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够重视学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随意性强,盲目教学现象多;学生成长方面,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技能科的学习。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值得我们探讨,本文试着通过教师备课、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任务驱动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近年来,在我们农村中学,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不断完善,学生信息素养纵比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学科由其前身计算机学科发展至今,都不是中考、高考选拔性考试科目。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重视,学校不够重视,教师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又是多面手,大多数教师集网管、设备维护、行政办公于一身,以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够重视学科教学,在课堂上随意性强,盲目教学现象多;学生成长方面,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技能科的学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认为就是玩的课,就是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两者互动的过程,要想在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连贯而又紧凑,每一节课后,学生都有所得,教师必须精心备好课,精心备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备教材,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在备每节课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浏览网上信息、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找到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备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更有效地组织学生、组织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但通过多年的积累,很多教师发现,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须应用多种技能完成教材中的多个任务,做出可供师生评价的作品,往往比较困难,学生完成作品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谓“半成品”加工,即教师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对教学内容中要求的“留白”,只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与实践,以加强问题的解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设计好符合教学目标的“半成品”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和安排学生练习flash动画中声音的插入与控制时,教师可在备课时做好一个没有声音的mtv的flash动画,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可轻松完成该作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法要富有趣味性。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奇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对任何学生都有吸引力,让他们愿意上电脑课。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的教学中,刚接触WORD的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面对排版,迷茫与兴奋同在,让学生直接操练必然积极有加而收效甚微。可利用学校期刊《青青草》,让学生懂得欣赏校刊封面以及页面的排版,并用其文章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文字,图片的排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校刊,令他们兴奋不已,培养了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变抽象为具体,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教材中的操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应是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针对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特点,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省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模块,更是很好诠释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应该充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入古人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四、采用任务驱动,不断体验成功。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思路认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也可由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以可对抽象的问题加以具体化,如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则可用来自学生最近的一些生活中的敏感事件,如在NBA篮球对中学生影响盛行的今天,就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热情,一个个电脑作品“NBA随想”、“我心中的姚明”就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收获。可以是动画,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多媒体简报,全是学生的心灵写照。也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技术性特点突出,学生技术水平不同,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让任务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学习自信心,使之向更高的成功迈进。
总之,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检验课堂教学是否实效关键看学生是否发展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是一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课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炽林《谈如何贯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05《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刘志远《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 2007《科技资讯》;
3、丁敏《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2004《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4、周怀盛《浅谈“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2009《甘肃科技》。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近年来,在我们农村中学,随着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不断完善,学生信息素养纵比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学科由其前身计算机学科发展至今,都不是中考、高考选拔性考试科目。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重视,学校不够重视,教师也不够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又是多面手,大多数教师集网管、设备维护、行政办公于一身,以至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不够重视学科教学,在课堂上随意性强,盲目教学现象多;学生成长方面,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忽视了技能科的学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上信息技术课,认为就是玩的课,就是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等。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两者互动的过程,要想在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连贯而又紧凑,每一节课后,学生都有所得,教师必须精心备好课,精心备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备教材,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在备每节课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浏览网上信息、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找到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备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更有效地组织学生、组织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但通过多年的积累,很多教师发现,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须应用多种技能完成教材中的多个任务,做出可供师生评价的作品,往往比较困难,学生完成作品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了“半成品”加工策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所谓“半成品”加工,即教师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对教学内容中要求的“留白”,只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与实践,以加强问题的解决。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设计好符合教学目标的“半成品”尤为重要。例如,在讲解和安排学生练习flash动画中声音的插入与控制时,教师可在备课时做好一个没有声音的mtv的flash动画,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可轻松完成该作品,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学习效率。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法要富有趣味性。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奇的、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对任何学生都有吸引力,让他们愿意上电脑课。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的教学中,刚接触WORD的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面对排版,迷茫与兴奋同在,让学生直接操练必然积极有加而收效甚微。可利用学校期刊《青青草》,让学生懂得欣赏校刊封面以及页面的排版,并用其文章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如何处理文字,图片的排版。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校刊,令他们兴奋不已,培养了学生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开发了学生智力,变抽象为具体,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教材中的操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需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素质教育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学生多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应是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而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针对信息技术课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特点,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中做”。省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模块,更是很好诠释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我们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应该充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强调:“课程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已不是如何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时代。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正入古人说的“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四、采用任务驱动,不断体验成功。
任务驱动学习模式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
任务主题要源于生活。用生活情景来激发教学,以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的思路认识基础,或者以具体的生活实际为背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也可由教师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设疑激趣,将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以可对抽象的问题加以具体化,如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则可用来自学生最近的一些生活中的敏感事件,如在NBA篮球对中学生影响盛行的今天,就可以借助同学们的热情,一个个电脑作品“NBA随想”、“我心中的姚明”就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有苦有乐,有汗水也有收获。可以是动画,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多媒体简报,全是学生的心灵写照。也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并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技术性特点突出,学生技术水平不同,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要让任务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激发学习自信心,使之向更高的成功迈进。
总之,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检验课堂教学是否实效关键看学生是否发展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是一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课程。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炽林《谈如何贯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05《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刘志远《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好课》 2007《科技资讯》;
3、丁敏《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2004《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4、周怀盛《浅谈“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和实践中的应用》2009《甘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