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魔法师,吹着一支长笛,经过一个宁静而又愉快的小镇。他带走了镇里所有的孩子。孩子们对笛声着了迷,跟着魔法师一去不返了。这是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面向秋野》中讲述的一个古老传说。其实,作家本人就是那个魔法师,《面向秋野》正是他吹奏的美妙笛音,被笛音迷住的孩子中,有你、有他、还有我。
  “面向秋野”,据译者张铁夫先生讲,其本意是“和秋天面对面”。这个书名来自书中的一篇同名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帕乌斯托夫斯基通过一次“和秋天面对面”的经历,寻思出这样的道理:作家要想写出好作品,不仅要和“秋天”面对面,更要和所有的“自然”面对面,因为杰作不仅存在于艺术中,还存在于自然界。
  聪颖的读者此时或许已经明白,《面向秋野》并不是一部写景散文集,而是一部“揭秘”作家创作奥秘的书。虽然表面类似的著作并不少见,不过,多是“外行”的文艺理论家们撰写的,总有隔靴搔痒、顾左右而言他之嫌,其干巴巴的文字更是挑战着读者的神经和耐心。偶尔也见到作家们发表的创作谈,又觉得欠缺那么一点点味道、睿智和真诚。直指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的内核和本质,又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让读者茅塞顿开的同时,又让他们感到秋风拂面、温馨惬意,这种诗性和哲性相统一的素质让《面向秋野》的魅力指数直达五颗星。
  不过,对很多青年读者来说,《面向秋野》就像他的作者一样,显得有些面生。其实,这本书的中译本早在1983年就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重版,2008年又推出增补版),并在读书界拥有很高的“美誉度”,有一位作家发自内心地赞美它,说乌氏的这本小册子,既有散文笔触中的细腻,又有随笔那种听之任之的散淡,而且总能用哲人的深邃眼光,在很多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出金光烂烂的宝物。
  这位作家真的读透了《面向秋野》,因为帕乌斯托夫斯基非常欣赏狄德罗的一句话,“艺术的任务是为了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在不平凡中发现平凡的东西”,他进而引申出“在平凡中发现平凡的东西和在不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文学。”可以说,作为一部作家谈作家创作的书,《面向秋野》的确做到了“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同时,译者张铁夫先生传神的译笔更是增加了它的光彩和神韵,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读一读。
其他文献
中国的能源问题己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并取得了很广泛的成果。纵观我国能源的消费历史,油气资源在能源消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油气已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建设所必需的自
美丽富饶的法兰西旖旎多姿,古典与现代并存,物质与精神共进。时装、香水、葡萄酒和雪铁龙汽车风行天下,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合大街引人入胜,文人墨客雨果、莫泊桑和巴尔扎克享誉世界,大思想家卢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影响远播。当然,高傲的法国人回首动荡不安的20世纪,往往会不无伤感地认为法兰西衰落了。不过,他们至少在历史学领域可以因一个伟大的学派和一位史学大师而倍感自豪。这个学派便是广为人知的年鉴学派,
新移民    飞跃加拿大多伦多的上空时朝下看,城区分割有序的“沙盘”中有一只大“眼睛”直瞪着天空。两“片”薄薄的弯月形大楼像眼睑一东一西缓缓裂开,缝隙间的建筑则像深陷眼窝里的巨大“眼球”。这套标新立异的地标式建筑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市政府在两片“眼睑”里,市议会在“眼球”里。多伦多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说法:我们选出来的政府永远处于我们纳税人的审视中,无论这些部门是在分分合合、争争斗斗还是在互相敦促、互
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行业信息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了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银行业是中国最早开始信息化建设,也是最早完成信息
摘 要:Our Town 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的一部得意之作。自诞生以来,它不仅成为美国戏剧史上观众数量最多的一部剧,在中国也曾受到广泛关注。对Our Town的主题解读历来有多种角度,但笔者认为这部戏剧的主题并不是作为一个静止的已完成体被放置在细节之中等待读者的发现,而是一个动态的论证过程,是一个作者在戏剧进行之中发现问题,思索问题并最终自己找到答案,与内心的矛盾取得和解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马里纳·莫尔市,一个10多岁的男孩儿脚穿旱冰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来回滑行,并不时做出一个别扭的造型,而站在台阶的栏杆边、身穿白色长袍的父亲不停地用阿拉伯语朝他喊话。可是,男孩似乎并没有听到父亲对他喊的话,仍然专心地照着旁边两位正在滑旱冰的外国女性边模仿边不时做出一个夸张而变形的动作来。无奈的父亲这次用英语对儿子喊话道:“作为惩罚,我要没收你的旱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