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想到,2020成了我近些年看书最多的一年。单以册数论,9个月来已经读完40册,好像超过了过去8年每一年的数量。
看书其实是很私人化的事情,看或不看,多看少看,快看慢看,看这看那,套用鲁迅的半句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不少惯于速读的朋友,往往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并且不贪恋书中的细节;当然,也有很多书并不需要细看。
我不看电视,故而看书算是一种主要的消遣。如果是躺在沙发上看书,看倦了睡,睡醒了继续看,则是更好的消遣。除却烹饪和运动,假日里我可以整天如此。
既然是作为消遣,那就必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若干年前开始,我的阅读就转向了非虚构。今年疫病横行,三四月间相应地看了《大流感》《血疫》《世纪的哭泣》等书。这当中以《大流感》为最佳,写了美国如何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不输于欧洲的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从而在1919年大流感期间采取了正确的防疫措施,并且在数年后确认了病毒。书中对当时的隔离和防疫措施有详尽叙述,对比百年后的今天,让人诧异的是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和政客的科学素养反倒不如当年了。
《血疫》的叙事技巧也非常圆熟。在疫苗问世之前,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看书中美国疾控部门专家如何应对感染了这两类病毒的人类和兽类病例,可谓步步惊心。而以艾滋病在美国的出现与蔓延为主题的《世纪的哭泣》虽然在坊间口碑不错,我却看了一半就在多抓鱼上把书卖了——实在是过于琐细,人物太多,看到后面忘了前面。
疫情让美国变成一个令人诧异的国家。疫情在美国暴发之初,呼吸机、口罩等防疫物资长时间匮乏,这在美国前些年“去工业化”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但紧急时刻,政府的物资动员能力比起二战时还是显得差距悬殊。《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提供了很好的对比样本: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威廉·克努森受托于罗斯福总统,凭借自己对美国工业体系的熟悉,按照流水线作业的原理,快速推动全美国的工业转型到军火和军事物资的生产上,从而把战前装备水平二流的美军变身为全球武器最先进、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同时打击两大敌军的强大军队。而书中的“包工头”亨利·凯泽则从修胡佛大坝到造军舰,造出了当时美国各大船厂中数量最多的轻型航母和运输船。像克努森和凯泽这样的人物,既属“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影响了时势。
中东主题是今年我看书的另一个单元,包括了《敌人与邻居》、《瓜分沙洲》。这两种与去年看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圣经与利剑》一道,基本上说清了巴以局势何以演变到如今的地步。除了《瓜分沙洲》翻译得一般、不推荐外,其他三种都值得看。
巴以问题,中国人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敌人與邻居》是目前中文版图书中难得能把1917年《贝尔福宣言》以来这块土地上的百年仇怨写得条理清晰又不枯燥的;尤其有价值的是点明了若以色列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回撤,巴以问题将是无解的——一个个定居点已经深深嵌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并且由封闭的高速公路相连,有军队守卫。实力上完全不对等的巴方没有任何能力迫使以方回撤到1967年边界去,一次次起义均以己方遭受更大的伤亡告终,而民族尊严也不容承认现状。如此则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官方叙事中一直有“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之谓,为什么联合国一再出台要求以色列撤出定居点的决议,为什么奥巴马未能以促成巴以和平协议作为自己总统生涯的圆满终点。
书跟书之间常有“串”起来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的非虚构名著《光荣与梦想》,我开车时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大半。其中有个情节印象很深:20世纪30年代,制片人奥逊·威尔斯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每周制作一部时长一小时的广播剧,周日晚8点播出。当时美国3200万个家庭中有2750万家有收音机。1938年,奥逊·威尔斯决定把H·G·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世界之战》以模拟新闻播报的逼真形式改编为广播剧。
当时德国正威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听众已经习惯于收听插播的重要新闻,因此10月30日播出时,随着剧情细致逼真的演进——“皮尔森教授”描述外星降临物体、播音员发布关于外星人已经歼灭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的消息……以及最后,“唯一幸存的播音员”站在纽约的屋顶向公众描述还能通车的逃亡路径——当广播剧播到32分钟时(虽然播音员中间几次打断演播,表示这只是一出戏),全美各地已有60%的地方广播电台中断了对该节目的直播,提醒听众本故事纯属虚构,而警察也包围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准备在广播剧结束后讯问演员和技术人员。
但此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已经尖叫着冲上街头,呼天抢地,教堂前挤满了哭哭啼啼请求获得赦罪的人们;有人在田间盲目奔跑,有人开车逃难,有人在街上趁火打劫,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挤满了想赶紧买票上车的人,不管去哪儿。
这段轶事也出现在了今年新出的《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中。据科幻迷说,此书标志着世界四大科幻史已经出齐了中文版。H·G·威尔斯是《交错的世界》中给予了重点评介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书中有此待遇的还有爱伦·坡、凡尔纳、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杰克·威廉森等人,当然,还有艾萨克·阿西莫夫。作者詹姆斯·冈恩经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生活的巨变,目睹了人类科技在这近百年中的飞跃,因此有意识地将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与科技演进,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发展作为阐述科幻小说史的背景。此书的另一个有价值之处在于厘清和详述了纷繁复杂的美国科幻小说出版史。对于骨灰级科幻迷来说,20世纪末之前的所有具有一定重要性的科幻作家、作品、杂志都能在本书中查到。
最后,附上我的私人推荐书单(2020版),祝开卷有益。
《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滑铁卢》
《大流感》
《野蛮大陆》
《拼实业》
《在乌苏里的莽林里》
《雅尔塔》
《无敌舰队》
《故土的陌生人》
《威廉·夏伊勒的20世纪之旅》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如果不够读,还有2019年的推荐书单供参考。
《宋徽宗》
《从大都到上都》
《王国与权力》
《汴京之围》
《遥远的桥》
《阿拉伯的劳伦斯》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克里米亚战争》
《哈布斯堡的灭亡》
看书其实是很私人化的事情,看或不看,多看少看,快看慢看,看这看那,套用鲁迅的半句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不少惯于速读的朋友,往往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并且不贪恋书中的细节;当然,也有很多书并不需要细看。
我不看电视,故而看书算是一种主要的消遣。如果是躺在沙发上看书,看倦了睡,睡醒了继续看,则是更好的消遣。除却烹饪和运动,假日里我可以整天如此。
既然是作为消遣,那就必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若干年前开始,我的阅读就转向了非虚构。今年疫病横行,三四月间相应地看了《大流感》《血疫》《世纪的哭泣》等书。这当中以《大流感》为最佳,写了美国如何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不输于欧洲的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从而在1919年大流感期间采取了正确的防疫措施,并且在数年后确认了病毒。书中对当时的隔离和防疫措施有详尽叙述,对比百年后的今天,让人诧异的是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和政客的科学素养反倒不如当年了。
《血疫》的叙事技巧也非常圆熟。在疫苗问世之前,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看书中美国疾控部门专家如何应对感染了这两类病毒的人类和兽类病例,可谓步步惊心。而以艾滋病在美国的出现与蔓延为主题的《世纪的哭泣》虽然在坊间口碑不错,我却看了一半就在多抓鱼上把书卖了——实在是过于琐细,人物太多,看到后面忘了前面。
疫情让美国变成一个令人诧异的国家。疫情在美国暴发之初,呼吸机、口罩等防疫物资长时间匮乏,这在美国前些年“去工业化”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但紧急时刻,政府的物资动员能力比起二战时还是显得差距悬殊。《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一书提供了很好的对比样本: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威廉·克努森受托于罗斯福总统,凭借自己对美国工业体系的熟悉,按照流水线作业的原理,快速推动全美国的工业转型到军火和军事物资的生产上,从而把战前装备水平二流的美军变身为全球武器最先进、能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同时打击两大敌军的强大军队。而书中的“包工头”亨利·凯泽则从修胡佛大坝到造军舰,造出了当时美国各大船厂中数量最多的轻型航母和运输船。像克努森和凯泽这样的人物,既属“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影响了时势。
中东主题是今年我看书的另一个单元,包括了《敌人与邻居》、《瓜分沙洲》。这两种与去年看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圣经与利剑》一道,基本上说清了巴以局势何以演变到如今的地步。除了《瓜分沙洲》翻译得一般、不推荐外,其他三种都值得看。
巴以问题,中国人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敌人與邻居》是目前中文版图书中难得能把1917年《贝尔福宣言》以来这块土地上的百年仇怨写得条理清晰又不枯燥的;尤其有价值的是点明了若以色列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回撤,巴以问题将是无解的——一个个定居点已经深深嵌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并且由封闭的高速公路相连,有军队守卫。实力上完全不对等的巴方没有任何能力迫使以方回撤到1967年边界去,一次次起义均以己方遭受更大的伤亡告终,而民族尊严也不容承认现状。如此则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官方叙事中一直有“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之谓,为什么联合国一再出台要求以色列撤出定居点的决议,为什么奥巴马未能以促成巴以和平协议作为自己总统生涯的圆满终点。
书跟书之间常有“串”起来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的非虚构名著《光荣与梦想》,我开车时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大半。其中有个情节印象很深:20世纪30年代,制片人奥逊·威尔斯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每周制作一部时长一小时的广播剧,周日晚8点播出。当时美国3200万个家庭中有2750万家有收音机。1938年,奥逊·威尔斯决定把H·G·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世界之战》以模拟新闻播报的逼真形式改编为广播剧。
当时德国正威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听众已经习惯于收听插播的重要新闻,因此10月30日播出时,随着剧情细致逼真的演进——“皮尔森教授”描述外星降临物体、播音员发布关于外星人已经歼灭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的消息……以及最后,“唯一幸存的播音员”站在纽约的屋顶向公众描述还能通车的逃亡路径——当广播剧播到32分钟时(虽然播音员中间几次打断演播,表示这只是一出戏),全美各地已有60%的地方广播电台中断了对该节目的直播,提醒听众本故事纯属虚构,而警察也包围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大楼,准备在广播剧结束后讯问演员和技术人员。
但此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已经尖叫着冲上街头,呼天抢地,教堂前挤满了哭哭啼啼请求获得赦罪的人们;有人在田间盲目奔跑,有人开车逃难,有人在街上趁火打劫,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挤满了想赶紧买票上车的人,不管去哪儿。
这段轶事也出现在了今年新出的《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中。据科幻迷说,此书标志着世界四大科幻史已经出齐了中文版。H·G·威尔斯是《交错的世界》中给予了重点评介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书中有此待遇的还有爱伦·坡、凡尔纳、埃德加·赖斯·巴勒斯、杰克·威廉森等人,当然,还有艾萨克·阿西莫夫。作者詹姆斯·冈恩经历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生活的巨变,目睹了人类科技在这近百年中的飞跃,因此有意识地将每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变化与科技演进,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发展作为阐述科幻小说史的背景。此书的另一个有价值之处在于厘清和详述了纷繁复杂的美国科幻小说出版史。对于骨灰级科幻迷来说,20世纪末之前的所有具有一定重要性的科幻作家、作品、杂志都能在本书中查到。
最后,附上我的私人推荐书单(2020版),祝开卷有益。
《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滑铁卢》
《大流感》
《野蛮大陆》
《拼实业》
《在乌苏里的莽林里》
《雅尔塔》
《无敌舰队》
《故土的陌生人》
《威廉·夏伊勒的20世纪之旅》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如果不够读,还有2019年的推荐书单供参考。
《宋徽宗》
《从大都到上都》
《王国与权力》
《汴京之围》
《遥远的桥》
《阿拉伯的劳伦斯》
《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
《克里米亚战争》
《哈布斯堡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