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理解 掌握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认识。
一、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让学生看图,从摆小方块、数小方块等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一位数乘法的法则。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优化。
二、要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情境
例如,教学口算45+30,可以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45+30的得数,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算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或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形成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使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这时就会出现算法多样化。交流中,某些算法可能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正确的,但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能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以确认或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要提倡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如: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以后,出示题目:“美术室有9个男同学,女同学是男同学的2倍,美术室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道题的解答方法不唯一,学生出现了三种列式,即9+9+9、9+9×2、9×3并能说出其道理。这类题的解答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跃跃欲试、主动探索,敢于展示自己的分析方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三、计算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计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根据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除了在认数、建立数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之外,计算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一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口算。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计算及表内乘、除法。其次,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口算。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对自己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节解释。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时经常地尝试着进行估算,并说明自己估计的合理性。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要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感。
四、多样化的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应用题课、几何课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辛庄营乡学区郭小屯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理解 掌握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现在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那么,计算教学应该如何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又应该如何在传统教学只重计算结果和只重计算方法这两个极端中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呢?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认识。
一、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课堂计算教学的重点
1.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形象直观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们知其所以然。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让学生看图,从摆小方块、数小方块等形象思维入手,抽象出一位数乘法的法则。
2.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计算法则的掌握。在计算法则教学中,主义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运用旧知识的迁移学习新法则。例如小数加减法法则学习,课建立在加减法法则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重视算法指导,在计算的合理性、灵活性上下功夫。在讲情算理、揭示规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使解题过程既正确,又合理。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法则、定律,使解题过程最优化。
二、要创设算法多样化的情境
例如,教学口算45+30,可以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45+30的得数,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算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使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或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形成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使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这时就会出现算法多样化。交流中,某些算法可能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正确的,但通过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能使呈现出来的算法得以确认或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还要提倡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如: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以后,出示题目:“美术室有9个男同学,女同学是男同学的2倍,美术室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这道题的解答方法不唯一,学生出现了三种列式,即9+9+9、9+9×2、9×3并能说出其道理。这类题的解答方法灵活多样,学生跃跃欲试、主动探索,敢于展示自己的分析方法,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进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三、计算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计算的一般理解,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根据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除了在认数、建立数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之外,计算教学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一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口算。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计算及表内乘、除法。其次,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口算。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的估算。首先,要让学生探索并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并能对自己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节解释。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时经常地尝试着进行估算,并说明自己估计的合理性。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要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感。
四、多样化的练习是计算教学的延伸
数学计算教学的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且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计算课与应用题课、几何课比较相对枯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授课之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等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辛庄营乡学区郭小屯学校)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