,这就是“花匠”的艺术品啊。玫瑰花常开不谢,蜂飞蝶舞,成为都市少男少女定情终身拍摄婚纱照的“外景”。 每次拍摄完还赏父亲一个红包当“喜钱”。父亲乐呵呵的,笑得像一朵盛开的长寿花。是呀,改革开放带来的浩荡春风,让幸福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