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教育,不论中外,在教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身根本,是一国的凝聚核心。而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从学前教育贯穿到高等教育整个教育阶段。而俗话说“三歲看老”,因此,思想道德教育需要从小抓起。作为启蒙乐园——幼儿园,则需要肩负起幼儿思想道德教育启蒙的重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中可见,育人是一件多么艰巨的事,而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好品德成为一种习惯,让好的品德伴随幼儿的一生。接下来就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幼儿教育是遵循的是“生活即教育”,而幼儿园重复繁琐的日常活动,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是群体生活,从而形成交往,交往从问候开始。因此,各班可在幼儿每天的来、离园中,安排幼儿与老师一起迎送幼儿,从最简单的“早上好”和“再见”开始,引导每一位幼儿相互问好,到逐渐引导幼儿与师长、朋友进行一些基本礼仪交流。在游戏的时候,我们能够教会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玩玩具的时候,我们能够教会幼儿懂得分享与谦让;表演、展示时,能够教会幼儿懂得欣赏和赞扬別人;在日常喝水、取餐的时候,能够教会幼儿要遵守秩序;在活动的时候,能够教会幼儿认真倾听……幼儿日常活动中充满了如此之多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时刻加以注意,便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幼儿行为习惯及品德的各种动态,并能随时随地地开展道德教育。
二、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它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所以幼儿教育对每一领域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德育渗透于各学科领域教学中,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领域《美丽的家乡》、语言领域《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让幼儿了解到家乡、祖国之美,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语言领域《静夜思》让幼儿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社会领域《重阳节》让幼儿了解我国重阳节的由来及演变,教导幼儿尊老、敬老、爱老的品德。社会领域《学做好邻居》让幼儿懂得了交往礼仪。社会领域《地球是我家》让幼儿懂得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道理。健康领域《男孩和女孩》让幼儿明白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艺术领域《早离妈妈早长大》则让幼儿明白要自立、自强的道理。
三、将道德教育融入节日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扼要的道出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节日活动便是一个大型游戏,而节日所蕴含了重要的道德层次意义,因此,节日活动是进行道德教育重要是途径之一。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诸多的民族传统节日,每一个流传至今的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或特定意义,这些节日反映了民族的信念和道德风尚。 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不同意义,融入不同的教育。如,“元宵节”,我们可能通过挂灯笼许心愿,赠红包送祝福,吃汤圆祈团圆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憧憬美好、祝福、团圆的教育。在端午节可通过“划龙舟”的主题活动,宣扬团结的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通过月饼制作活动教育让幼儿体会“阖家团圆”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敬老教育,请幼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腿这一行动把教育付诸实处。在国庆节则可以举行“歌唱祖国”“童心绘祖国”等方式进行爱祖国活动,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些具有独特意义的节日活动里融入道德教育,让幼儿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与升华。
四、将道德教育融入家园共育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道德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单一的责任,它包含了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因此家园携手共建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教育途径。
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对幼儿的道德教育责任入手,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共育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帮助家长认识到自身对幼儿道德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高道德教育认知,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道德发展教育中来,明白家长榜样力量的重要作用——家长自身以身作则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热心助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各方面。家园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及时有效地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及时中肯地评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从而达到,通过幼儿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这一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在因素,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养成是囊括了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幼儿的道德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地通过日常活动、教学、游戏及各项节日活动等多途径实施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才能达到“5 2=7”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J/OL].中国新闻网,2010(10).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中可见,育人是一件多么艰巨的事,而好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好品德成为一种习惯,让好的品德伴随幼儿的一生。接下来就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将道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幼儿教育是遵循的是“生活即教育”,而幼儿园重复繁琐的日常活动,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人是群体生活,从而形成交往,交往从问候开始。因此,各班可在幼儿每天的来、离园中,安排幼儿与老师一起迎送幼儿,从最简单的“早上好”和“再见”开始,引导每一位幼儿相互问好,到逐渐引导幼儿与师长、朋友进行一些基本礼仪交流。在游戏的时候,我们能够教会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玩玩具的时候,我们能够教会幼儿懂得分享与谦让;表演、展示时,能够教会幼儿懂得欣赏和赞扬別人;在日常喝水、取餐的时候,能够教会幼儿要遵守秩序;在活动的时候,能够教会幼儿认真倾听……幼儿日常活动中充满了如此之多的事情,我们只需要时刻加以注意,便能随时了解和把握幼儿行为习惯及品德的各种动态,并能随时随地地开展道德教育。
二、将道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它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教育应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所以幼儿教育对每一领域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德育渗透于各学科领域教学中,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领域《美丽的家乡》、语言领域《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让幼儿了解到家乡、祖国之美,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语言领域《静夜思》让幼儿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社会领域《重阳节》让幼儿了解我国重阳节的由来及演变,教导幼儿尊老、敬老、爱老的品德。社会领域《学做好邻居》让幼儿懂得了交往礼仪。社会领域《地球是我家》让幼儿懂得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道理。健康领域《男孩和女孩》让幼儿明白要尊重他人的不同。艺术领域《早离妈妈早长大》则让幼儿明白要自立、自强的道理。
三、将道德教育融入节日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扼要的道出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对于幼儿来说,节日活动便是一个大型游戏,而节日所蕴含了重要的道德层次意义,因此,节日活动是进行道德教育重要是途径之一。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诸多的民族传统节日,每一个流传至今的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或特定意义,这些节日反映了民族的信念和道德风尚。 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不同意义,融入不同的教育。如,“元宵节”,我们可能通过挂灯笼许心愿,赠红包送祝福,吃汤圆祈团圆的活动,对幼儿进行憧憬美好、祝福、团圆的教育。在端午节可通过“划龙舟”的主题活动,宣扬团结的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通过月饼制作活动教育让幼儿体会“阖家团圆”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在“重阳节”的主题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敬老教育,请幼儿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捏捏腿这一行动把教育付诸实处。在国庆节则可以举行“歌唱祖国”“童心绘祖国”等方式进行爱祖国活动,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些具有独特意义的节日活动里融入道德教育,让幼儿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与升华。
四、将道德教育融入家园共育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道德教育从来不是学校单一的责任,它包含了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因此家园携手共建是必不可少的道德教育途径。
要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对幼儿的道德教育责任入手,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共育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途径,帮助家长认识到自身对幼儿道德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提高道德教育认知,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道德发展教育中来,明白家长榜样力量的重要作用——家长自身以身作则做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热心助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各方面。家园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及时有效地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及时中肯地评价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从而达到,通过幼儿获得成功感和喜悦感这一外在因素转化为内在因素,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养成是囊括了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幼儿的道德教育,需要持之以恒地通过日常活动、教学、游戏及各项节日活动等多途径实施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才能达到“5 2=7”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导[J/OL].中国新闻网,2010(10).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3]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