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策略分析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事业的革新,使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此背景之下,情境创设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不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知晓情境创设的意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导入情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基于此,主要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策略,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导入策略
   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可以让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以此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最终使整体的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并且,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合理设定,使教学情境呈现出趣味性、真实性,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目光,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要掌握相关的情境导入策略,结合具体的北师大数学教材内容,创设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以此起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见,质疑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一大动力,而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属于一个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1]。对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创设出合理的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思维解决问题,体验到数学科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2、5倍数的特征”这个内容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今天来一场猜谜游戏好不好?你们可以随意说出一个数,而我不用进行计算,就可以快速地说出其是否可以被2、5整除,你们相信吗?当问题提出之后,许多的学生是持质疑的态度,纷纷向教师提出数字,而教师也是立刻说出答案,经学生验证后无误,学生都感到十分有趣,也想快速掌握这一本领。这时,教师便需要把握好这一教育契机,带领学生在情境中探索2、5倍数的特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技巧[2]。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源自生活,最终也会回归于生活。对此,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创设出良好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全面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素材,实现学习情境生活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当中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分析能力。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带领全体学生在校园当中寻找形状为圆锥的物体,以此验证、观察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与相同,让学生的立体思维有所加强。如,校园中的水杯为圆柱体、粉笔盒为长方体,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之后在黑板上绘制出与这些问题相应的平面图形。等待学生初步掌握之后,让学生观察圆锥,并绘制出圆锥的平面图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在知识记忆上更加牢固[3]。
   三、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实践学习机会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应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其在良好的活动情境中展现能力、发散思维,更好地解答数学问题。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图形的运动情况,之后带领学生运用自身的肢体动作完成图形运动情况的演绎,使知识应用的过程具有趣味,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等待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结合实际内容完成知识的讲解,最终起到知识迁移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4]。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利用,能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上更加扎实。对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懂得创设情境的价值,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使情境与教材内容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提升,进而促进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为我国数学领域提供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娟.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界,2021(13):58-59.
   [2]魏永川.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4):67-68.
   [3]张建荣.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21(3):157.
   [4]陳建华.以问导学: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创设的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1):74-75.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口算能力的渗透与提高,既要重视口算方法指导,又要创新口算训练方式,还要搭建口算交流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渗透与提高   口算能力是相对于笔算能力而言的一种计算能力,是学生良好计算能力的基石。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既需要提升笔算能力,又需要提升口算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数
摘 要:随着未来教育的不期而至,教育管理模式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赋能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赋能;思想方法   作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成长,是所有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理想课堂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倾听、合作”,教育赋能于理想课堂,怎样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使课堂
摘 要: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对其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主要侧重于培养读题兴趣、打好读题基础、鼓励学生主动读题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读题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能力;培养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生活必需品的购买、会计核算、日常开支统计等方面。小学数学
摘 要:回顾传统的识字教学,虽然教学媒介较为单一,表现形式简单直观,但在黑板、粉笔交错的光影中,也闪现着诸多汉字教学的创意与智慧,虽然新媒体的辅助形式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传统识字教学的精髓却永远起着主导作用,并且历久弥新,永远值得广大识字教育者和学习者虚心借鉴。   关键词:微课;常见识字方法;有效融合   一、微课与传统识字教学相得益彰   微课自从出现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研究者的关注,以识
摘 要:美育的课程里面首先要有书法,而且必须有书法。书法写字可以修身、养性。当人写字的时候,心完全静下来,然后可以沉浸到经典碑帖里面研究,这样可以达到性情平和、和谐的境地,因为每一个中国字都是讲究和谐、礼让的,字和字,笔画和笔画都不争,一笔写在这,另外一笔一定要给它谦让一下,学书法对提高人的美的素养非常重要。在美育的课程里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写一笔好字,在这个过程中间,培养对美的素养,能够育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