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品牌众多,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时代情结和不同的品牌情结。这些品牌,在一个时代里代表着时尚。
某种程度上,时尚或者时髦并不是所谓的观念,也不是潮流,而只是商品,一种种堆积起来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就是某些有代表性的品牌。
我们的时尚或时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由上海品牌来代表的,这个时间段大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至少50年。在这个时间段里,上海货就是时尚和时髦。
从口腔开始
中国的牙膏生产,一直以上海为多。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有16家工厂及药房兼产三星、白玉、白雪、嫦娥、无敌、金鱼、先施、黑人等24种牌号的牙膏;上世纪40年代,上海牙膏生产厂已有七十八家,年产量4320万支,三星、白玉、无敌、黑人、固齿灵、留兰香、先施等品牌已深受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有生产牙膏的厂家48家,有50多种牌号。此后,牙膏生产厂经过关停并转,到1954年尚剩21家。1956年,全行业合营,又有新的调整。
公私合营中国化学工业社是当时上海重要的牙膏牙粉生产厂家,主要出品三星和白玉牙膏。它的前身是中国化学工业社,由方液仙于1912年创办。方液仙,名傅沆,1893年12月生于上海。方家当时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经营钱庄、典当、南北货业等,据称仅钱庄就设有20多家,是大富人家。他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斐迪中学和上海的教会学校中西书院,读书时喜爱研究化学,跟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德国化验师窦柏烈学习。
1910年前后,上海发生钱庄倒闭风潮,方家未能幸免,仅存三家。方液仙的父亲本打算让方液仙继承家业,但他对经营钱庄不感兴趣,却对当时时尚的境外化妆品很上心,并决定自己研制化妆品。1912年,19岁的方液仙开始筹设中国化学工业社,因父亲强烈反对,自然不提供资金,他的母亲却拿出私房钱给他作为启动资金。他购置了一些简单设备,在家中开设了一个小厂,亲自带着几个工人和学徒生产雪花膏、白玉霜、生发油、花露水、牙粉等。当时他已有品牌意识,统一命名为三星牌,取“福、禄、寿”三星之意。虽艰难起步,却因洋货泛滥,终致停产。不过,他生产的牙粉,被证实是中国最早的国产洁齿商品,时间就是1912年。
1915年,方液仙想扩大生产。他争取到了舅父李云书的投资,在重庆路租了三间厂房,增加设备,聘请经理和推销员,增加生产果子露、皮鞋油等产品。但仍是连年亏损。1919年,五四运动,全国抵制洋货,他的产品借此打开销路,开始盈利。在这种情形下,他的四叔方季扬——上海钱业巨擘,也投资入股,将工业社改组为无限公司,方季扬任董事长,方液仙任总经理,生产规模又有了扩大。
1922年,方液仙为适应市场需要,仿照美国丝带牌牙膏的配方和包装,试制牙膏。牙膏仿制出来了,却没有牙膏管,国内没有生产,几经周折,方从薛路登洋行进口。第二年,最早的国产牙膏三星牌诞生了。
说到广告,方液仙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规定用营业额的千分之三作为广告费,并专门成立广告科,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也曾在他的广告科供职过。
民国时有一部有名的电影《三星伴月》,就是由中国化学工业社投资,由上海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主演是“金嗓子”周璇,她在里面还唱了主题歌《何日君再来》。而《三星伴月》中的“三星”,就是方液仙的“三星牌”产品的冠名。
方液仙做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报纸、墙栏、广播、霓虹灯外,还做路牌广告,在沪杭、沪宁铁路沿线都制作了大型的广告牌,而且还组织了“国货广告旅行团”,长年奔波,从上海到西安、四川,甚至到云南,每到一处,都竖立他们的路牌广告。由于广告的作用,当时的三星牙膏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东南亚,甚至连非洲都有售。
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为了生存,中国化学工业社向美国政府注册,改为美商美联实业公司。太平洋战事爆发,日美敌对,“美联实业公司”成为日军“敌产”,被日军军管。军管三年中,日军大肆劫夺,将2万箱原料油脂和成品肥皂以及数量众多的牙膏强行运走。由于不愿与汪伪合作,1940年7月25日,方液仙被暗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学工业社仍然存在并得到了发展。1953年,工业社改进推出的“白玉”牙膏成为继三星牙膏后的一颗新星,它采用天然水果香味,于当年9月投入市场,受到欢迎,。
1958年,上海市将有关化妆品厂和药物厂生产的牙膏全部并入中国化学工业社,改名为上海牙膏厂,成为上海独家生产牙膏的专业厂,产品有三星、白玉、中华、留兰香、固齿灵、黑白等40余种,并对中华、白玉牌牙膏的膏体配方和香型作了改进,使中华牙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白玉牙膏被轻工业部作为样板牙膏,在全国各牙膏厂推广。据称,当时该厂牙膏产量占全国的70%。
面子上的事
古代的女子,轻启樱桃小口,用一片类似玫瑰花瓣样的红纸轻轻一抿,在嘴唇上留下一点红,可谓是生活中的“中国意境”,令人无限遐想。
我国传统化妆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不少,有不少人专门研究。但现代工业意义上的化妆品,是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才开始流入的。清咸丰初年(1851年),上海小东门开设了老最香,主要经营香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化妆品业发展较快,至抗日战争前夕,已有作坊和工厂100余家,不少前店后场,产销一体。上世纪30年代后,上海化妆品所用商标有双妹牌、三星牌、无敌牌、美星牌等80余种,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有百雀羚香脂(冷霜)、金刚钻头蜡、明星花露水等。
清光绪年间,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在香港一家德建洋行经营药品,得到英籍药剂师的赏识,教他学习英文及配药知识。后来,冯福田感觉到中国化妆品市场极有潜力,于是弄来一张花露水的配方,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反复试验,生产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花露水,取名“双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冯福田用两万银元在香港买下一间民房和设备,创立了广生行。建厂初期,一切原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那时,冯福田的推销只能靠走街串巷的货郎担吆喝。1903年,广生行为了打开销路,在上海成立了发行所。1909年,冯福田与友人林寿庭、梁应权等共同出资20万银元将广生行改组,更名为广生行有限公司。 广生行当年的广告很有特色。1910年,上海广生行在南京路475号隆重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减价酬宾活动,推出了双妹花露水和其他几种香水。广生行第一代经理林炜南首先在《申报》上做双妹化妆品广告,接着又策划制作广告牌。当时想找两个女模特做广告,没有人愿意,他于是找了两个长相秀气的男士,让他们男扮女装拍摄了照片,聘请画家关蕙农完成早期的双妹牌月份牌广告画。直到上世纪30年代,他才另外找到两个少女拍摄双妹形象广告。
1915年,由中国农商部举办的全国商品展销会,双妹化妆品作为生活用品,以新颖独特的魅力荣获特等奖。当时,黎元洪亲笔题词:“尽态极妍,材美工巧”。1930年,广生行在上海东北角的塘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上海厂。1937年,双妹牌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牙粉、果子露等9个品种经上海市国货陈列馆发给国货证明书沪字第七十六号,确认为国货。
解放后,广生行上海厂经过清理评估,实有财产重估增值额为9.16亿元人民币(旧币)。当时的广生行上海厂生产也不错,以1953年1月至10月为例,广生行上海厂接受国家任务,双妹牌雪花膏产量为1.4万打,销量为1.3万打,包销合约为1万打,包销交货为1.2万打。
1956年,上海全面实行公私合营。同年7月起,相继有24家私营企业并入广生行上海厂,厂名更改为公私合营广生行制造厂,继续生产双妹牌化妆品,品种有花露水、雪花膏、生发油、生发蜡、牙膏、果子露、果子油、鞋粉糕、爽身粉、粉底霜、唇膏、胭脂等。后来,公私合营广生行制造厂更名为上海家化。
香皂味、肥皂味
小时候生活的村里,前面有一个池塘,夏天,池塘水满了,周边的石阶上挤满了洗衣服的妇女和玩水的孩子。这些石阶长时间经水的抚摸和衣服的搓揉,已变得十分光洁,我们自然喜欢在这里玩乐。当时,我们洗衣服所用的是“洋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肥皂,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仍称洋碱。
这个记忆有些遥远了。
笔者收集到的上世纪50年代的广告和样本中,有关上海肥皂和香皂产品的40多种,是当时上海肥皂行业及产品的最好见证。事实上,上海生产的现代肥皂一直占据着中国肥皂市场的大部分。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上海有英国礼和皂进口。清末,日商积善洋行在上海生产的家用粗皂上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董甫卿在上海创办裕茂皂厂,生产双喜、狮球牌洗衣皂。当时的华商皂厂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专门技术人才,质量不能与外商竞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商盘门在上海徐家汇创设固本肥皂厂,最早生产各种香皂,知名的有固本香皂、特等檀香皂。
1915年,陈志廉创设华丰香皂厂,生产麒麟牌香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洗衣皂供不应求,上海继有丰泰、汇中制皂厂及中国化学工业社等厂投入生产,但产品质量仍不及洋货。1919年,上海市场上已有洗衣皂68种。1921年,五洲药房总经理项松茂以白银20余万两盘进德商的固本皂厂,改名为五洲固本皂药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制肥皂厂,其全部设备均从德国运来。
1923年,英国肥皂托拉斯利华兄弟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中国肥皂公司”登记注册,在上海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四楼设立事务所,在杨树浦路沿江一带购置土地建造厂房,1925年正式生产祥茂、北忌、绍昌牌洗衣皂,当年产量为23万余箱。但因祥茂皂含脂肪酸少,水分多,容易缩变,在市场上敌不过五洲固本皂。
前面提到的方液仙创办的中国化学工业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成为上海最大的日用化学品工厂。到上世纪30年代,其产品已扩大到牙膏、肥皂、蚊香、化妆品、调味品、化工原料和玻璃器皿等七大类两百多种规格品种,其中,以三星牙膏、三星蚊香、金鸡香皂、箭刀肥皂最为著名。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制皂工厂增至48家,但大部分陷于半开工状态,月产量11万箱。1952年6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创建于1923年的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名为中国肥皂公司。此后,陆续并入南阳肥皂厂等五家小型肥皂厂,1955年7月1日更名为上海制皂厂。1954年,上海有10家肥皂厂,肥皂产品有伞牌、日光、祥茂、工农、美国、箭刀、兰花等15种牌号;香皂有天鹅、玉叶、月宫檀香及玉叶香药皂等。
1956年,五洲固本肥皂厂投产天鹅香皂,采用牛羊油、椰子油作为主体原料,并配入名贵的天然白兰花香精和护肤成分,生产具有美容护肤双重功效、皂性中和、适合女性和婴儿使用的高档香皂。1956年起,五洲固本肥皂厂用国产香精配制出与进口皂类似的力士香皂香精,先后研制投产玉叶香药皂、锦花香皂、月宫檀香皂和迎春香皂等新产品。
由这个简单的流水账,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小香皂,大历史”?一块小小的香皂,见证人们生活的变迁和不平凡。
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国产品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均有生产,有笔者收集到的图片为证。这些上海肥皂业广告,大多来源于一册1956年8月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编印的《上海市肥皂工业产品样本》,横16开。《样本》中无文字说明,不知是否被原收集者撕去了还是本身就没有,仅有的一页《小启》,因是当时上海肥皂业产品的重要见证,照录如下:
本刊编印于五六年二季度,内列各种产品,皆系当时情况所编订,但迄今在品种、花色及规格等各方面已有了新的增加和改进。现将新增品种与修改内容分述于下,以便选购。
(一)扩大品种:月宫檀香皂、三色友谊香皂、特大白丽香皂、锦花香皂、玉叶香皂、天鹅香皂、双蝶香皂、儿童香皂、玩具香皂、青年香皂、鲜花香皂、水子香皂、迎春香皂、小力士香皂、小新华香皂、人人洗衣皂粉、大小保健药皂、玉叶皂片。(二)缩减品种:白雪香皂、八合一香皂、红星香精皂、黄色檀香皂、嫩美香皂、大小工农皂、亨利肥皂、亨利兰花皂、中性皂片、万金药皂、四季药皂、大华海水软皂、各种工业皂。(三)改变包装及规格:蜂花檀香皂、裕华超等檀香皂、梅蜂檀香皂、洁民香皂、固本香皂、大小美丽香皂、椰子香皂、留兰香皂、中央檀香皂。
某种程度上,时尚或者时髦并不是所谓的观念,也不是潮流,而只是商品,一种种堆积起来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就是某些有代表性的品牌。
我们的时尚或时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由上海品牌来代表的,这个时间段大约从上世纪3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至少50年。在这个时间段里,上海货就是时尚和时髦。
从口腔开始
中国的牙膏生产,一直以上海为多。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有16家工厂及药房兼产三星、白玉、白雪、嫦娥、无敌、金鱼、先施、黑人等24种牌号的牙膏;上世纪40年代,上海牙膏生产厂已有七十八家,年产量4320万支,三星、白玉、无敌、黑人、固齿灵、留兰香、先施等品牌已深受欢迎;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有生产牙膏的厂家48家,有50多种牌号。此后,牙膏生产厂经过关停并转,到1954年尚剩21家。1956年,全行业合营,又有新的调整。
公私合营中国化学工业社是当时上海重要的牙膏牙粉生产厂家,主要出品三星和白玉牙膏。它的前身是中国化学工业社,由方液仙于1912年创办。方液仙,名傅沆,1893年12月生于上海。方家当时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经营钱庄、典当、南北货业等,据称仅钱庄就设有20多家,是大富人家。他少年时就读于宁波斐迪中学和上海的教会学校中西书院,读书时喜爱研究化学,跟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德国化验师窦柏烈学习。
1910年前后,上海发生钱庄倒闭风潮,方家未能幸免,仅存三家。方液仙的父亲本打算让方液仙继承家业,但他对经营钱庄不感兴趣,却对当时时尚的境外化妆品很上心,并决定自己研制化妆品。1912年,19岁的方液仙开始筹设中国化学工业社,因父亲强烈反对,自然不提供资金,他的母亲却拿出私房钱给他作为启动资金。他购置了一些简单设备,在家中开设了一个小厂,亲自带着几个工人和学徒生产雪花膏、白玉霜、生发油、花露水、牙粉等。当时他已有品牌意识,统一命名为三星牌,取“福、禄、寿”三星之意。虽艰难起步,却因洋货泛滥,终致停产。不过,他生产的牙粉,被证实是中国最早的国产洁齿商品,时间就是1912年。
1915年,方液仙想扩大生产。他争取到了舅父李云书的投资,在重庆路租了三间厂房,增加设备,聘请经理和推销员,增加生产果子露、皮鞋油等产品。但仍是连年亏损。1919年,五四运动,全国抵制洋货,他的产品借此打开销路,开始盈利。在这种情形下,他的四叔方季扬——上海钱业巨擘,也投资入股,将工业社改组为无限公司,方季扬任董事长,方液仙任总经理,生产规模又有了扩大。
1922年,方液仙为适应市场需要,仿照美国丝带牌牙膏的配方和包装,试制牙膏。牙膏仿制出来了,却没有牙膏管,国内没有生产,几经周折,方从薛路登洋行进口。第二年,最早的国产牙膏三星牌诞生了。
说到广告,方液仙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规定用营业额的千分之三作为广告费,并专门成立广告科,著名的漫画家张乐平也曾在他的广告科供职过。
民国时有一部有名的电影《三星伴月》,就是由中国化学工业社投资,由上海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主演是“金嗓子”周璇,她在里面还唱了主题歌《何日君再来》。而《三星伴月》中的“三星”,就是方液仙的“三星牌”产品的冠名。
方液仙做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报纸、墙栏、广播、霓虹灯外,还做路牌广告,在沪杭、沪宁铁路沿线都制作了大型的广告牌,而且还组织了“国货广告旅行团”,长年奔波,从上海到西安、四川,甚至到云南,每到一处,都竖立他们的路牌广告。由于广告的作用,当时的三星牙膏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东南亚,甚至连非洲都有售。
抗战期间,上海沦为“孤岛”,为了生存,中国化学工业社向美国政府注册,改为美商美联实业公司。太平洋战事爆发,日美敌对,“美联实业公司”成为日军“敌产”,被日军军管。军管三年中,日军大肆劫夺,将2万箱原料油脂和成品肥皂以及数量众多的牙膏强行运走。由于不愿与汪伪合作,1940年7月25日,方液仙被暗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学工业社仍然存在并得到了发展。1953年,工业社改进推出的“白玉”牙膏成为继三星牙膏后的一颗新星,它采用天然水果香味,于当年9月投入市场,受到欢迎,。
1958年,上海市将有关化妆品厂和药物厂生产的牙膏全部并入中国化学工业社,改名为上海牙膏厂,成为上海独家生产牙膏的专业厂,产品有三星、白玉、中华、留兰香、固齿灵、黑白等40余种,并对中华、白玉牌牙膏的膏体配方和香型作了改进,使中华牙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白玉牙膏被轻工业部作为样板牙膏,在全国各牙膏厂推广。据称,当时该厂牙膏产量占全国的70%。
面子上的事
古代的女子,轻启樱桃小口,用一片类似玫瑰花瓣样的红纸轻轻一抿,在嘴唇上留下一点红,可谓是生活中的“中国意境”,令人无限遐想。
我国传统化妆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不少,有不少人专门研究。但现代工业意义上的化妆品,是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后才开始流入的。清咸丰初年(1851年),上海小东门开设了老最香,主要经营香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化妆品业发展较快,至抗日战争前夕,已有作坊和工厂100余家,不少前店后场,产销一体。上世纪30年代后,上海化妆品所用商标有双妹牌、三星牌、无敌牌、美星牌等80余种,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有百雀羚香脂(冷霜)、金刚钻头蜡、明星花露水等。
清光绪年间,广东南海人冯福田在香港一家德建洋行经营药品,得到英籍药剂师的赏识,教他学习英文及配药知识。后来,冯福田感觉到中国化妆品市场极有潜力,于是弄来一张花露水的配方,用自己所学的技术反复试验,生产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花露水,取名“双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冯福田用两万银元在香港买下一间民房和设备,创立了广生行。建厂初期,一切原料都是从日本进口的。那时,冯福田的推销只能靠走街串巷的货郎担吆喝。1903年,广生行为了打开销路,在上海成立了发行所。1909年,冯福田与友人林寿庭、梁应权等共同出资20万银元将广生行改组,更名为广生行有限公司。 广生行当年的广告很有特色。1910年,上海广生行在南京路475号隆重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减价酬宾活动,推出了双妹花露水和其他几种香水。广生行第一代经理林炜南首先在《申报》上做双妹化妆品广告,接着又策划制作广告牌。当时想找两个女模特做广告,没有人愿意,他于是找了两个长相秀气的男士,让他们男扮女装拍摄了照片,聘请画家关蕙农完成早期的双妹牌月份牌广告画。直到上世纪30年代,他才另外找到两个少女拍摄双妹形象广告。
1915年,由中国农商部举办的全国商品展销会,双妹化妆品作为生活用品,以新颖独特的魅力荣获特等奖。当时,黎元洪亲笔题词:“尽态极妍,材美工巧”。1930年,广生行在上海东北角的塘山路设广生行有限公司上海厂。1937年,双妹牌雪花膏、生发油、花露水、牙粉、果子露等9个品种经上海市国货陈列馆发给国货证明书沪字第七十六号,确认为国货。
解放后,广生行上海厂经过清理评估,实有财产重估增值额为9.16亿元人民币(旧币)。当时的广生行上海厂生产也不错,以1953年1月至10月为例,广生行上海厂接受国家任务,双妹牌雪花膏产量为1.4万打,销量为1.3万打,包销合约为1万打,包销交货为1.2万打。
1956年,上海全面实行公私合营。同年7月起,相继有24家私营企业并入广生行上海厂,厂名更改为公私合营广生行制造厂,继续生产双妹牌化妆品,品种有花露水、雪花膏、生发油、生发蜡、牙膏、果子露、果子油、鞋粉糕、爽身粉、粉底霜、唇膏、胭脂等。后来,公私合营广生行制造厂更名为上海家化。
香皂味、肥皂味
小时候生活的村里,前面有一个池塘,夏天,池塘水满了,周边的石阶上挤满了洗衣服的妇女和玩水的孩子。这些石阶长时间经水的抚摸和衣服的搓揉,已变得十分光洁,我们自然喜欢在这里玩乐。当时,我们洗衣服所用的是“洋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肥皂,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仍称洋碱。
这个记忆有些遥远了。
笔者收集到的上世纪50年代的广告和样本中,有关上海肥皂和香皂产品的40多种,是当时上海肥皂行业及产品的最好见证。事实上,上海生产的现代肥皂一直占据着中国肥皂市场的大部分。
清咸丰十年(1860年),上海有英国礼和皂进口。清末,日商积善洋行在上海生产的家用粗皂上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董甫卿在上海创办裕茂皂厂,生产双喜、狮球牌洗衣皂。当时的华商皂厂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专门技术人才,质量不能与外商竞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德商盘门在上海徐家汇创设固本肥皂厂,最早生产各种香皂,知名的有固本香皂、特等檀香皂。
1915年,陈志廉创设华丰香皂厂,生产麒麟牌香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洗衣皂供不应求,上海继有丰泰、汇中制皂厂及中国化学工业社等厂投入生产,但产品质量仍不及洋货。1919年,上海市场上已有洗衣皂68种。1921年,五洲药房总经理项松茂以白银20余万两盘进德商的固本皂厂,改名为五洲固本皂药厂,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制肥皂厂,其全部设备均从德国运来。
1923年,英国肥皂托拉斯利华兄弟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中国肥皂公司”登记注册,在上海外滩18号麦加利银行四楼设立事务所,在杨树浦路沿江一带购置土地建造厂房,1925年正式生产祥茂、北忌、绍昌牌洗衣皂,当年产量为23万余箱。但因祥茂皂含脂肪酸少,水分多,容易缩变,在市场上敌不过五洲固本皂。
前面提到的方液仙创办的中国化学工业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成为上海最大的日用化学品工厂。到上世纪30年代,其产品已扩大到牙膏、肥皂、蚊香、化妆品、调味品、化工原料和玻璃器皿等七大类两百多种规格品种,其中,以三星牙膏、三星蚊香、金鸡香皂、箭刀肥皂最为著名。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制皂工厂增至48家,但大部分陷于半开工状态,月产量11万箱。1952年6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创建于1923年的英商中国肥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改名为中国肥皂公司。此后,陆续并入南阳肥皂厂等五家小型肥皂厂,1955年7月1日更名为上海制皂厂。1954年,上海有10家肥皂厂,肥皂产品有伞牌、日光、祥茂、工农、美国、箭刀、兰花等15种牌号;香皂有天鹅、玉叶、月宫檀香及玉叶香药皂等。
1956年,五洲固本肥皂厂投产天鹅香皂,采用牛羊油、椰子油作为主体原料,并配入名贵的天然白兰花香精和护肤成分,生产具有美容护肤双重功效、皂性中和、适合女性和婴儿使用的高档香皂。1956年起,五洲固本肥皂厂用国产香精配制出与进口皂类似的力士香皂香精,先后研制投产玉叶香药皂、锦花香皂、月宫檀香皂和迎春香皂等新产品。
由这个简单的流水账,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小香皂,大历史”?一块小小的香皂,见证人们生活的变迁和不平凡。
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国产品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均有生产,有笔者收集到的图片为证。这些上海肥皂业广告,大多来源于一册1956年8月上海日用化学品工业同业公会筹备会编印的《上海市肥皂工业产品样本》,横16开。《样本》中无文字说明,不知是否被原收集者撕去了还是本身就没有,仅有的一页《小启》,因是当时上海肥皂业产品的重要见证,照录如下:
本刊编印于五六年二季度,内列各种产品,皆系当时情况所编订,但迄今在品种、花色及规格等各方面已有了新的增加和改进。现将新增品种与修改内容分述于下,以便选购。
(一)扩大品种:月宫檀香皂、三色友谊香皂、特大白丽香皂、锦花香皂、玉叶香皂、天鹅香皂、双蝶香皂、儿童香皂、玩具香皂、青年香皂、鲜花香皂、水子香皂、迎春香皂、小力士香皂、小新华香皂、人人洗衣皂粉、大小保健药皂、玉叶皂片。(二)缩减品种:白雪香皂、八合一香皂、红星香精皂、黄色檀香皂、嫩美香皂、大小工农皂、亨利肥皂、亨利兰花皂、中性皂片、万金药皂、四季药皂、大华海水软皂、各种工业皂。(三)改变包装及规格:蜂花檀香皂、裕华超等檀香皂、梅蜂檀香皂、洁民香皂、固本香皂、大小美丽香皂、椰子香皂、留兰香皂、中央檀香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