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对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本文作者对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中图号】G64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60-01
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总体素质的培养,它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提高全民族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与教学,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1音乐教育的辅德怡情作用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强烈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并不是通过说理的、强制的方式,而是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影响。这种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育之所以能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优雅的人,这是由于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的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音乐的生命,“善”是音乐的品格,“美”是音乐的本质。真正的音乐家总是通过其作品来表现他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情感、真知灼见。当人们接触到这些音乐作品时,自然而然的会被他们的真诚、真情所感动,这就是音乐“以情动人”的魅力。
2音乐教育的益智创新作用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句话恰恰说明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往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音乐素质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能开发智力,有助于培养人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黄金时期,学生思维活跃,记忆能力强,利用音乐这一益智作用来帮助学生学习,那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意象的形成并不如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那么的直接。因为,我们听到的音乐只是一种音响,要把这种音响变成造型性的“可视”形象,需要借助欣赏者创造性的联想与想象进行“转化”。音乐可以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暗示景物、通过节奏和音调的特征来渲染情绪、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视觉形象等各种手段去描绘意境。正因为音乐感性材料的非语义性和非可视性,使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包容性的特点,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是培养人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3音乐教育的健心强体作用
当代的健康概念,不单指身体的健康,而是指生理和心理均具有良好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对精神、心血管等组织有害健康的物质,引起许多疾病;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状态处于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追求个性独立,希望受人重视,得到社会认可,对外来信息和刺激都表现得非常强烈。然而学习的负担、就业的忧虑、人际交往的失衡等等使学生备感焦虑,容易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稳定、不平衡,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然而,这些恐惧、忧虑、多思、失眠、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音乐来化解。音乐以它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如聆听宁静柔和的轻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快愉悦的舞曲可以使学生精神焕发;结构宏伟、气势澎湃的交响诗能让学生胸怀壮阔;热情激昂的进行曲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委婉细腻的艺术歌曲能使学生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反映人类与自然、与命运斗争的协奏曲,能让学生变得意志坚强。学校利用音乐的治疗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达到宣泄内在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不但是温馨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更是精神的宝贵粮食。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自由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的优秀个性,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标。因此,在高校加强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力的提高,有利于感觉和直觉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准确把握事物的能力,提高对事物判断能力和科学的决策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作用
【中图号】G640【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160-01
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总体素质的培养,它主要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提高全民族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与教学,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1音乐教育的辅德怡情作用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强烈的节奏、丰富的和声生动地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并不是通过说理的、强制的方式,而是通过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影响。这种感染,不是生吞活剥式地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音乐教育之所以能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优雅的人,这是由于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的特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音乐的生命,“善”是音乐的品格,“美”是音乐的本质。真正的音乐家总是通过其作品来表现他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情感、真知灼见。当人们接触到这些音乐作品时,自然而然的会被他们的真诚、真情所感动,这就是音乐“以情动人”的魅力。
2音乐教育的益智创新作用
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句话恰恰说明了音乐在开发人类智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在以往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音乐素质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通过研究发现,音乐能开发智力,有助于培养人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黄金时期,学生思维活跃,记忆能力强,利用音乐这一益智作用来帮助学生学习,那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意象的形成并不如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那么的直接。因为,我们听到的音乐只是一种音响,要把这种音响变成造型性的“可视”形象,需要借助欣赏者创造性的联想与想象进行“转化”。音乐可以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模仿暗示景物、通过节奏和音调的特征来渲染情绪、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视觉形象等各种手段去描绘意境。正因为音乐感性材料的非语义性和非可视性,使音乐具有模糊性和包容性的特点,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音乐是培养人才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
3音乐教育的健心强体作用
当代的健康概念,不单指身体的健康,而是指生理和心理均具有良好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不愉快的情绪会使体内产生对精神、心血管等组织有害健康的物质,引起许多疾病;而愉快的情绪则能使血液中有利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增加。大学时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状态处于从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追求个性独立,希望受人重视,得到社会认可,对外来信息和刺激都表现得非常强烈。然而学习的负担、就业的忧虑、人际交往的失衡等等使学生备感焦虑,容易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不稳定、不平衡,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然而,这些恐惧、忧虑、多思、失眠、身体素质下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音乐来化解。音乐以它悦耳的音响作用于人的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如聆听宁静柔和的轻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快愉悦的舞曲可以使学生精神焕发;结构宏伟、气势澎湃的交响诗能让学生胸怀壮阔;热情激昂的进行曲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委婉细腻的艺术歌曲能使学生感情细腻、富有同情心;反映人类与自然、与命运斗争的协奏曲,能让学生变得意志坚强。学校利用音乐的治疗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音乐之美,达到宣泄内在情绪、消除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音乐不但是温馨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更是精神的宝贵粮食。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自由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朗活泼的优秀个性,达到塑造完美人格的目标。因此,在高校加强音乐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感受力的提高,有利于感觉和直觉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准确把握事物的能力,提高对事物判断能力和科学的决策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