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师生成长的现实要求及紧迫任务。近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开展广泛而富有成效的校本教研,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工作体系,造就了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善于学习——校本教研的支撑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唯有不断学习,丰厚自我文化底蕴,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地积累新知,提高技能,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1.指定内容的学习。首先,学校定期为教师购买理论书籍,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其次,学校的《科研论坛》每期都向教师推荐一些理论比较前沿的文童,供老师学习借鉴。再次,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适应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学的需要。
2.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包括同事之间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从各种媒体中学习等等。具体如:①每位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要求20节以上;②自主选择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进行研读,并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摘录、整理,或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资料。③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在职进修。
3.组织学习交流。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提出热点、难点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也可以向全校教师推荐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学期末,举行全校性的摘录本展览,让教师相互学习,形成资源共享。
二、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内力
自我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为此,我校要求教师做到:
1.在学习中反思。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相吻合的情况,这就要进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教育教学规律相吻合,我的教学方法与他人比较,各有哪些优缺点,书上的哪些方法值得我学习等等。
2.在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论、行为进行反省、思考,自觉强化积极的教学行为,矫正那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言行,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
3.定期进行反思。我校要求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回顾一个月来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中整理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与改进中不断提高。
三、团队合作——校本教研的灵魂
“团队的智商永远大于个人的智商”。教师在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并克服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协作备课,为教师留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期初,各年级组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协作备课计划。对本学期备课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并提倡使用电脑进行协作备课。每位教师课前须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并把主要教学环节或重要教学内容注于教科书中,才能进教室上课。创新备课的内容与形式,讲究备课的实效。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
2.合作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探究中得到提高。教师集体合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与灵魂。我校根据校情,分别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教研、合作教学。
(1)指定专人搜集学习资料(书面资料或教学录像),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探讨、交流。
(2)进行课例教研,即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小组内实行“听(上)课——说课评课——修改教案——再听(上)课——再评课”活动,在实践中反复研究,共同提高。
(3)随堂听课,教研氛围浓厚。校长率先垂范,任教一个班的数学,并带头上教研课、示范课,每天都有许多老师参与随堂听课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3.主题沙龙,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由教科室牵头,向全校教师征集沙龙活动的主题,然后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主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四、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的保障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我校多层面、多渠道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1.业务培训。(1)校内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如课程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学习、实验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科研培训、诗词创作等等。(2)校外培训。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尽可能创造机会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向青年教师倾斜。
2.专家讲学。学校聘请了浙大心理系教授曹立人作为校本研究的指导老师,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科研讲座。学校还经常邀请省、地、市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的领导对校本教研进行指导,帮助解决校本教研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3.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多数都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教科室定期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监督、指导备课题组认真搞好课题研究。
4.搭建平台。学校开辟了各种教学园地,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使大批教师能脱颖而出。
(1)设立教师论坛。每周一下午放学后,安排一名教师进行主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是对某一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谈谈自己看了某一教育理论书籍后的心得体会。总之,所讲内容应该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引起大家的思考。
(2)创办《科研论坛》。发表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案例,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
(3)开发校本课程。在对新课程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育》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转变了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
(4)发行《五小教育》。定期宣传学校的工作动态,把教学科研、特色教育、家庭教育、学生习作等情况公之于众,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接受大家的监督。
(5)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材料,把它们装入教师个人档案袋,既可以研究教师成长的足迹,又可以让教师在对自己的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6)建立激励机制。首先,校长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科室校本教研的工作职责,使校本教研定位更准确,分工更明晰,职责更到位。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学科研工作奖励条例,对教师的各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考评量化,促使优秀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教师更加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
一、善于学习——校本教研的支撑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唯有不断学习,丰厚自我文化底蕴,做到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探索,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不断地积累新知,提高技能,才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顺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
1.指定内容的学习。首先,学校定期为教师购买理论书籍,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要求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其次,学校的《科研论坛》每期都向教师推荐一些理论比较前沿的文童,供老师学习借鉴。再次,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适应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学的需要。
2.有选择地自主学习。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包括同事之间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从各种媒体中学习等等。具体如:①每位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要求20节以上;②自主选择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进行研读,并用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摘录、整理,或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资料。③积极参加自考、函授等在职进修。
3.组织学习交流。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提出热点、难点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也可以向全校教师推荐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学期末,举行全校性的摘录本展览,让教师相互学习,形成资源共享。
二、自我反思——校本教研的内力
自我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为此,我校要求教师做到:
1.在学习中反思。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相吻合的情况,这就要进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教育教学规律相吻合,我的教学方法与他人比较,各有哪些优缺点,书上的哪些方法值得我学习等等。
2.在实践中反思。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每位教师必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论、行为进行反省、思考,自觉强化积极的教学行为,矫正那些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言行,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创新”。
3.定期进行反思。我校要求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回顾一个月来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中整理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反思与改进中不断提高。
三、团队合作——校本教研的灵魂
“团队的智商永远大于个人的智商”。教师在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发现并克服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1.协作备课,为教师留出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期初,各年级组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协作备课计划。对本学期备课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并提倡使用电脑进行协作备课。每位教师课前须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并把主要教学环节或重要教学内容注于教科书中,才能进教室上课。创新备课的内容与形式,讲究备课的实效。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
2.合作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探究中得到提高。教师集体合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标志与灵魂。我校根据校情,分别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不同学科的教研组,开展合作学习、合作教研、合作教学。
(1)指定专人搜集学习资料(书面资料或教学录像),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探讨、交流。
(2)进行课例教研,即同一个教学内容,在小组内实行“听(上)课——说课评课——修改教案——再听(上)课——再评课”活动,在实践中反复研究,共同提高。
(3)随堂听课,教研氛围浓厚。校长率先垂范,任教一个班的数学,并带头上教研课、示范课,每天都有许多老师参与随堂听课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3.主题沙龙,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由教科室牵头,向全校教师征集沙龙活动的主题,然后精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主题,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四、专业引领——校本教研的保障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我校多层面、多渠道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1.业务培训。(1)校内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如课程通识培训、课程标准学习、实验教材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科研培训、诗词创作等等。(2)校外培训。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尽可能创造机会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向青年教师倾斜。
2.专家讲学。学校聘请了浙大心理系教授曹立人作为校本研究的指导老师,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科研讲座。学校还经常邀请省、地、市教育局、教科所、教研室的领导对校本教研进行指导,帮助解决校本教研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
3.课题研究。我校教师多数都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教科室定期召开课题负责人会议,监督、指导备课题组认真搞好课题研究。
4.搭建平台。学校开辟了各种教学园地,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使大批教师能脱颖而出。
(1)设立教师论坛。每周一下午放学后,安排一名教师进行主讲。内容可以是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是对某一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也可以谈谈自己看了某一教育理论书籍后的心得体会。总之,所讲内容应该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引起大家的思考。
(2)创办《科研论坛》。发表教师的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教学案例,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
(3)开发校本课程。在对新课程研讨的基础上,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环境教育》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转变了教师传统的课程观念。
(4)发行《五小教育》。定期宣传学校的工作动态,把教学科研、特色教育、家庭教育、学生习作等情况公之于众,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接受大家的监督。
(5)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材料,把它们装入教师个人档案袋,既可以研究教师成长的足迹,又可以让教师在对自己的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6)建立激励机制。首先,校长室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各科室校本教研的工作职责,使校本教研定位更准确,分工更明晰,职责更到位。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学科研工作奖励条例,对教师的各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认真考评量化,促使优秀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激励教师更加主动、积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