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孰轻孰重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各地教育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既有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发布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也有当地教研部门发布的教研课题。据说,教师如果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如期获得鉴定,在职称评审时能够加分。这也引发了许多教师的疑惑:对教师而言,到底是教学工作重要,还是教研工作重要?职称评审到底以教学能力为主,还是以教研能力为主?
   在我看来,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通俗地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当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处理教材的能力、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考試评价能力以及新媒体使用能力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教师教学能力强,其显性衡量指标就是课上得好,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科成绩优异。
   教师的教研能力,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研究教学的能力,包括常规教研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常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法、考试和评价的能力;课题研究能力通常是指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课题,通过提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过程,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
   “教师即研究者”的倡导者布克汉姆强调,研究是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是否具有研究自身工作的能力,是区别专家型教师和教书匠型教师的标志”。同时他还强调,“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方式”。
   不难看出,对一个成功的教师而言,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并不能截然分开,无所谓孰轻孰重。“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教师只有以反思和研究的态度对待常规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和辅导等环节,才能避免教学工作程式化,从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样,教学研究只有以课标、教材、课堂教学、作业和考试设计为研究对象,才能贴近实际,真正为教学服务,从而使研究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强行给二者排出先后顺序,则会顾此失彼。
   过分强调教学能力,忽视教师的教研能力,教师就会按照上级领导或教研部门规定的程序和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亦步亦趋,缺乏创造力,教学质量就会在低层次徘徊。久而久之,教师还会产生职业倦怠。
   过分强调教研能力,教学研究可能脱离实际,变成空中楼阁,一些教师可能会因此不安心教学工作,甚至投机取巧,以发表文章、搞课题研究为能事,为晋升职称积累资本。为防止这种极端,教育部2019年曾对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教研员提出了要求,原则上要求他们每三年要有一年在基层学校担任教学工作,其目的就是防止出现教研、教学“两张皮”现象。
   一名教师如果立志成为“专家型”教师,就应该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在工作状态下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工作”——读书、思考、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升自身教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备课、课堂教学等常规教学,这样才能常教常新。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25日
其他文献
我们在充分保障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后,仍然时常听到有教师说:总是这么游戏,难道集体教学不要了吗?总是这么游戏,教学任务怎么完成?总是这么游戏,幼儿的发展怎么办?当听到这些声音时,我们开始反思,教师们为什么会这么想?不是都说相信儿童是能干的、聪明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吗,为什么还有这样的困惑呢?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虽然相信儿童,却不相信游戏的价值,不相信游戏就是学习,不相信游戏是幼儿整合学习的重要
喜欢游山玩水是人的天性,但同样登高揽胜、泛舟戏水,古今人却有很大的差异。  古人登山,除了拄杖的长者之外,往往不携带任何装备,大家缓步而登,走走停停,目的不在爬多高,而在欣赏风景、开阔胸怀。  近代人登山,则常常缠绳带钩地准备齐全,或悬绳以下降,或攀援以上升,战战兢兢、一鼓作气地往上爬,目的似乎不在欣赏风景,而在征服高山。  至于戏水,也如此。古人泛舟,不论一叶扁舟、一棹孤舟,双溪舴艋、西湖画舫,
全程、全面做好入学准备,是幼儿园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绘本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普及,绘本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资源价值。本文就绘本与幼儿入学准备展开讨论。  绘本是一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图文表达形式。由于它具有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图文合奏的性质,因此受到不以文字为主要阅读理解线索的年幼儿童的喜爱。幼儿可以在成人的辅助下,一边听成人读文字,一边自己看图画理解绘本,甚至可以不借助文字,仅凭自己
2011年6月15-17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幼儿语言教育研讨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围绕“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与语言教育质量”这一议题,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幼儿语言学习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在语言活动组织过程中的运用,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的
《幼儿教育》——我成长的“营养补给品”  浙江苍南县宜山镇环球幼儿园 江 英  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提高自我素养的有效途径。1999年,刚刚踏入幼教行业的我,为寻求专业的支持看到了《幼儿教育》杂志。《幼儿教育》杂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中活动方案、教养笔记、教育经验、专业成长、家园互动等栏目的文章,给我的日常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灵感和启示。  记得有一期“教养笔记”栏目中的一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这
有一只鸡,平时总爱唠唠叨叨地挖苦讽刺别人。  它看到鸭子走路一摇一摆,慢吞吞的样子,便取笑说:“你看你,走路也不注意一下仪表风度。你这姿态,真是丑死了!怪不得人们叫你笨鸭子呢。”鸭子低着头走开了。  鸡听到鹅“吭、吭”的叫声,又厌恶地说:“你的叫声一点美感都没有,真是难听死了!怪不得人们讨厌你,什么时候能改改你的坏嗓音呢?”鹅闭了口不理它。  鸡遇到一头正在拱食的猪,也撇着嘴,嘲讽起来:“你整天就
瑶瑶在班里比较内向,其实她的各方面能力都很不错,特别喜欢画画,需要耐心和细心去做的事情,她都能做得很好,只是一直都比较胆小,不敢表现自己。   上个学期,在我们的引导下,她有一些变化,变得大胆了一点,也愿意表现自己了。但这次疫情后复学时,我感到瑶瑶比以前更加内向,更加不自信了。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离园时下雨了,因为疫情防护工作的需要,家长不能入园接孩子,需要教师打着伞一个一个送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他们的探究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外界的推动,他们也会自发地进行探究。案例中孩子们对小木屋的改造正是源于他们的这种内驱力,提出分工要求也是他们基于已有经验的主动探索。教师给予他们的最好的支持,就是让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去探索。如果教師从自身对活动的预设出发,干涉过多,反而会扼杀孩子的探索欲望。  当然,发挥孩子的内驱力,并不简单等同于教师放任不管,教师需要把
他俩相识20多年,相伴8年,作为王励勤的启蒙教练,沈益民老师很高兴地跟我聊起了王励勤:“他能有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当年,闸北区少体校与芷江西路幼儿园隔街相望。“可就是这么近的路,我们差点漏掉一个世界冠军。”沈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倍感庆幸。1984年2月,为了物色苗子,沈老师在闸北区的几所幼儿园里进行“地毯式”搜索,可没想到,一棵好苗子竟然就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当时,欧洲力量型
在我园的课程建设中,课程审议经常发生。它主要是通过商议的方式凝聚教师集体智慧,对课程中的重要现象和问题作出分析、判断和决策。它不仅仅发生在课程规划阶段,而且伴随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教师们从中受益良多,从而逐渐喜欢上了课程审议这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课程审议的价值,那就是,课程审议推进了课程建设,提升了课程质量,最终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共同生活”是我园申报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