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已有信息出发,沿不同方向思考,寻求多种复合要求答案的思维过程。显然,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然而,农村学生因为教育理念的落后以及见识较少,特别是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因为从来没有更深入而细致地去思考过生活当中各种现象的本质问题,所以在思维的自主性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按照教师的授课去学习,真正的自主思考很少。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点,让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发散思维,更自主的参与到教与学活动当中去。
1.从教案设计着手,建立发散思维在课堂中的应用
任何思维方式都必须要有一个主线,对于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来说,再活跃的思维,如果偏离了思考的主线,那就是妄想。每一个教师的每一节教学课都是建立在教案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在写教案时,教师应为本节内容确立一个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发散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思考。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必须以“空气”为核心,同时,要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尽量去思考,以“空气”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应付学生各种新奇的想法。
2.详细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事半功倍
教育理念的落后,见识较少,主观能动性较为薄弱等因素构成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教师应该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以教师引导、鼓励为主,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农村学生的教学,通常会碰到课堂沉闷的情况,为了改善此类情况,教师不能一开始就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可以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的引导。例如,在学习“空气”时,老师可以一开始什么都不讲,就在黑板中心写上“空气”二字,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随意进行联想,教师再将学生所联想到的全部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好处是不管是想学习的还是不想学习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出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因为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4.以分组讨论为基础,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在某一个知识点上的局限性更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让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之后自己埋头苦思,倒不如直接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构建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例如,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利用十分钟左右进行本节课的内容提点,然后让学生以6~8人为一小组实施讨论,同时设定好要求:①每组准备一张大纸,同时派出一个代表负责记录;②不管正确与否,尽量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思考点;③将所有人的观点以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出全组人员的发散思维;④讨论完成后,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成果向全班展示;⑤教师进行适当点评、总结。
发散思维之所以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因为没有教师事先的思维模式控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进行大胆地思考,而多个学生的思考会将一个知识点拓展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内容,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评补充,一节课的内容就能够轻松的完全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这会使得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巨大的满足,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将大幅度提升。
总之,任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散思维的教学模式利用得好的话,应该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的教学单一的问题。同时,发散思维能够很好地调动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沉闷,使得教师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梅芳.心理换位——有效激活化学课堂教学[J].肇庆教育研究,2008(6):35.
[2]甘水汉.谈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J].肇庆教育研究,2008(4):4—5.
1.从教案设计着手,建立发散思维在课堂中的应用
任何思维方式都必须要有一个主线,对于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来说,再活跃的思维,如果偏离了思考的主线,那就是妄想。每一个教师的每一节教学课都是建立在教案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在写教案时,教师应为本节内容确立一个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的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发散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思考。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必须以“空气”为核心,同时,要以学生的思维角度尽量去思考,以“空气”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应付学生各种新奇的想法。
2.详细了解学生情况,使教学事半功倍
教育理念的落后,见识较少,主观能动性较为薄弱等因素构成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特性。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教师应该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以教师引导、鼓励为主,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农村学生的教学,通常会碰到课堂沉闷的情况,为了改善此类情况,教师不能一开始就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可以利用发散思维进行教学的引导。例如,在学习“空气”时,老师可以一开始什么都不讲,就在黑板中心写上“空气”二字,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中心随意进行联想,教师再将学生所联想到的全部写在黑板上。这样的好处是不管是想学习的还是不想学习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能够联想出正确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因为有了展示自己思维的机会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4.以分组讨论为基础,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在某一个知识点上的局限性更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让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之后自己埋头苦思,倒不如直接在课堂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构建情景,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例如,一节课四十分钟,教师利用十分钟左右进行本节课的内容提点,然后让学生以6~8人为一小组实施讨论,同时设定好要求:①每组准备一张大纸,同时派出一个代表负责记录;②不管正确与否,尽量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思考点;③将所有人的观点以气泡图的方式展现出全组人员的发散思维;④讨论完成后,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派代表将本组的成果向全班展示;⑤教师进行适当点评、总结。
发散思维之所以会体现得淋漓尽致,是因为没有教师事先的思维模式控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进行大胆地思考,而多个学生的思考会将一个知识点拓展成一整套完整的知识内容,再加上教师的适当点评补充,一节课的内容就能够轻松的完全展示出来。同时,教师要在学生展示成果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这会使得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巨大的满足,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将大幅度提升。
总之,任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发散思维的教学模式利用得好的话,应该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的教学单一的问题。同时,发散思维能够很好地调动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沉闷,使得教师在农村初中化学的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梅芳.心理换位——有效激活化学课堂教学[J].肇庆教育研究,2008(6):35.
[2]甘水汉.谈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J].肇庆教育研究,2008(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