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历史有效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ve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用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没有难度的教学只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提高问题教学法有效性的方法
  
  (一)精心设计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推进教学
  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隐藏在教材背后的“潜台词”扣住“教眼”,恰到好处地设问,这是深化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大有学问,历史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独具慧眼,精心设计带动全局的问题来推进教学。这种“疑”必须具有思维价值,而且有利于创造一个学生乐学善学的教学环境。历史教学的特点是史论结合,不应该就事论事,而应该就事论理;不应该仅仅问是什么,而应该问为什么。这种“疑”的深浅程度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以照搬书本内容就可以回答的问题缺乏难度,表面热闹实则起不到提问的作用。反之,如果问题提得过难、过深,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接受不了,可望而不可及,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最合适的问题应该是如同摘桃子,要跳一跳才可以摘到。也就是说,这类问题在教科书上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但通过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是可以回答的。它往往要求学生在大范围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加以分析、归纳、比较才能解决。
  例如,教师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容易点的小问题,即降低难度,通过谈话法把学生引上正确的思路。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渗透其中。如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必然被“汉化”这一现象,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在起作用。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以论导教,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指导释疑,又应寓论于教,在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散,提出一些较有深度的问题
  这样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每节课都有一两个有质量、有深度的问题提出和解决,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探索真理需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当介绍些史学界的不同意见,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要设计出好的问题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从宏观的高度把握教材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古今中外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思考、提炼出开发学生智能的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了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
  比如,美国与拉丁美洲独立后走上不同道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战争的规模、声势、影响而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并不比美国独立战争小,为何后者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前者却发展缓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结为两点不同,而产生这一不同结果一是独立前,其殖民地的宗主国社会性质不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它以资本主义方式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北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而西班牙、葡萄牙是封建国家,在拉美实行的是封建殖民统治,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层次还很低。二是由于第一点不同而产生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不同。北美是资产阶级(种植园主本质上是农业资本家)领导,而拉美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薄弱,是土生白人中的地主阶级掌握领导权。独立后,独立运动领导权转化为国家政权,美国成为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拉丁美洲封建地主阶级的势力大大超过资产阶级,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此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关键要从不同宗主国的社会性质入手进行比较。在释疑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比较意识,并认识到当今世界的一些重要现象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三、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倡准确、简洁的提问,避免反问,把问题答案包含在其中
  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又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当中要注意,把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增长智慧。
  (二)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提问时要注意少一点合唱多一些个别提问
  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级的感知向高级的认知发展,是问题教学法的本质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惰性可能出现,表现为满足于初级的感知带来的快乐体验,或者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从教学体制和评价体制加以限制和引导,比如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引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机制。人都有维护荣誉的本能,这是个很重要的驱动力。另外,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的时候,这种评价有时会成为他们努力探究的动力。最后,教师通过对个别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或者问询,了解他们探究的进度和努力的程度,给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三)提问时要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
  要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到认识历史规律的高级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从分析历史信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释,最终形成学生的历史概念。这就实现了由书本中的历史概念向学生的历史概念的转化,是一个有活力的认知过程。
  (四)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何在学生有疑处释疑,使学生由有疑到无疑,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切忌一言堂,而应启发诱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双边活动,关键是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路。也可由学生当堂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教师给以补充、指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只要言之成理,应予以肯定、鼓励。释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才能充分展示的过程,更是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至历史殿堂的过程。
  (五)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中学生,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和盘托出,重在点拨、开拓学生思路。释疑过程中教师要胸有全局,恰当控制课堂气氛,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追求最佳教学效果,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吕向《美人赋》的内涵不单只是自居易诗《上阳白发人》所谓“愍怨旷”的主题,它的创作牵涉玄宗时代后宫妃嫔之间势力的消长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走向,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吕向采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年轻患者临床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000-01/2005-12中山眼科中心临床收治的38例50眼、年龄〈40岁、临床确诊为进展期或晚期原发性慢性闭
"寿贾词"在两宋"寿词"的演变脉络中具有特殊的时代意涵,周密《齐东野语》从旁观者的角度"戏书"贾似道每岁八月征选寿词、品第甲乙的风潮,嘲讽贾相将文艺视为点缀文雅生活、夸饰个人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能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合作、交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感,有效避免知识的简单灌输和死记硬背。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如讨论时一部分学生活跃另一部分学生漠然,或者是课堂表面上十分热闹,但学生收效甚微等。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呢,笔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在讨论所反馈的新观点中,不乏创新之见。本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些探讨。一、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改革针对中学教育,提出:要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便可以理解为: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所遇见物理事件的实际解决能力。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不能脱离目前初中教育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