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主要是与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有很大的联系.尤其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则体现得更为明显.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能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够提高高中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文主要阐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旨在为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
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课本的编排中,有关实验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及原理,对于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取消了一些具有危险或者危害的化学物品的制备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的避免与应急处理等进行了强调与说明,让学生了解特殊试剂的保存与使用原则.在全新编排的高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以及减废等微型的化学实验.NO、NO2、SO2等有害物质的制备,仅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HCl与Cl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方法.
根据环境教育的新特点,现有的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化学实验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Cl2、C6H5-Br、C6H5-NO2等有毒物质,制备与性质实验对外界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及不良影响,课堂教学中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研究性学习实验,实验过程中排放的废液、废弃以及废渣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环保要求,化学实验应该进行如下改进.
1.积极推行高中化学微型实验
不能简单地将微型化学实验误认为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微或者减量,而是在微型化的前提之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及探究,从而达到使用尽量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标.微型实验具有仪器装置微型化以及试剂少量化等特点,实际操作步骤简易、药品节约量较大,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污染,代表了化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也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身边随处可见到的废旧物品以及自制简单的仪器来设计相关实验.
例如,可以使用一次性针筒来代替量筒,使用塑料吸管来代替移液管,使用胶囊片剂的铝塑包装版来替代点滴板,使用小玻璃瓶来制作酒精灯,使用一次性针管通过与乳胶管相连制作成简易的酸碱滴定管等.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用品,而且还在实际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起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实验课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印象深刻.
2.寻找实验替代的仪器和药品
要对实验方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尽可能地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料以及催化剂等,对实验步骤以及反应途径进行重新设计.高中化学课本中某些实验依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或者危害性,就需要对其进行认真地删改,考虑到硝基苯以及苯的毒性,可以将硝基苯、溴苯等的制备实验加以删除.
例如,在讲“自燃”时,演示实验最常用的白磷毒性大,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改用Mg2 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整个实验安全、无毒、无污染,符合绿色实验的要求.
二、在课外实践中延伸化学环境
教育
化学课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让学生走出化学课堂,将其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课外活动以及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化学观,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等紧密联系.教师可将有关绿色化学内容设计为重要专题进行介绍,如“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一节内容编排,除了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外,还以活动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列举各种环境污染,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讲“硫酸工业”后,以“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为课题,从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原料、能量及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等方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分类和回收价值;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价值;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加强课外实践的延伸,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不仅具有较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效益,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这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学科发展要求的产物,同时也是高中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本文主要阐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及方法,旨在为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
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课本的编排中,有关实验内容的安排充分体现了“环保”、“绿色”、“生态”的理念及原理,对于常见实验的固液试剂的取用给出了限量要求.在高中化学教材修订时,取消了一些具有危险或者危害的化学物品的制备实验,介绍了闻气体的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的避免与应急处理等进行了强调与说明,让学生了解特殊试剂的保存与使用原则.在全新编排的高中化学课本中引入了减量以及减废等微型的化学实验.NO、NO2、SO2等有害物质的制备,仅安排在实验室中进行.在HCl与Cl2等气体的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方法.
根据环境教育的新特点,现有的高中化学课本中的化学实验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Cl2、C6H5-Br、C6H5-NO2等有毒物质,制备与性质实验对外界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及不良影响,课堂教学中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研究性学习实验,实验过程中排放的废液、废弃以及废渣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适应现代环保要求,化学实验应该进行如下改进.
1.积极推行高中化学微型实验
不能简单地将微型化学实验误认为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微或者减量,而是在微型化的前提之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的设计以及探究,从而达到使用尽量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得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标.微型实验具有仪器装置微型化以及试剂少量化等特点,实际操作步骤简易、药品节约量较大,减少了对外部环境的污染,代表了化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也符合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身边随处可见到的废旧物品以及自制简单的仪器来设计相关实验.
例如,可以使用一次性针筒来代替量筒,使用塑料吸管来代替移液管,使用胶囊片剂的铝塑包装版来替代点滴板,使用小玻璃瓶来制作酒精灯,使用一次性针管通过与乳胶管相连制作成简易的酸碱滴定管等.这样,不仅节约了实验用品,而且还在实际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起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实验课题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印象深刻.
2.寻找实验替代的仪器和药品
要对实验方式进行改革,就必须要尽可能地选择无毒无害的原料以及催化剂等,对实验步骤以及反应途径进行重新设计.高中化学课本中某些实验依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或者危害性,就需要对其进行认真地删改,考虑到硝基苯以及苯的毒性,可以将硝基苯、溴苯等的制备实验加以删除.
例如,在讲“自燃”时,演示实验最常用的白磷毒性大,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改用Mg2 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整个实验安全、无毒、无污染,符合绿色实验的要求.
二、在课外实践中延伸化学环境
教育
化学课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让学生走出化学课堂,将其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用课外活动以及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化学观,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与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的生活等紧密联系.教师可将有关绿色化学内容设计为重要专题进行介绍,如“环境保护”作为独立的一节内容编排,除了介绍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外,还以活动课的形式要求学生列举各种环境污染,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讲“硫酸工业”后,以“关于硫酸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为课题,从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原料、能量及生产规模和厂址选择等方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分类和回收价值;调查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价值;调查常用洗涤剂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加强课外实践的延伸,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渐增强,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增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不仅具有较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效益,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这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学科发展要求的产物,同时也是高中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