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提升、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配网规模不断扩大,而在配网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对配网调度标准的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提高配网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配网调度作为配网技术支撑系统建设的主体,其集约化发展程度对配网的发展建设水平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配网调度集约化及其技术支撑系统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
1、配网调度的基本管理模式
1.1配网的基本定位和职责内容
相比输电网的调度,配电网调度的难点在于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减少停电和故障快速隔离和快速复电,确保对客户的供电,输电网调度的难点在于系统安全稳定,发挥电力输送能力,确保功率平衡、电压稳定。配电网的管理难度大于输电网,而输电网的技术难度则大于配电网。鉴于配电网不同于输电网的特点,配网调度要在传统调度业务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配网发展相适应、满足客户需求的配网调度,实现配调职能的扩展,一方面强化传统的调度业务,包括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增强配网系统运行掌控,另一方面扩展至面向客户的配网运行信息集中分析处理和资源调配。
1.2配网调度的集约化
电力企业一般隶属于事业单位,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政治特色。因此在配网调度上进行集约化需要横向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好信息沟通和政策学习,对待不同的地域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落实好配网设计的首要工作。十八大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资源的优化上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地将配网调度与宏观管理挂钩,在行政上也将电网改革纳人市政工作的常规项目。因此城市化在管理上给配网调度施加了一定压力,政府也正在向集中管理的模式上逐步过渡,电网作为基础工程,集约化改革和建设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的管理也符合配网调度的本质,满足地方政府对资源集中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2、配调集约化的一般模式
2.1分布式集约化
分布式集约化是当前最基本的模式,它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管理更加细腻,能够及时修正配网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该模式包含二次专业管理,因此优势比较明确,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容易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也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形。
2.2过渡式集约化
过渡式的集约化模式在数学模型上可以称之为“1+N”模式,在架构上以城区的调度作为中心,县区一级以及以下的行政单位进行发散式的调度管理。这种模式对地域跨度较大的地域比较实用,而且该模式还具备足够的能动性,在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上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紧密合作。
2.3目标式集约化
目标式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集约化管理所追求的态势,简而言之就是地区大集中模式,这表明了相当成熟的电力技术和信息监控技术作为系统的基本支撑。只有具备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地区集中式的管理调度才可能成为现实,这是由我国的实际地理和人口发展决定的。这种模式在二次专业管理和自动化监控以及实时通信上都具有先進的技术指导,调度部门也应该建立目标式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目标集约化的优势,才能体现集约化管理和技术的现实价值。
3、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规划
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调度任务量的缩减,提升有效工作效率,保证调度水平,而且对调度集约化的发展进行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受其在地域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的影响,其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为实现配网调度业务功能的初步健全,必须建设完善准确及时并便于后期维护的图纸资料管理系统,并在后期配合GIS系统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可以显示变电站10千伏出线开关状态和负荷的EMS系统,以此对变电站配电线路开关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例如实现遥控、信号监控、曲线查询等,最后建立具有对停电申请、运行记录、操作票等具有管理功能的DMIS系统;中级阶段为进一步推动调度业务功能健全,在前期基础上要增添具有台账查询、单线图维护等功能的GIS系统,实现配网的线路功能,进行单线设备分析、电源路径分析和图与数之间的双向查询;而高级阶段为了丰富配网调度功能,并提升功能水平,实现10千伏线路负荷分布、公专变负荷分布的SCADA系统显示,要在此基础上增加DMA系统,在SCADA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与调度业务高度契合的图形操作界面,并未其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辅助性的工具,将技术支撑系统打造成可观可测、可控再控、有效管理、效果突出的高效工具。
在未来信息化水平继续提升的刺激下,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仍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集自动化调度、电力营销、物资管理、综合停电管理等于一体的信息中心管理平台,以加快复电响应机制、复电指挥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推动全电网试图展现的快速开展,由于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三个具体阶段属于逐步过渡的形式,各地方在具体选择技术支撑形式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入点,在保证集约化管理模式成功过渡基本系统建设的资金的前提下,提升配网调度水平,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建设所需的DMS系统和GIS系统的前提下,发挥GIS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之间的作用,完成数据整合,以此形成综合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地区供电局在进行配网调度技术支撑系统建设过程中,在投资方面应分阶段进行,根据各阶段建设的目标和规模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以为享受“1”模式在管理等方面的便利而盲目建设。
4、结束语
配电调度集约化发展和建设其技术支撑系统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对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等有明显的促进意义,所以加大对配网调度集约化及其技术支撑系统的研究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永俊.电网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侯昆明.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关键技术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吴慧敏.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及应用[J].机电技术,2014(06):76-79+82.
(作者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1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大厂县供电分公司2)
作者简介:
孙金根(1990.2.11-);男;河北省任丘市;汉;硕士;配网调度控制;
李彦欣(1992.7.29-);女;河北衡水;汉;本科;配电设备运检初级工;配电设备运检;
关键词:配电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
1、配网调度的基本管理模式
1.1配网的基本定位和职责内容
相比输电网的调度,配电网调度的难点在于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减少停电和故障快速隔离和快速复电,确保对客户的供电,输电网调度的难点在于系统安全稳定,发挥电力输送能力,确保功率平衡、电压稳定。配电网的管理难度大于输电网,而输电网的技术难度则大于配电网。鉴于配电网不同于输电网的特点,配网调度要在传统调度业务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与配网发展相适应、满足客户需求的配网调度,实现配调职能的扩展,一方面强化传统的调度业务,包括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增强配网系统运行掌控,另一方面扩展至面向客户的配网运行信息集中分析处理和资源调配。
1.2配网调度的集约化
电力企业一般隶属于事业单位,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政治特色。因此在配网调度上进行集约化需要横向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好信息沟通和政策学习,对待不同的地域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落实好配网设计的首要工作。十八大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资源的优化上各级政府正在积极地将配网调度与宏观管理挂钩,在行政上也将电网改革纳人市政工作的常规项目。因此城市化在管理上给配网调度施加了一定压力,政府也正在向集中管理的模式上逐步过渡,电网作为基础工程,集约化改革和建设也是必然的趋势。集约化的管理也符合配网调度的本质,满足地方政府对资源集中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
2、配调集约化的一般模式
2.1分布式集约化
分布式集约化是当前最基本的模式,它覆盖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管理更加细腻,能够及时修正配网过程中出现的简单问题。该模式包含二次专业管理,因此优势比较明确,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容易造成管理成本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也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形。
2.2过渡式集约化
过渡式的集约化模式在数学模型上可以称之为“1+N”模式,在架构上以城区的调度作为中心,县区一级以及以下的行政单位进行发散式的调度管理。这种模式对地域跨度较大的地域比较实用,而且该模式还具备足够的能动性,在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上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紧密合作。
2.3目标式集约化
目标式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集约化管理所追求的态势,简而言之就是地区大集中模式,这表明了相当成熟的电力技术和信息监控技术作为系统的基本支撑。只有具备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地区集中式的管理调度才可能成为现实,这是由我国的实际地理和人口发展决定的。这种模式在二次专业管理和自动化监控以及实时通信上都具有先進的技术指导,调度部门也应该建立目标式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目标集约化的优势,才能体现集约化管理和技术的现实价值。
3、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规划
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调度任务量的缩减,提升有效工作效率,保证调度水平,而且对调度集约化的发展进行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受其在地域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性的影响,其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为实现配网调度业务功能的初步健全,必须建设完善准确及时并便于后期维护的图纸资料管理系统,并在后期配合GIS系统应用,在此基础上建立可以显示变电站10千伏出线开关状态和负荷的EMS系统,以此对变电站配电线路开关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例如实现遥控、信号监控、曲线查询等,最后建立具有对停电申请、运行记录、操作票等具有管理功能的DMIS系统;中级阶段为进一步推动调度业务功能健全,在前期基础上要增添具有台账查询、单线图维护等功能的GIS系统,实现配网的线路功能,进行单线设备分析、电源路径分析和图与数之间的双向查询;而高级阶段为了丰富配网调度功能,并提升功能水平,实现10千伏线路负荷分布、公专变负荷分布的SCADA系统显示,要在此基础上增加DMA系统,在SCADA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与调度业务高度契合的图形操作界面,并未其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辅助性的工具,将技术支撑系统打造成可观可测、可控再控、有效管理、效果突出的高效工具。
在未来信息化水平继续提升的刺激下,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仍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集自动化调度、电力营销、物资管理、综合停电管理等于一体的信息中心管理平台,以加快复电响应机制、复电指挥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推动全电网试图展现的快速开展,由于配网调度集约化技术支撑系统的三个具体阶段属于逐步过渡的形式,各地方在具体选择技术支撑形式时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入点,在保证集约化管理模式成功过渡基本系统建设的资金的前提下,提升配网调度水平,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在建设所需的DMS系统和GIS系统的前提下,发挥GIS系统和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销系统之间的作用,完成数据整合,以此形成综合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地区供电局在进行配网调度技术支撑系统建设过程中,在投资方面应分阶段进行,根据各阶段建设的目标和规模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切不可急于求成,不可以为享受“1”模式在管理等方面的便利而盲目建设。
4、结束语
配电调度集约化发展和建设其技术支撑系统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对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提升电能质量等有明显的促进意义,所以加大对配网调度集约化及其技术支撑系统的研究任重道远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永俊.电网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侯昆明.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关键技术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吴慧敏.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及应用[J].机电技术,2014(06):76-79+82.
(作者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廊坊供电公司1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大厂县供电分公司2)
作者简介:
孙金根(1990.2.11-);男;河北省任丘市;汉;硕士;配网调度控制;
李彦欣(1992.7.29-);女;河北衡水;汉;本科;配电设备运检初级工;配电设备运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