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巨大的外贸“剪刀差”成为引发诸如人民币升值、贸易保护等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中国商务部曾多次表示,中国将为平衡国际贸易采取有效措施。然而,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状况关系到数以万计的企业生存,单一采用“压出口”政策的作用已在实践中被证明失效。由此,中国商务部在2011年将“靶心”放在“进口”上。
一揽子方案与积极举措
据商务部最新的外贸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致认为,这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外贸平衡。
事实上,去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出人意料地达到287亿美元,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一数字使得上半年顺差大幅收窄的努力几乎前功尽弃。商务部将全年贸易顺差的预测,由年初的1000亿美元上调至1500亿美元。但随后月均200亿美元的顺差,使得这一预测值再次上调至1800亿美元。到了年末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这一数字又被调高至1900亿美元,与2009年的历史高值1960亿美元已相差无几。
“尤其是在2010年底,外贸顺差急速增长,而‘压出口’早已让众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商务部只能在削减顺差方面,寄希望于‘扩进口’。”商务部相关人士称。
2010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等框架性政策指导意见。而商务部也在同一时间推出了意在促进进口的一揽子方案设想,并于公开场合透露出“扩进口”意图。
“商务部在讨论2011年‘削减顺差’方案时,‘扩进口’已经取代了‘压出口’,成为本轮政策调整的方向。预计政策将从进口关税调整、鼓励企业进口高端设备与技术、促进进口便利化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商务部研究院相关专家近日向记者透露。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表示,2011年我国在扩大进口方面将有一系列积极举措,如完善鼓励进口的一些政策,包括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改善进口结构,扩大消费品、医疗设备和节能环保产品的进口;扩大从自贸区成员、逆差较多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王受文还表示,2011年将召开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届时有关部门将制订促进进口的具体办法。
而今年1月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华盛顿之行中,也明确提出了2011年将在“进口”政策上“下足功夫”,“制定促进进口的政策,并梳理和检讨此前的各种进口政策,包括争取使加工贸易的产品直接在中国销售,并将在广交会上采取措施以鼓励进口”。
关键政策与主要路径
“经过部委高层的调研和讨论,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被视为当前鼓励进口三大措施。”商务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直以来,贸易便利化被商务部所极力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今年1月1日开始,政府放宽了对出口企业的外汇收入管制,允许国内出口企业将外汇收入存放于境外,不再强制兑换成人民币。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外汇管制的放松与进口关税的下调,是国家一揽子促进口政策中最为关键的两项。目前对外汇的“松绑”方便了企业直接用外汇在境外采购原材料及设备,降低了汇兑成本,同时也阻止了热钱的流入。
此外,鼓励企业通过进口高端设备与技术完成技术升级,是促进口的最主要路径。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中国进口的商品以原材料为主,政府更希望将进口引导向高端技术设备领域。
“其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想买什么和国外想卖什么的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产品上,但出于对中国各方面的担忧,发达国家往往在这类产品的出口上对中国进行限制,让我们‘没得买’。因此,在‘扩进口’战略的实施中,政府对这类产品进口将有明显的导向性。”周世俭说。
平衡贸易与施压欧美
事实上,自2008年起,商务部曾多次组织企业家国外采购,这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也广受欧美国家欢迎。直至2010年底,“扩进口”逐渐被赋予了平衡贸易的功能,提升到了国家外贸战略的高度。
“希望我们的诚意和努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配合,我们的进口商希望能买到老百姓需要的东西。”陈德铭12月在一个小型媒体见面会上呼吁中美双方就贸易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希望美国能放开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放弃对中国的贸易歧视政策,消除贸易障碍并推动贸易自由化。
“平衡外贸顺差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中国扩大进口的行动已经表明了诚意,现在需要的就是欧美等贸易伙伴放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限制。”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表示。
其实,中国呼吁欧盟放开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已经很多年了。长期以来,中国外贸虽然存在巨额的顺差,但说到底只是凭借低廉劳动力优势,通过产业链最低端的生产取得的。然而,随着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逐渐兴起“加工贸易”,中国则面临出口结构调整。要突破这一瓶颈,扩大进口、引进高新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扩大进口也是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一环。”
他认为,中国进口战略导向首先涉及的是国内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以及关键零配件。围绕这一点,中国政府会不断加强与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的协调,既要通过加大进口来改变顺差,又要敦促各贸易国放宽相关产品出口限制,加强高新技术进口。
据了解,今年年初,商务部多次对外发出扩大进口信号的同时,也不断向欧美国家施压,矛头直指对华高新技术贸易限制。
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美国期间,就对华高新技术贸易限制的问题与美国展开了对话。新华网还在近期就中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发表评论,认为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才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罪魁,通过汇率调整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
千亿大单与“话语权”
据了解,近两个月,中国对外经贸大单已经签署了近千亿。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中美共签贸易大单近45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从美国采购200架波音客机,价值190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表示,中国从国外的进口还会逐步增长,但也许不会一直采取政府主导的、一次大笔采购的形式。就美国而言,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是否能持续增长,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美国是否放松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还表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很多企业只是盯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忽略了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关系,也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在这次‘扩进口’战略中,商务部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有特别提及,希望借此加深外贸合作关系,而不是一个劲的向他们加大出口。”
魏建国指出,多年来,中国与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保持顺差,进口增长缓慢是主要原因,这使部分国家对中国产生了一些看法。在实施进口战略后,中国将对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研究,增加中国市场现在或将来潜在需要的农产品、水产品以及一些矿产品,甚至可以包括一些高端的消费品进口。
“在过去的特定历史阶段内,我国提倡‘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等做法,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来看待进口问题,必须继续团结亚、非、拉等一些新兴经济体,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话语权。”专家称,这比进口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
一揽子方案与积极举措
据商务部最新的外贸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一致认为,这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外贸平衡。
事实上,去年7月,中国贸易顺差出人意料地达到287亿美元,创下2009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一数字使得上半年顺差大幅收窄的努力几乎前功尽弃。商务部将全年贸易顺差的预测,由年初的1000亿美元上调至1500亿美元。但随后月均200亿美元的顺差,使得这一预测值再次上调至1800亿美元。到了年末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这一数字又被调高至1900亿美元,与2009年的历史高值1960亿美元已相差无几。
“尤其是在2010年底,外贸顺差急速增长,而‘压出口’早已让众多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商务部只能在削减顺差方面,寄希望于‘扩进口’。”商务部相关人士称。
2010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优化进口结构,扩大进口规模,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等框架性政策指导意见。而商务部也在同一时间推出了意在促进进口的一揽子方案设想,并于公开场合透露出“扩进口”意图。
“商务部在讨论2011年‘削减顺差’方案时,‘扩进口’已经取代了‘压出口’,成为本轮政策调整的方向。预计政策将从进口关税调整、鼓励企业进口高端设备与技术、促进进口便利化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商务部研究院相关专家近日向记者透露。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表示,2011年我国在扩大进口方面将有一系列积极举措,如完善鼓励进口的一些政策,包括进口贴息、进口信贷、进口信用保险等;改善进口结构,扩大消费品、医疗设备和节能环保产品的进口;扩大从自贸区成员、逆差较多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王受文还表示,2011年将召开全国进口工作会议,届时有关部门将制订促进进口的具体办法。
而今年1月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华盛顿之行中,也明确提出了2011年将在“进口”政策上“下足功夫”,“制定促进进口的政策,并梳理和检讨此前的各种进口政策,包括争取使加工贸易的产品直接在中国销售,并将在广交会上采取措施以鼓励进口”。
关键政策与主要路径
“经过部委高层的调研和讨论,下调进口关税、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促进进口便利化被视为当前鼓励进口三大措施。”商务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直以来,贸易便利化被商务部所极力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今年1月1日开始,政府放宽了对出口企业的外汇收入管制,允许国内出口企业将外汇收入存放于境外,不再强制兑换成人民币。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认为,外汇管制的放松与进口关税的下调,是国家一揽子促进口政策中最为关键的两项。目前对外汇的“松绑”方便了企业直接用外汇在境外采购原材料及设备,降低了汇兑成本,同时也阻止了热钱的流入。
此外,鼓励企业通过进口高端设备与技术完成技术升级,是促进口的最主要路径。商务部相关人士表示,当前中国进口的商品以原材料为主,政府更希望将进口引导向高端技术设备领域。
“其实,这就涉及到我们想买什么和国外想卖什么的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产品上,但出于对中国各方面的担忧,发达国家往往在这类产品的出口上对中国进行限制,让我们‘没得买’。因此,在‘扩进口’战略的实施中,政府对这类产品进口将有明显的导向性。”周世俭说。
平衡贸易与施压欧美
事实上,自2008年起,商务部曾多次组织企业家国外采购,这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也广受欧美国家欢迎。直至2010年底,“扩进口”逐渐被赋予了平衡贸易的功能,提升到了国家外贸战略的高度。
“希望我们的诚意和努力能够得到其他国家的配合,我们的进口商希望能买到老百姓需要的东西。”陈德铭12月在一个小型媒体见面会上呼吁中美双方就贸易问题进行平等协商,希望美国能放开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限制,放弃对中国的贸易歧视政策,消除贸易障碍并推动贸易自由化。
“平衡外贸顺差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中国扩大进口的行动已经表明了诚意,现在需要的就是欧美等贸易伙伴放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限制。”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表示。
其实,中国呼吁欧盟放开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已经很多年了。长期以来,中国外贸虽然存在巨额的顺差,但说到底只是凭借低廉劳动力优势,通过产业链最低端的生产取得的。然而,随着越南、印度等新兴国家逐渐兴起“加工贸易”,中国则面临出口结构调整。要突破这一瓶颈,扩大进口、引进高新技术无疑是最佳选择。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扩大进口也是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一环。”
他认为,中国进口战略导向首先涉及的是国内急需的高新技术产品、成套设备以及关键零配件。围绕这一点,中国政府会不断加强与欧盟、美国以及日本的协调,既要通过加大进口来改变顺差,又要敦促各贸易国放宽相关产品出口限制,加强高新技术进口。
据了解,今年年初,商务部多次对外发出扩大进口信号的同时,也不断向欧美国家施压,矛头直指对华高新技术贸易限制。
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美国期间,就对华高新技术贸易限制的问题与美国展开了对话。新华网还在近期就中国贸易不平衡问题发表评论,认为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才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罪魁,通过汇率调整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
千亿大单与“话语权”
据了解,近两个月,中国对外经贸大单已经签署了近千亿。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中美共签贸易大单近45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从美国采购200架波音客机,价值190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表示,中国从国外的进口还会逐步增长,但也许不会一直采取政府主导的、一次大笔采购的形式。就美国而言,中国从美国的进口是否能持续增长,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美国是否放松对中国的出口限制。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还表示,“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很多企业只是盯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忽略了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关系,也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在这次‘扩进口’战略中,商务部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有特别提及,希望借此加深外贸合作关系,而不是一个劲的向他们加大出口。”
魏建国指出,多年来,中国与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保持顺差,进口增长缓慢是主要原因,这使部分国家对中国产生了一些看法。在实施进口战略后,中国将对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市场研究,增加中国市场现在或将来潜在需要的农产品、水产品以及一些矿产品,甚至可以包括一些高端的消费品进口。
“在过去的特定历史阶段内,我国提倡‘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等做法,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来看待进口问题,必须继续团结亚、非、拉等一些新兴经济体,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话语权。”专家称,这比进口本身的意义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