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设计问题要把握好课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的设计不在多,尽量要做到少而精,最好是从大处着眼,更要有统领全文的广度,向40分钟要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的时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在平时的常规课和公开课课堂中对于提问的观察,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并没有落实真正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经常进入误区里面。表现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指向性较模糊;2.形式主义;3.有关固定性思维问题比较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较少;4.问题单调简单,没有思考价值;5.提问让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研中的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堂提问不是随意性的提问,而是有目的性的。提问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来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提问,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提问要精练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就这要求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要高效,才能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兴趣都不是很浓的而是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提问逐层深入,抓住突破口,精心设计突破本课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六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青山不老》抓住突破口,“15年啊,绿化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就抓住这个关键句子,关键词“了不起的奇迹”进行教学。抛出问题,老人有哪些了不起的奇迹?学生抓住奇迹去学习课文。大环境怎么样?小环境怎么样?学生能通过思考找出奇迹的内容去体会,从而层层深入,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了“青山为什么会不老?”那么学习的意图就达到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课堂提问是讲究艺术的。课堂的学习氛围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课堂提问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是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结合学生的认识结构,驾驭课堂,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要有度
课堂问题的设计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不能太简单,也不能无限的拔高,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以及想象能力。纵观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是高效的,才能把握整組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整合因为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来突出人物的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那么设计问题就可以找出主要人物,每个主要人物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反映这个人物的特点,找到共鸣,让我们的心灵深处充满爱,所以可以从整个单元整合把握感情基调。整体上把大问题分解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碰撞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其次把握好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问题应该少一些提问,因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应该要经过大脑加工后知道答案的问题。像一些问题总是判断是与非,这样对学生的思考是不利的。很有可能有一些是猜对的,我们要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唯一的听众》中“沙沙的足音,像一首悠悠的小令。”提问是不是比喻句就完了,应该追问为什么说是比喻句,然而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同样是这一课中,妹妹的这一角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就能答得上来的问题,是使学生经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这样的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我们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全力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求职的欲望。如教《唯一的听众》一文时,笔者根据教材设计了以下问题:“我”刚开始琴拉得怎样?后来又是怎样的?“我”为什么能够取得进步,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引出唯一的听众——老妇人。老妇人是怎样帮助我的?最后点题“为什么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总是想起那唯一的听众?这个几个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逐步深入达到目的抓住文章的中心。那么这单元的主题也就随之呈现出来了。
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课堂提问要多角度。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又如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时,小高为什么要带昆虫来到海岛?让学生联系生活,知道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是需要授粉的。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平时生活的积累。继而点题“彩色的翅膀怎么理解?”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再如教学《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时,可以设计问题,问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怎样运用呢?因为这句话本身蕴含着一个道理。通过对学生的“问”把他们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想得更多一些。这样学生的思维既得到很好的锻炼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如何在课堂上把握这个提问的“度”呢?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太过于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只是随便地为了问而问这样是没有价值的,而是让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得着,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提问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创设情境,让问题巧妙的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此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有效决定课堂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围绕题目设计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求知的欲望,急切想知道课文中究竟讲了什么事?能整体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以《索溪峪的“野”》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索溪峪的山野——索溪峪的水野——索溪峪的动物野——索溪峪的游人野。”这几段的内容大致相同。教师就应抓住文本的重点“野”的来学习,来应设计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接着就重点抓住索溪峪的山是“野”的进行学习,课文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山的野?仔细学习这一段,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来学习其他三个方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说有效的提问很重要,抓住一个知识点去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去思考,才能生成更多的资源,这样的提问才会更广更有效,学生也能绽放自己的个性。这样课堂效果就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课堂提问要有评
课堂上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得到教师不予及时的评价指点,往往只是用一句简单的“坐下!”送给学生。但是这“坐下”二字,会让学生感到很不是滋味,那种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全没有了。以后在课堂上有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了,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学生好的教学评价,能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艺术。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让课堂绽放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课堂的时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误区
在平时的常规课和公开课课堂中对于提问的观察,发现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中并没有落实真正的主体地位,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经常进入误区里面。表现以下几方面:1.问题的指向性较模糊;2.形式主义;3.有关固定性思维问题比较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较少;4.问题单调简单,没有思考价值;5.提问让学生的思考时间过短。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针对以上的种种问题,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研中的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堂提问不是随意性的提问,而是有目的性的。提问还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问题来设计。除此之外,还要从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提问,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提问要精练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就这要求教师课堂设计的问题要高效,才能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兴趣都不是很浓的而是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提问逐层深入,抓住突破口,精心设计突破本课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例如,六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青山不老》抓住突破口,“15年啊,绿化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就抓住这个关键句子,关键词“了不起的奇迹”进行教学。抛出问题,老人有哪些了不起的奇迹?学生抓住奇迹去学习课文。大环境怎么样?小环境怎么样?学生能通过思考找出奇迹的内容去体会,从而层层深入,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了“青山为什么会不老?”那么学习的意图就达到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学生不仅学会了学习方法,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课堂提问是讲究艺术的。课堂的学习氛围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课堂提问也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是抓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结合学生的认识结构,驾驭课堂,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设计问题,灵活运用,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要有度
课堂问题的设计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不能太简单,也不能无限的拔高,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以及想象能力。纵观整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是高效的,才能把握整組课文的重难点,从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整合因为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方面来突出人物的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那么设计问题就可以找出主要人物,每个主要人物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情来反映这个人物的特点,找到共鸣,让我们的心灵深处充满爱,所以可以从整个单元整合把握感情基调。整体上把大问题分解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碰撞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其次把握好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课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问题应该少一些提问,因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的锻炼,应该要经过大脑加工后知道答案的问题。像一些问题总是判断是与非,这样对学生的思考是不利的。很有可能有一些是猜对的,我们要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唯一的听众》中“沙沙的足音,像一首悠悠的小令。”提问是不是比喻句就完了,应该追问为什么说是比喻句,然而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同样是这一课中,妹妹的这一角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就能答得上来的问题,是使学生经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这样的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我们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全力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求职的欲望。如教《唯一的听众》一文时,笔者根据教材设计了以下问题:“我”刚开始琴拉得怎样?后来又是怎样的?“我”为什么能够取得进步,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引出唯一的听众——老妇人。老妇人是怎样帮助我的?最后点题“为什么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总是想起那唯一的听众?这个几个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逐步深入达到目的抓住文章的中心。那么这单元的主题也就随之呈现出来了。
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把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课堂提问要多角度。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又如教学《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时,小高为什么要带昆虫来到海岛?让学生联系生活,知道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是需要授粉的。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以及对平时生活的积累。继而点题“彩色的翅膀怎么理解?”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与生活结合起来。再如教学《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时,可以设计问题,问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怎样运用呢?因为这句话本身蕴含着一个道理。通过对学生的“问”把他们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想得更多一些。这样学生的思维既得到很好的锻炼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如何在课堂上把握这个提问的“度”呢?曾经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不能太过于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只是随便地为了问而问这样是没有价值的,而是让学生伸伸手就能够得着,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提问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创设情境,让问题巧妙的进行。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此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有效决定课堂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围绕题目设计提问,能使学生立即产生求知的欲望,急切想知道课文中究竟讲了什么事?能整体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以《索溪峪的“野”》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索溪峪的山野——索溪峪的水野——索溪峪的动物野——索溪峪的游人野。”这几段的内容大致相同。教师就应抓住文本的重点“野”的来学习,来应设计以下问题: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接着就重点抓住索溪峪的山是“野”的进行学习,课文从哪几方面去描写山的野?仔细学习这一段,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来学习其他三个方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说有效的提问很重要,抓住一个知识点去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去思考,才能生成更多的资源,这样的提问才会更广更有效,学生也能绽放自己的个性。这样课堂效果就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课堂提问要有评
课堂上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得到教师不予及时的评价指点,往往只是用一句简单的“坐下!”送给学生。但是这“坐下”二字,会让学生感到很不是滋味,那种积极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全没有了。以后在课堂上有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了,挫败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学生好的教学评价,能鼓励学生,增强信心。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教学效率,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语文课堂的提问是一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的艺术。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能让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