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提高这种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探索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语言训练序列化,课堂教学目的强
语言运用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习得,二是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要学些什么,有人总感到很模糊,因而教学上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状态上,这就势必造成教学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明确学习语言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研究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高考考纲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及训练的基本内容及目标。其中,规范是基础,训练的目的是学生自然习得的语言书面化,表达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规范的训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能正确遣词造句,句子的表述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消灭错别字,克服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几个方面。
简明、连贯、得体是比规范更高一层的语言运用能力,简明训练的重点,就是要表达必要的信息时,使用相应的简练的词句,词意明确,根据语境决定详细;连贯训练时要注意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得体,即是语言运用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或委婉,或直白,或讽刺,或严肃,或幽默。以上三者都是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以简为基础,以连贯为衔接,以得体为最高境界,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核心问题多强化,听说读写时时练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熟练运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反复的操作训练。因为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所以,学习者要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操作,不断实践,方能成为能力。反复操作训练要做到:
1.抓住训练的着力点 如果没有找准语言训练的着力点,一味搞无休止的“题海”训练,不管训练量多大,用课时多少,也没法提高训练的质,甚至会使语言训练隔靴搔痒,乱而无章,面目全非。所以不管训练内容怎么繁杂,训练的题型怎么千变万化,我们都要紧紧抓住“听、说、读、写”这几个着力点,万变不离其宗,以宗为纲,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
(1)“听”在生活中,是指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注意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由于国考申论的特殊性,所以听的时候一方面学习好的说话技巧,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巧在何处,时时留意;另一方面听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例如听新闻联播,学习其对时事的报导性、概括性、新闻性的语言。
(2)“读”在名文中,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锤炼语言的优美,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而读的时候也和听的时候一样,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读的时候要有侧重点。可多读一些散文,特别是写人,记事,记游的散文,高考大阅读中就考查学生对形神的理解。
(3)“说”在活动里,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4)“写”在日常中,平日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养成整洁的好习惯,在申论考场上不会因格式、字谜、标点或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听和读是感受、领悟。也即通过所说的语感培养。语言训练要从听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对语言序列的辨识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语义、品评口头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说和写是运用技巧的培养。所以要改变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以说写结合作为语言训练的另一个着力点,尤其是说的训练,可以通过口头作文、演讲、辩论、情境对话等形式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
2.要讲究训练方法的多样性、有效性 语言丰富多彩,训练形式也千变万化,要提高训练效率,就要讲究训练方法,就课内训练来说:
(1)背名文陶冶性情
一本语文教材,除几十首诗歌得人人会背外,还有七八篇记叙文,十多篇文言文。这就是你学习的重点目标,一定要瞄准它们。随着课堂学习的进行,熟读成诵,每天早读时,要每课复习加温。比如写事写人的记叙文,有的篇幅难免长一些,但有些篇章格外激动人心,语句感情色彩浓烈,也应成为读背的重点。
(2)选片断重点欣赏
不少课文有这种情况,虽然不便读背全篇,但其中有的片断十分精彩。把它们一一摘取下来,加上个小标题,认真抄录在自己的本子里,时时吟诵,实在是一种语言上的享受。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订本作文通讯,没事的时候看看,把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由于这些语句天天在你脑子里徘徊,说不定哪天就脱口而出这些优美的词句,这个时候,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起来。
(3)关键句必须拿下
在一篇课文里,有两种语句起着关键作用。一是与表达中心有关的句子,二是在记叙与描写过程中十分精彩的句子。理解并牢记这类关键语句,看主语和谓语是如何搭配的,句子是如何表达让读者明了的,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考虑清楚了,那你也就明白如何写才能让别人更加清楚了解你的想法,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当然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总之,提高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要获得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得一篇优秀的文章,得长时间下工夫,既要熟读课本,又要广泛阅读优美的课外读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何愁写不出文采飞扬,意趣非凡的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渭源县会川中学。
一、语言训练序列化,课堂教学目的强
语言运用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习得,二是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要学些什么,有人总感到很模糊,因而教学上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状态上,这就势必造成教学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明确学习语言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研究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高考考纲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及训练的基本内容及目标。其中,规范是基础,训练的目的是学生自然习得的语言书面化,表达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规范的训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能正确遣词造句,句子的表述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消灭错别字,克服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几个方面。
简明、连贯、得体是比规范更高一层的语言运用能力,简明训练的重点,就是要表达必要的信息时,使用相应的简练的词句,词意明确,根据语境决定详细;连贯训练时要注意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得体,即是语言运用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或委婉,或直白,或讽刺,或严肃,或幽默。以上三者都是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以简为基础,以连贯为衔接,以得体为最高境界,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核心问题多强化,听说读写时时练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熟练运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反复的操作训练。因为语言能力的形成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所以,学习者要在这个过程中反复操作,不断实践,方能成为能力。反复操作训练要做到:
1.抓住训练的着力点 如果没有找准语言训练的着力点,一味搞无休止的“题海”训练,不管训练量多大,用课时多少,也没法提高训练的质,甚至会使语言训练隔靴搔痒,乱而无章,面目全非。所以不管训练内容怎么繁杂,训练的题型怎么千变万化,我们都要紧紧抓住“听、说、读、写”这几个着力点,万变不离其宗,以宗为纲,化繁为简,以不变应万变。
(1)“听”在生活中,是指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注意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由于国考申论的特殊性,所以听的时候一方面学习好的说话技巧,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巧在何处,时时留意;另一方面听的时候要有侧重点。例如听新闻联播,学习其对时事的报导性、概括性、新闻性的语言。
(2)“读”在名文中,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锤炼语言的优美,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而多读也是为多写做准备。而读的时候也和听的时候一样,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读的时候要有侧重点。可多读一些散文,特别是写人,记事,记游的散文,高考大阅读中就考查学生对形神的理解。
(3)“说”在活动里,并不是逮什么说什么,乱说一气,而是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
(4)“写”在日常中,平日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日常的观察、心得以各种形式记录下来,定期进行思维加工和整理,日积月累提高写作技巧,在平时的写作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养成整洁的好习惯,在申论考场上不会因格式、字谜、标点或卷面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听和读是感受、领悟。也即通过所说的语感培养。语言训练要从听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对语言序列的辨识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语义、品评口头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
说和写是运用技巧的培养。所以要改变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以说写结合作为语言训练的另一个着力点,尤其是说的训练,可以通过口头作文、演讲、辩论、情境对话等形式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
2.要讲究训练方法的多样性、有效性 语言丰富多彩,训练形式也千变万化,要提高训练效率,就要讲究训练方法,就课内训练来说:
(1)背名文陶冶性情
一本语文教材,除几十首诗歌得人人会背外,还有七八篇记叙文,十多篇文言文。这就是你学习的重点目标,一定要瞄准它们。随着课堂学习的进行,熟读成诵,每天早读时,要每课复习加温。比如写事写人的记叙文,有的篇幅难免长一些,但有些篇章格外激动人心,语句感情色彩浓烈,也应成为读背的重点。
(2)选片断重点欣赏
不少课文有这种情况,虽然不便读背全篇,但其中有的片断十分精彩。把它们一一摘取下来,加上个小标题,认真抄录在自己的本子里,时时吟诵,实在是一种语言上的享受。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订本作文通讯,没事的时候看看,把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由于这些语句天天在你脑子里徘徊,说不定哪天就脱口而出这些优美的词句,这个时候,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起来。
(3)关键句必须拿下
在一篇课文里,有两种语句起着关键作用。一是与表达中心有关的句子,二是在记叙与描写过程中十分精彩的句子。理解并牢记这类关键语句,看主语和谓语是如何搭配的,句子是如何表达让读者明了的,从作者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考虑清楚了,那你也就明白如何写才能让别人更加清楚了解你的想法,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当然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总之,提高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要获得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得一篇优秀的文章,得长时间下工夫,既要熟读课本,又要广泛阅读优美的课外读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做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何愁写不出文采飞扬,意趣非凡的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渭源县会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