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而又重要的工作,一般是为了互通情况,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使家长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和家长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共同教育学生。但家访常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走过场,效果不显著;二是“告状”,借助家长“权威”慑服学生,造成师生对立。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认为预约家访是最有效的家访。所谓预约家访就是把家访的内容和时间,都要事前和学生商量,并通过学生和家长预约。预约家访对班主任工作起到什么作用呢?
预约家访是班主任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对班主任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是加强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主动架好主桥梁。
预约家访有利于克服老师急躁情绪,从而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白跑一趟的现象。预约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主桥梁,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作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接着,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 如何应对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等。准备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的家访,或去告状、或有目的可求,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约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是“三方對面”,保证了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所谓“三方对面”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面”,既可让学生接受教育、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如学生小李,父母常在外打工,因其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效果不佳。于是我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提出改正的可行性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该生有明显的转变,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小曾,家庭情况与小李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的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各方面都上了新台阶。
三是预约家访做好了,可以发展为应邀家访和书信往来,搞活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既达到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趁着预约家访做好的契机,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在“五·四”校园之星表彰会上,请家长代表给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学颁奖;开学伊始、学期末等重大活动都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到校共同商讨学校计划、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请家长们评头品足,给学校提办学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开展家教征文活动,以推动家长学习家教理论;定期进行培训,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搞活学校、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既达到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预约家访,从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出发,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做好学生教育;预约家访,替学生着想,替家长着想,从家访实效性出发,考虑周到、细致,这样的家访受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欢迎是自然的。预约家访,是班主任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对班主任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预约家访是班主任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对班主任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是加强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主动架好主桥梁。
预约家访有利于克服老师急躁情绪,从而避免对问题的简单处理,也不会出现见不到家长,白跑一趟的现象。预约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主桥梁,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作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接着,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 如何应对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等。准备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的家访,或去告状、或有目的可求,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约家访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是“三方對面”,保证了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所谓“三方对面”是指家访时应让学生在场,家长、教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面”,既可让学生接受教育、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如学生小李,父母常在外打工,因其表现差,被定为后进生,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感觉,父母甚为担心,各方教育效果不佳。于是我专门约其父母回来交换意见,让学生也在场,将其表现细加分析,提出改正的可行性方案,鼓励其进步。经“三方对话”后,该生有明显的转变,学习成绩亦有所提高。学生小曾,家庭情况与小李相似,但表现不同。该生品学兼优,其父母专门从外地回来了解该生的表现,征询教师意见。我予以正确评价,使该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发展方向,戒骄戒躁,各方面都上了新台阶。
三是预约家访做好了,可以发展为应邀家访和书信往来,搞活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既达到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应加大与家长的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趁着预约家访做好的契机,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在“五·四”校园之星表彰会上,请家长代表给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学颁奖;开学伊始、学期末等重大活动都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到校共同商讨学校计划、工作,进一步加深对学校和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请家长们评头品足,给学校提办学意见和建议,这一举措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开展家教征文活动,以推动家长学习家教理论;定期进行培训,举办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搞活学校、家长、老师、学生之间关系,既达到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达到了家访的预期目的。
预约家访,从对学生的爱和信任出发,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做好学生教育;预约家访,替学生着想,替家长着想,从家访实效性出发,考虑周到、细致,这样的家访受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欢迎是自然的。预约家访,是班主任全面搞好教学管理和班级工作的重要手段,对班主任工作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