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素质,因此,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中小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期望能给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培训模式 监督机制 教师培训
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思路。师资培训工作的成败与否是课程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素质,因此,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是造成教师培训实效性不高的一个因素。我国目前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也不一样,直接导致不同地区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对中小学教育中各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的把握、新式教学仪器的应用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但是这种差距在“新课改”的师资培训中没有得到体现,很多的培训内容发达地区的教师早已掌握,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了解的则不多,这种缺乏差异性的培训直接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整体效果较差。
2.传统的培训模式导致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一直延续自上到下的传统模式。这一培训模式导致培训的目标过于抽象、空洞,缺乏清晰、准确的目标定位,参训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培训内容出现“空、虚、玄”现象,随意性强、主观臆想的成分比较多,过多的强调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灌输,脱离了教学实际,缺少可操作性的内容;对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给与有效地帮助。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培训过程和结果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效地评价激励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因为培训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到位,对参训教师没有形成约束力,导致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培训。所以,一些学校的教师不仅没有自己的培训目标,还常常把培训当作一种负担来对待。学校和教师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教师对培训工作也不积极参与,培训的实效性自然就会降低。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1.建立差异化的培训体系。区别对待、差异化培训,殊途同归的多样化教师培训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最有效的途径。重点应从学校实力的强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学校特有的价值理念、教师本身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分。尤其是针对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们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调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搭建教师“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参训对象的受训期望组建有特色的学习团队,以此确保培训活动的系统性、时效性和高效性。
3.提倡教学资源多样化,改革教师培训的方法。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要根据成人实践经验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强的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把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培训方式转变为自学、研讨、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培训中对自己的课程和教学经验做出反思,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拓宽研修视野。
4.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监督机制,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激情。教育部门要建立起教师培训检查评估体系,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教育部门要对教师个人参加培训的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训时间的充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培训的效果作为评价培训和教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后,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把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选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以“国培计划”为标志,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师培训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教育,支持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伟.E-Learning:教师培训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36).
[2]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王超
【关键词】培训模式 监督机制 教师培训
新课改的实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思路。师资培训工作的成败与否是课程改革工作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学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关键看一个学校的教师素质,因此,教育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是造成教师培训实效性不高的一个因素。我国目前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也不一样,直接导致不同地区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对中小学教育中各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的把握、新式教学仪器的应用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但是这种差距在“新课改”的师资培训中没有得到体现,很多的培训内容发达地区的教师早已掌握,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了解的则不多,这种缺乏差异性的培训直接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整体效果较差。
2.传统的培训模式导致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一直延续自上到下的传统模式。这一培训模式导致培训的目标过于抽象、空洞,缺乏清晰、准确的目标定位,参训教师不能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培训内容出现“空、虚、玄”现象,随意性强、主观臆想的成分比较多,过多的强调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灌输,脱离了教学实际,缺少可操作性的内容;对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给与有效地帮助。这种传统的培训模式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终导致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3.培训过程和结果缺乏科学合理的培训考核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效地评价激励制度。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因为培训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到位,对参训教师没有形成约束力,导致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培训。所以,一些学校的教师不仅没有自己的培训目标,还常常把培训当作一种负担来对待。学校和教师对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教师对培训工作也不积极参与,培训的实效性自然就会降低。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
1.建立差异化的培训体系。区别对待、差异化培训,殊途同归的多样化教师培训方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最有效的途径。重点应从学校实力的强弱、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学校特有的价值理念、教师本身的差异等几个方面加以区分。尤其是针对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师一定要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使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在此基础上为教师们铺设一个宏观的学习思路,引导他们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取多种培训模式,调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低效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搭建教师“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给中小学教师提供多次选择的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参训对象的受训期望组建有特色的学习团队,以此确保培训活动的系统性、时效性和高效性。
3.提倡教学资源多样化,改革教师培训的方法。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要根据成人实践经验丰富,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强的特点,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研讨、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实践反思等多种形式,把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培训方式转变为自学、研讨、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能够让教师在培训中对自己的课程和教学经验做出反思,在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拓宽研修视野。
4.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监督机制,激发教师参加培训的激情。教育部门要建立起教师培训检查评估体系,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教育部门要对教师个人参加培训的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培训时间的充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培训的效果作为评价培训和教师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依据。最后,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把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的成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选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以“国培计划”为标志,认真探索和研究教师培训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使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教育,支持教育。
参考文献:
[1]黄伟.E-Learning:教师培训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36).
[2]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河南省襄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