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我们的一天从问候开始,问候也许来自我们自己,也许来自家人,也许来自朋友,有时也来自陌生人……但这声问候定会留下许多回忆,请以“那一声问候”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题解
这是一道写人记事的命题作文题。从审题立意看,“我们的一天从问候开始”,“留下许多回忆”,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温情;从选材角度看,“也许来自我们自己,也许来自家人,也许来自朋友,有时也来自陌生人……”选材引导明确,充分启发了同学们的写作灵感。因此本次作文题目从审题、立意、选材三方面看,都属于中等偏低难度。思维灵活的同学甚至可以把以前写过的作文稍加改动,移植过来。
问候语又叫见面语、招呼语,是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问候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表达彼此的尊重和关心,也是每个“小我”在社会交往中的交流与碰撞方式。正如题干中说的,“我们的一天从问候开始”,无论作为“问候”的主体还是客体,都无法否认,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坐标系中,“问候”联结了你我他。
人与人之间的“问候”是有温度的。那一声问候之所以如此特别,也许因为来自特定的人员、传递的特殊信息、出现的情境等。因此围绕“问候”展开,充分挖掘出接收“问候”那一刻自己内心产生的细腻情感。此外,对“那一声”的理解,也不要太过狭隘,可以是多个时间、场景下的一声问候,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人,面对不同人物的一声问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样一道暖色调的作文题目,“以情动人”是颠扑不破的作文之道。记叙文要做到在平实中有情感,要从细节入手,套路化的堆砌之作要坚决避免。因此,同学们要于生活中汲取灵感,讲述亲身经历和见闻,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情思。
学生例文
那一声问候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王君月
我的老家是一座美丽又充满人情味的小村庄。
每次回老家,我总能看到一位头发斑白的老爷爷坐在村口,面前摆着一套茶具,拿着小杯子,一个人喝茶。过年时,车流量暴增,村口拥堵,老爷爷就会搬走他的茶具和小凳子,给车辆让路,笑着说一句:“新年好,好久不见。”
“陈伯,我们回来过年啦。”
“回来就好,新年快乐啊。”
“祝陈伯寿比南山。”爸爸边开车边乐呵呵地回应。
我从后视镜里望见他弯着腰,摆弄着那套茶具,端着茶杯望向远方,夕阳映在他身上,好像为他镀了一层金边。
过年走亲戚总是一样的流程,插不进话的我只能在村里瞎转悠,突然瞥见在村口喝茶的陈伯。我心生好奇,回家搬了一只小板凳,坐在陈伯旁边,笑嘻嘻地说了一句:“陈爷爷,早上好。”
“早,早,早。”陈伯也笑了,对我道早安。
接下来,每次有人路过,陈伯问候一句,我问候一句,像极了一只学舌的八哥。陈伯也没有说什么,只笑着摇摇头。
毕竟只是一时兴起,没坚持多久,我就被寒风逼退,重回温暖的居室。
没有了我的陪伴,陈伯显得更孤单了。可在鸡鸣犬吠中,在汽车轰鸣声里,他迎着寒风,披着晚霞,披着星光问候路人的身影就这么刻在我的小脑瓜儿里。
陈伯在村口等了那么久,问候了那么久,期待什么呢?是希望听见一句简简单单的回应,还是盼望他的家人回來,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直到我离开的那一天,我也没弄明白。
后来,我又回到老家,问候了老屋旁的枯槐,问候了半颓的砖墙,问候了橙红色的夕阳,问候了天边温柔的霞光……
我问候了那么多,跑遍了整座村子,却没看见总坐在村口喝茶的陈伯。不知道他有没有等到那一声问候,有没有机会让全家人吃到准备了一年又一年、热了一回又一回的年夜饭。
教师点评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小作者笔下的这位老人,时常守在村口,主动问候他人,他是否也在等待来自亲人的一声问候?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文末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令人唏嘘。(王秋颖)
那一声问候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刘若溪
我离开了小县城,来到这里,却无法融入其中。
我总是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贴着墙根悄悄走路,我就是被大家忽视的人。偶尔我向阳光下的欢声笑语投去羡慕的目光。“即使我问候她们,也不会被理睬吧?”我郁闷地托着腮坐在窗边,心里阴雨绵绵。
一个雨天,放学后,我默默整理书包。其实也没什么可整理的,只是想多待一会儿,总感觉待在人多的地方会让我自信一点。我一边心里嘀咕着一边去抓伞,不料摸了个空。我的脑中“嗡”的一下,完了!我祈祷着雨快快停下来,忙打开窗户向外张望,霎时,一支支“水箭”扑面而来。我急忙抹去脸上的雨水,垂头丧气地关上窗。
一句关切的话语传来:“若若,你没带伞吗?”
我吓了一跳,赶忙回答:“对啊。”我愣了:“你知道我的名字?”她也愣了,然后捧腹大笑。我羞愧地说:“班里没几个同学认识我。”她止住笑,冲我挤了挤眼睛:“我恰好是那几个同学中的一个。”
回家的路上,我惊喜地发现,我们两家居然住得很近。我感叹着我们的缘分,约好了以后做伴。 后来我才知道,她提前向老师打听了我的住址。
几年过去了。我早已远离了墙根,走在了阳光下,学会了问候。我的世界终于不再是黑白交错的默片,有了缤纷的色彩,有了嬉笑与热闹。
又是一个雨天,我收拾好绘画工具准备回家,抬头一看:齐肩的短发,托腮凝神的姿态,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她的身影居然和那时的我如此相似。
我轻声地,同样问道:“你没带伞吗?”她惊讶地回头,我笑了。
外面依然下着雨,我的心里却暖暖的。我默默地想:那样一声问候,或许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教师点评
这是意外的问候。这一声声问候,跨越时空,触动了两位女生的心灵。生动细腻的语言是文章的特色。小作者将场面描写刻画得简洁真实,又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展现了“我”从孤单沮丧到乐观开朗的变化过程,字里行间体现出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王秋颖)
那一声问候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胡盛凯
踏上斑驳的石板路,沿着墙角润湿的青苔,我回到了老宅,再次听到那一声声问候。
我在老家长大。小时候的我总爱坐着小凳子依偎在爷爷的藤椅旁,看着爷爷轻摇蒲扇,喝着茶水,听他讲故事,一老一小就这样在庭院里消磨大半天时光。
时光如透过树叶间隙的缕缕阳光,于悄无声息中流逝,假期快结束了,我要离开爷爷,离开老宅了。
原计划坐出租车走,爷爷不放心,执意送我。可爷爷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一辈子也没出过几次远门,怎么送?他搓搓手,叮嘱我在院子里等着,转身去后院仓库里搬出一辆老旧的自行车,锈迹斑驳,车座上还积了很厚的灰,甚至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爷爷擦干净自行车,身体向前一倾,握住把手,神气地招呼我:“走吧。”
我坐上了这辆并不舒适的自行车。
一路上,我攥着爷爷的衣服,额头紧贴着爷爷的后背,默不作声,爷爷时不时地回头问候我。
“宝儿,怎么不说话,是不是自行车太颠了?”
“宝儿,渴不渴?车筐里有水。”
“宝儿……”
我有些烦躁,只敷衍着回答几个字。
路途已过半,渐渐地,爷爷的话少了,语气也低沉了,我只听见风掠过耳畔的声音、用力蹬脚踏板的咔咔声和沉重的呼吸声。
我抬头发现眼前那瘦削的背影更佝偻了,皮肤是一片红色,感觉火辣辣的。这时,爷爷又扭头招呼我:“宝儿,马上到车站了,快了啊……”声音断断续续,气喘吁吁。
我突然明白了这一路不断问候的原因。
那一声声问候,源于关怀,更是为了遮掩他的年迈和疲惫,遮掩他那大口喘息时发出的声音。
那一声声问候,是为了我。
我的视线立刻模糊了,我紧紧地抱住爷爷。
那个夏日,自行车上的那一声声问候,我懂得太迟了。
教师点评
从选材上看,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问候,平凡琐碎,可见其“小”。小作者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从那瘦削的背影中,一声声带着喘息的平常问候里,看到了爷爷对“我”的爱之深切。那一声问候,小中见大,令人动容。(王秋颖)
片段一
雨疾风紧,雨水借着风势斜斜地撞击着我的脑门儿,飞驰而过的汽车溅起冰冷的积水,淋了我一身。我抬头看着窄小的遮雨棚,低头盯着又脏又濕的运动鞋,心情沮丧。天色渐暗,同学们一个个离开了,路上的行人也越发稀少,只有我没人接又没有伞,像一棵被遗忘的小白菜傻傻地立在那里,一半的身体躲在遮雨棚下打战,另一半在风雨里接受洗礼,既无奈又难过。
“哗”,又一辆轿车飞驰而过。我想又该溅一身泥水,今天是要感冒了。我心一横闭上眼,任狂风暴雨袭来……当我睁开眼时发现:一把土里土气,夹杂着一大堆刺绣、蕾丝和令我嗤之以鼻的亮片的淡紫色遮阳伞遮挡在我头顶。“小朋友,可不能感冒啊,怎么一个人?”一声轻柔的问候传入耳畔,这句关切的话语一下子勾起我的委屈。我沮丧地垂下头,心想,我也不想感冒呀。她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近了一步,笑着说我们把伞挡在前面,就不会感冒了。
淅淅沥沥的雨水敲打在伞面上,就像敲打在我的心上,酸涩不已。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孙悦文
片段二
电梯门开了,又是那张熟悉的面孔。花白的头发上戴着一顶红色的呢子小帽,脖子上系着同色的围巾,看到我时,那满是皱纹的面孔突然舒展开来:“上学去啊?”我冷漠地点点头,躲到电梯一角,心里嘀咕起来:哪家的阿婆这么闲?每天都在电梯里碰见,还和我打招呼。她简直就是我们这栋楼的“问候专员”,熟悉的不熟悉的,她都会乐呵呵地问候一声,上一秒拉着别家的阿婆唠叨,下一秒遇见上班的白领还提醒人家“带伞”,甚至连无法交流的奶娃娃和宠物们,她也会开心地问候一声。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初二李星颖
素材一
工作累了,免了那一声声问候;
生活忙了,忘了那一声声问候;
人心冷了,烦了那一声声问候。
可又有谁清楚地知道,最是那一声声问候,世界才春暖花开;最是那一声声问候,人间才充满温暖的气息;最是那一声声问候,大地才风光无限。
素材二
闹钟响起,手机里传来悦耳的问候声。远处的天空先亮起来,隐隐约约的读书声从对面窗口飘来。豆浆沸腾的时候,半条街弥漫着书香,谁用扫帚在街上写写画画,把平凡的问候写满大街小巷,昨天的灰尘被一一清扫。———《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