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朗读形式打造“悦读”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节课是我在教学中的第二堂课,由于第一堂课没有设置充分的朗读环节,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深入文本。另外,作品时代久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克服文言文这道难关,还要把自己放在作品中故事的年代里,去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因此,学习本文的难道较大,这也更加凸显了朗读的重要性。
  一、导入(学生齐读引用的三句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作为后世文学的源头,诗经的爱情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书写了人们对爱情的孜孜追求;《采葛》中“一如不见,如三秋兮”表达了对恋人的相思之苦;《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书写了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氓》,去聆听另一段爱情故事。
  二、检查预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匪我愆期乘彼垝垣既见复关犹可说也淇水汤汤靡室劳矣咥其笑矣隰则有泮言笑晏晏
  1.一生起立朗读。
  2.其他学生起立更正。
  3.全班大声齐读,增强记忆。
  三、初读
  1.找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情感。
  2.其他学生按照PPT出示的标准进行评价,再次朗读他认为上一位同学朗读不好的句段。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里说:“此篇层次分明,工于叙事。”诗经长于叙事,铺陈叙述在诗经里叫什么手法?明确:赋。
  那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明确:相爱—结婚—婚变—决绝。请大家再次快速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四、品读
  1.这个故事是以女主人公的口吻来叙述的,在叙述的时候,她对男主人公运用了很多称呼。语言学家戴昭铭说:“称谓,体现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特定身份角色,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这些称呼有什么意义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些称呼,并分析用不同称呼的原因,以及每个称呼背后的情感。
  小组讨论作者变化称呼的原因和体现的情感。
  生:氓、子、复关、尔、士、其。(全班齐读。)
  氓:民,彼此还不太熟悉。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体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之情。
  复关:不见复关和既见复关的区别,体现对男子的无比思念之情。
  尔:你,亲切用语。热恋、结婚。两人非常熟悉,女子对男子的情感又进一层。(女生齐读,体会女主人公此时的情感。)
  士:第三段女子对曾经沉溺于爱情的后悔之情。(女生再次齐读。)第四段女子对男子的变心无比怨恨。(找学生读,其他人评价,再次读。)第五段女子在陈诉自己婚后的苦痛,没有对男子使用任何称呼,体现她已对男子彻底死心。(男生齐读,体会女子的辛劳。)
  其:他。女子已对男子形同陌路,这个称呼已看不出女子对男子有任何的情感,体现了她的决绝。(全班齐读。)
  2.通过这些称呼,可以看出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婚前憨厚老实,婚后自私、变心、冷酷无情。女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呢?明确:纯真善良,勤劳吃苦,毅然决绝。
  小结:男子的变心无情形象和女子的善良勤劳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位女子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所以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五、探究
  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在故事的最后,他不愿再跟男子共度一生,而是决定离开。那离开之后她要走向哪里呢?她之后的命运如何呢?请你根据诗歌的内容来猜想一下,并说明你的理由。(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课堂小结:女性不能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也就无法取得人格的独立、真正的自由。但是,这位女子勇于突破不幸婚姻枷锁的精神还是值得敬佩的。她的不幸命运,本质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风俗,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庸,没有自己的地位。所以即便离开,她也无路可走。所以,要想之后的命运获得转折,还是要靠社会的变革。当然,女子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还是男子的始乱终弃。所以,咱们男生肯定不愿意做这首诗里面的男子,而是要象诗人裴多芬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男生齊读。)女生也要不依附于男生,要有自己独立的地位,正如诗人舒婷所写的《致橡树》。(女生齐读。)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朗读,深入体会女子的情感变化。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深刻品悟了作品情感,课堂效果较好。
  这堂课设置了多个朗读环节,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可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朗读形式的必要性。当然,朗读的形式并不是越多越好,要多而不滥,恰到好处。另外,由于这首诗是文言文,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学生在课前必须充分预习。否则,再好的朗读也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56400)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诗歌鉴赏的前提和关键是理解,也就是真正地去读懂一首诗、一阕词。然而,理解诗歌往往受制于个人的资质秉赋、知识见闻、审美体验、人生阅历等诸多因素,绝非易事。那么,如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诗歌理解水平呢?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质疑。  然而,在实际理解诗歌时,师生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归结原因,大概有三:其一,固执成见,疏于质疑;其二,迷信权威,怯于质疑;其三,依赖网络,惰于质疑。在诗歌阅读中,究竟如
期刊
李商隐年轻时便以文才受令狐楚赏识,可是他却成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属于牛党,而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李商隐在不经意间就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李商隐便长期受到了排挤和诽谤,虽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却终身不得志,最后在寂寞中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七岁。“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其一生最真实最准确的写照。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于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高中生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中解读文本内容,获得感悟,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制作视频,体验生动形象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文本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有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期刊
词分两类,婉约与豪放。人分两种,混沌浊世和清流立世。李清照,宋代著名词作家。本心非为作词,不过抒写心迹。人生跌宕,撰写《金石录》,提出“词,别是一家”。婚姻曾经幸福,奈何国家丧乱;作品曾经浪漫,奈何人生无常。国家丧乱,人生无常,磨砺着居士。向往“易安”,简单心愿;毕竟“清照”,朗映文坛。下面笔者以《醉花阴》为主体文本,从“香”之一字入手,谈谈李清照的婉约词特征。温润女儿香,刚润女儿心。一片女儿情怀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大纲》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规定是:形成坚毅、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对不良影响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和建立的时期,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他们会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
期刊
纵观这几年高考的优秀作文,总是可以看到不少以小小说为体裁的佳作。这些佳作就像是施了魔法般能够深深地攫住阅卷教师的心,从而获得了高分。这些佳作,如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拂向高考考场,为高中的作文考场增添了一股难得的活力。  有人说小小说是“在方寸之间舞蹈”。的确,小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即能够通过生活中微小的一点,在非常有限的篇幅中来透视大千世界、复杂人
期刊
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清汤荞麦面》之所以成为一篇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当代小说,不仅因为母子三人直面困难的感人奋斗故事,更因为文中处处充满的关爱、和谐、温暖的格调和气息,触动了每一位读者内心深处那柔软的情感。文中充满人性的和谐氛围征服了读者,令每一位读者渴望和感动。  一、母子的窘迫忐忑与老板的热情善良  大年夜晚上已过10点,当北海亭面馆就要关门打烊的時候,进店的母子三人是何等的窘迫与忐忑:时间已晚
期刊
在新课标的引领之下,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艺术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引导方法:设疑提问,指引学生探究;游戏竞赛,激励学生探究;角色扮演,助学生切身体会;情境体验,教学生深入探究;归纳总结,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教书必须教心,教心必先知心。”全国优秀教师陈祥书老师提出:“科学艺术的教是为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在目前的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传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通过高效的语文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素养。然而要提高课堂的效果,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面对当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教学宗旨,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其一言一行都会潜
期刊
“细节”虽说是“细微末节”,但绝不简单等同于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神态。细节描写应当是最典型、最精练、最有表现力的细部刻画。细节描写需要我们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下面和大家谈谈记叙文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一、灵活选取细节描写的角度  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深入的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