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与核桃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ji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与森林资源為依托发展起来的产业,能够有效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当前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林下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核桃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核桃林下复合经营的模式,针对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出一系列能够推动发展的策略,以期提高核桃产量与林下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林下经济;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8.045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材质优良、营养价值高、产量可控等优势,在我国种植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保护核桃栽培力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林下经济模式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核桃成活率、核桃质量与产量提供全新的可行路径。因此,探究现阶段核桃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对促进我国种植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核桃栽培技术要点
  1.1 选地
  苗圃地址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核桃最终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宜选pH值为5.5~7.9的肥沃砂性土地,地下水位应在1.4 m以下,以此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此外,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川道、丘陵或缓坡下部是苗圃园的最佳位置,可保证日照时数在2 000 h以上。园址砂土地的最佳厚度为45 cm,在土壤底层铺一层砂质黏土,不仅有利于核桃主根的拔出,还有利于苗木生长速度的提高。
  1.2 整地
  在确定栽培核桃的前一年秋冬季,就要根据栽培密度确定种植点,然后进行规格为1 m3的穴状整地,若在整地时翻出石砂,则要先填入分离开的熟土,再在其中填入生土,并用10~20 kg的绿肥或者是5 kg的秸秆填入穴坑中,以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目的。对于缓坡苗圃,需要按照等高线将缓坡地修改为梯田,然后再进行整地处理,此时梯田土壤厚度应在1.5 m以上。此外,还应根据翻耕季节控制翻耕的深度,一般秋冬季、春夏季翻耕深度分别为25 cm以上与20 cm以上,并要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整地,确保土壤中含有更多的水分[1]。
  1.3 栽培苗木选择
  为保证核桃高产,选用的苗种必须经过省级鉴定,只有经过引种试验的苗种才能推广使用,以此保证核桃苗木品种优良纯正,根系旺盛且发达。种植户在选择苗木时,首选接口愈合良好、无病虫害、生长情况壮实且高度在60 cm以上的苗木,地径、主根系分别达到1.2 cm、20 cm,侧根数量应超过15条。若苗木需要经过长途运输才可达到种植地,则要对其根系进行保湿处理,并要做好病虫害检疫,以此保证苗木的栽培存活率。
  1.4 合理规划种植
  1)人工授粉。核桃属于异花授粉植物,同一株树上的花期可能会相差20 d。为保证核桃种植数量,需要在初期对其进行人工授粉,避免授粉不良而影响着果率。种植人员将采集到的散粉雄花序进行干燥处理,使用保存的雄花对盛期雌花进行授粉处理,要注意幼年与成年的授粉方式不同,该种方法可以保证核桃生长所需的养分,进而实现产量的提升。2)注意核桃栽培密度。一般情况下,核桃的栽培密度需要根据苗圃的立地条件确定。3)注重栽培方法的选择。无论种植地为何种形式,都要提前施肥,提高土壤营养物质含量。
  1.5 水肥管理
  1)水分管理。必须注重不同时期的水分管理,定期浇水灌溉,从而保证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此外,种子萌芽期的水分管理同样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核桃栽培的存活率。2)肥料管理。在种子播种后施加适量的有机肥,保证萌芽率。还要根据种子生长情况进行追肥,主要是在植株开花前、幼果膨大期、果实硬核期追肥,采用0.8~1.0 kg硝酸磷肥进行植株开花前的追肥;采用氮磷钾、硝酸磷的混合肥进行幼果膨大期的追肥;根据核桃生长情况对果实硬核期的核桃树木进行追肥。还要进行叶面肥管理[2],常采用硝酸肥、钼酸铵肥、硫酸铜肥对开花期、新梢发育期、核桃花芽期的核桃进行叶面肥管理,从而保证核桃的产量与质量。
  1.6 整形修剪管理
  10月下旬与4月上旬是核桃整形修剪的最佳时期,从林下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核桃栽培情况来看,主要是在秋季对核桃苗木的枝干进行修剪,疏散分层形、自然开心形是最常采用的修剪形式。对于枝干具有较强的干性、姿态直立,且顶端优势较为明显的核桃树木,采用疏散分层形进行修剪;对于干性弱、姿态开张的树木,采用自然开心形进行修剪。此外,对于果期不同的树木,其整形修剪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初果期,注重辅枝的修剪,修剪徒长枝,去弱枝、留壮枝,这样有利于夏季摘心,促进核桃生长;在盛果期,注重密枝、重叠枝、衰弱枝的修剪,将有生长价值的枝条留下来,坚持主侧枝与结果枝原则,进行精细修剪整形,充分发挥出结果枝组的生长优势。
  1.7 林下复合经营
  林下复合经营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与环境优势的主要方式,不仅有利于核桃种植经济效益的提升,还有利于提升核桃培育的管理水平,对促进核桃种植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复合经营模式包括林-农、林-菜、林-药、林-苗,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等影响核桃生长的作物。当采用林-农、林-菜模式时,主要种植土豆、黄豆、萝卜等;林-药、林-苗模式下,则可以种植桔梗、柴胡及白皮松木等作物,以此实现核桃产量与质量的提升[3]。
  2 核桃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核桃本身具有耐严寒、喜光照、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在砂土地上种植便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在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在种植核桃的同时栽种一些周期短的作物,以此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也能够促进核桃健康生长。现阶段,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逐渐丰富,其发展的产业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的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核桃栽培技术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生产技术、管理理念与方式,使得产业结构与内容不断丰富。在立体化发展层面,林下经济已经从单一的生产结构转向多元生产结构,同时也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林下经济的开发系统更加全面。   3 林下经济与核桃栽培发展策略
  3.1 科学规划核桃栽培布局
  合理的布局不仅有利于核桃的生长,也有利于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同的核桃种植地区,采用的布局方式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保证林下经济背景下核桃的质量与产量,需要合理搭配其他作物种植,如花生、桑蚕、辣椒等周期短的作物,并要做好核桃栽培时期的抚育工作。此外,当地相关部门需要对核桃林下种植进行长期规划,精准分析气候、地理位置、生长环境中影响核桃栽培的因素,从而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核桃种植的产业化[4]。
  3.2 加大核桃林下种植支持力度
  1)加大对核桃栽培及林下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为种植户争取到更多的补贴,可申报专项林下经济发展项目,从而获得政府对核桃林下经济物资、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进而推动核桃种植及林下经济的市场化运作。2)完善交易市场。地方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核桃产业及林下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有计划地整合林业、供销、工商等部门,不断完善、扩展核桃主产地,并建立配套的交易平台,不断加强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以此为核桃交易提供更多可行的路径,从根本上提升核桃质量与产量,进一步推动核桃种植与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3.3 提升核桃培育的规范性
  示范性企业的打造對提升核桃林下种植户认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农户直观地看到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效益,还为核桃林下种植模式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相关部门应坚持立体开发、综合发展的原则,切实加强核桃种植领域龙头企业的培育,以精加工的方式提升核桃附加值。此外,应加强核桃林下种植品牌的建立,通过提升林下经济背景下核桃的档次,来提升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使得更多人员自觉参与到核桃栽培中,促进我国核桃林下经济的发展。
  3.4 强化林下核桃抚育管理
  现阶段,我国核桃林下经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栽培技术较为落后、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在充分认识林下经济模式的基础上,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为强化核桃抚育管理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将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种植中,并由核桃林下经济领域的专家对核桃栽培技术进行指导,以此加强种植农户的认识,帮助农户解决栽培中的问题,从而实现提升核桃种植户收入的目标[5]。
  4 结语
  林下经济是一种极富潜力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林下经济背景下核桃的存活率与培育质量,相关人员必须牢牢掌握核桃栽培技术要点,合理选择园址、精细整地,首选品种好、生命力旺盛的苗木,然后对种植进行合理规划,并切实加强培育管理。为提升核桃质量与产量,还需适当间种其他作物,以此充分发挥出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势,从而推动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政芳,王月霞,崔怀仙,等.核桃宽行密植高效栽培技术规程[J].河北果树,2020(3):41-43.
  [2] 覃花杏.林下经济发展与核桃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家参谋,2018(12):94.
  [3] 高峰,杨会川.核桃栽培及管理技术要点[J].乡村科技,2020(3):86.
  [4] 胡春相,赵昌佑.浅析核桃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9(8):63.
  [5] 黄现松,罗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20,40(9):87-8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头号工程”。在顺德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分析总结了顺德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的现状和取得的经验,从产业规划和土地协同、产业园升级规划定位、招商模式和服务体系创新、第三方治理引入机制4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研究,进一步深入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  关键词 现状;村级产业园;升级改造;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三叶木通全身都是宝,除花之外全身皆可入药,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通过分析三叶木通的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三叶木通的栽培和管理,实现三叶木通的驯化和栽培。从三叶木通的市场前景、生物学特点、驯化栽培技术及造林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更好地开发三叶木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 三叶木通;驯化;栽培;管理技术;甘肃省天水市  中图分类号:S567.19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 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加速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河北省石家庄市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遵照城乡融合发展规律和充分满足各要素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城乡融
摘 要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优美生活环境的追求力度不断提升,对城市园林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结合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针对养护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养护管理措施,同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养护管理工作来确保园林管护的质量,从而使园林绿化工作可持续  发展。  关键词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
摘 要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指导生态建设实践。广东省韶关市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号召,积极探索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发挥茶叶产业发展优势,推出了以茶叶产业为龙头的绿色发展之路,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学习。通过对韶关地区绿色发展之路——茶叶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林产业;茶产业;绿色生态发展;广东省韶关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随着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通常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物流的发展并不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因此,以广东省羅定市乡镇物流发展为例,研究乡村物流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乡镇物流;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广东省罗定市  中图分类号:F320;F299.21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结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战略和河北省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强镇的实际情况,针对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强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强镇发展的对策,旨在为秦皇岛市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建议,也为秦皇岛市的农业“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先建后补;土地流转;河北省秦皇岛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
摘 要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采取大面积皆伐的方式实施林分更新改造被严格禁止。湖北省钟祥市盘石岭林场现有火炬松林出现了林下生物多样性减退、冰冻灾害应对能力差、松材线虫病害威胁等问题,需要进行大面积采伐并更换树种。基于此,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和目标树经营方法为指导,探讨了树冠连续覆盖下火炬松林更新改造的4种模式,以期为生态林树种更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近自然森林经营;
摘 要 近年来,伴随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农村电商也呈现更多新样式。新媒体传播下的电子商务成为影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此,描述了贵州省黔东州榕江县新媒体传播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榕江县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榕江县实际情况提出了“内培外引”,解决人才短缺;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电商法规;精准定位,推广新媒体传播;真抓实干,重抓农产品品牌建立;精益
摘 要 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对生态农村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生态乡村的建设是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我国乡村生态建设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乡村地区内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被污染现象依旧存在,因此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把生态乡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引领农村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生态乡村建设;模式;途径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