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纪律管理一直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首要做好的工作,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的新常态下,中职课堂纪律管理难度加大,如何对中职课堂纪律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中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课堂纪律及课堂纪律管理特点及原因,提出了中职课堂纪律有效管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中职课堂纪律;有效管理;策略
一、 问题的起因
(一) 中职课堂学生纪律特点
中职生自新生入学到两年后离校,学生的纪律有一定的变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课堂上能够认真努力听讲,能够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经一个月熟悉学习后,纪律开始出现散漫,上课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沉迷网络等现象逐渐增多,晚自习没有安排老师进班辅导时,学生更是放任自我,无心向学,两节课的晚自习如果不能玩手机,则学生如坐针毡。
学习上,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加上中职的学习的职业教育学习,学习方式跟初高中不同,没有升学压力,更没有老师时刻盯着学生督促学习,学习方式较为宽松。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越学越难,越难越不学,晚自习无所事事。
(二) 课堂纪律管理特点
中职课堂纪律管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循环反复,起不到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管理方式:
1. 强制严管
强制性管理的方式并非所有老师都能起效。对于控制型风格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管理课堂纪律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多数学生迫于老师威严,纪律上会有所收敛。控制型的老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上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方式强硬,稍一疏忽不注意,遇到问题处理时就可能简单粗暴,碰到性急、脾气倔的学生就极易引起肢体冲突。
2. 以卡学业成绩或毕业证来“镇压”中职学生的纪律
以成绩或毕业证来“镇压”中职学生的违纪,对于乖顺听话的学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较顽皮的学生,他们并不在乎成绩的多少,对成绩好坏无所谓。其原因在于中职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不像初、高中那样重视。加上考试形式是科任老师自主命题考试,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使得学生不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原因是中职学校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就是中职学校的宝,求学生来就读,因而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毕业证获得的管理比较宽松,学生只要坚持在学校读完两年,一年实习期结束后,毕业证一般都能够按时获得,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成绩和毕业证的无所谓态度。
3. 以纪律处分制度来强压
纪律处分制度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旷课的学生,旷课节数达到一定程度,则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在班级进行公示,以起到严肃校风校纪,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然而,对于生存维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没有学生学校就不再存在,学生对于学校就如衣食父母,学校是求着学生来学习,巩固率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所以,对于学生的违纪,多以劝导,批评教育为主,除非学生实在是屡教不改,严重违反纪律。
二、 原因分析
(一) 学生的内在需要未获得满足
马斯洛把人的内在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尊重、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理解和尊重。
中职生在中职以前的学习中,由于基础较差,成绩不够理想,较少得到老师的关注,而在家庭中,由于多数中职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父母为生计奔波,加上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更有好些留守儿童,更是跟父母一年难以见上几次面。他们缺少了来自父母、老师的关爱,多数向同伴寻求归属。
(二) 中职学生急需职业方向的指导
步入中职后,学生没有了外在的学习压力。在学习上,也不再像初中学习那样每节课都会有老师下班辅导,学习环境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学习及认识不足,对两年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前景不明朗,对所学习的专业不了解,缺少专业认同感。对学生就业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容易迷茫,没有学习目标,难以调动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更趋向于玩手机聊QQ微信等。
(三) 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冲击
一是碎片化知识的冲击。学生在网络里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的洗礼,对问题的思考和认知倾向于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学生学习、做事的专注度、耐受力也下降,这使得中职生在课堂学习中,更难以集中精神投入学习,甚至看到文字稍多的课本就已烦躁。二是自媒体的流行。多种自媒体平台如QQ、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改变了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交,沉溺于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
(四) 教師本身管理能力
教师本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的好坏。
一是教师的情绪管理。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课堂纪律就难以管理得好。教师情绪阴晴不定,学生就无所适应,课堂容易失控。老师就不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二是教师对本职业的态度。教师对本职业的态度也对课堂纪律管理有所影响。热爱本职业,则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但是若本身对教师这一行业不喜欢,则会对本职工作更容易产生倦怠,容易得过且过。
三是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得好,学生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能够逐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充实,投入,感觉时间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教学组织得不好,那么课堂教学秩序容易打乱,学生容易走神。课堂纪律也就容易混乱。
三、 中职课堂纪律有效管理策略
(一) 关爱、激励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中职生缺乏关爱,目标迷茫,他们内心里渴望得到师长的关爱、理解,渴望得到师长和同伴的认可。他们犹如一匹匹奔腾的野马,但是因为缺乏引导,他们盲目冲突囿于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内心犹如一个小宇宙,需要激励爆发出他们的能量。因此,中职课堂纪律的管理,“管”只是治标,治本还在“育”。真心地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与学生共成长,中职课堂纪律才能够真正地有效。
(二) 提高教师本身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主导者。教师本身的管理能力最能征服学生。管理好自我情绪,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才能信服教师,服从教师管理。
(三) 人情化管理
多年的教学课堂纪律管理实践,跟学生打交道,能在关爱、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开导,学生更能够信其师,亲其道。若是对学生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根本就听不进耳。大道理学生懂,学生更不愿意听各种训诫,他们从小到大听到的训诫够多了。一味训诫学生说:不能、不要、不允许、学生感觉不到人情味,没有情意在,很难接受教导,但是换种方式,跟学生讲情义,用人情化管理,学生就会从心里认同老师,接受教导。
(四) 给学生分派任务
有句话说,要想改变一种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种行为来替代。中职的宽松、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下,中职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再习惯于听课学习,加上知识基础较差,如果像初高中那样用讲授法来授课,学生往往会睡觉或者玩手机。那么要改变学生玩手机睡觉的行为,就要另给学生安排任务。使学生在上课时有事可做。给学生分派力所能及的任务。将课堂活动丰富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课提问、做练习、做项目等都可以积极调动学生。
(五) 同伴教育
在与同伴的互动社会交往中,中职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自己的是非观。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等还不够成熟,存在片面性,甚至极端。因此,中职生在遇到问题时,一方面他们考虑的出发点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角度判断是非曲直,不会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处理问题时,内心里渴望得到同伴、师长的认可,因此,中职生更重视同伴间的关系,更容易对同伴产生信任。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2](美)琳达·阿尔伯特.合作纪律:课堂管理指南(第三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3]张聪.浅谈中职学校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J].文学教育,2016,(5):125.
关键词:中职课堂纪律;有效管理;策略
一、 问题的起因
(一) 中职课堂学生纪律特点
中职生自新生入学到两年后离校,学生的纪律有一定的变化,其主要特点如下:
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课堂上能够认真努力听讲,能够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经一个月熟悉学习后,纪律开始出现散漫,上课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沉迷网络等现象逐渐增多,晚自习没有安排老师进班辅导时,学生更是放任自我,无心向学,两节课的晚自习如果不能玩手机,则学生如坐针毡。
学习上,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加上中职的学习的职业教育学习,学习方式跟初高中不同,没有升学压力,更没有老师时刻盯着学生督促学习,学习方式较为宽松。随着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入,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越学越难,越难越不学,晚自习无所事事。
(二) 课堂纪律管理特点
中职课堂纪律管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循环反复,起不到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管理方式:
1. 强制严管
强制性管理的方式并非所有老师都能起效。对于控制型风格的老师,用这样的方式管理课堂纪律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多数学生迫于老师威严,纪律上会有所收敛。控制型的老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上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方式强硬,稍一疏忽不注意,遇到问题处理时就可能简单粗暴,碰到性急、脾气倔的学生就极易引起肢体冲突。
2. 以卡学业成绩或毕业证来“镇压”中职学生的纪律
以成绩或毕业证来“镇压”中职学生的违纪,对于乖顺听话的学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较顽皮的学生,他们并不在乎成绩的多少,对成绩好坏无所谓。其原因在于中职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不像初、高中那样重视。加上考试形式是科任老师自主命题考试,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使得学生不重视学习。另一方面原因是中职学校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境,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就是中职学校的宝,求学生来就读,因而对学生学业成绩和毕业证获得的管理比较宽松,学生只要坚持在学校读完两年,一年实习期结束后,毕业证一般都能够按时获得,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成绩和毕业证的无所谓态度。
3. 以纪律处分制度来强压
纪律处分制度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旷课的学生,旷课节数达到一定程度,则给予相应的处分,并在班级进行公示,以起到严肃校风校纪,教育其他学生的作用。然而,对于生存维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没有学生学校就不再存在,学生对于学校就如衣食父母,学校是求着学生来学习,巩固率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所以,对于学生的违纪,多以劝导,批评教育为主,除非学生实在是屡教不改,严重违反纪律。
二、 原因分析
(一) 学生的内在需要未获得满足
马斯洛把人的内在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尊重、归属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理解和尊重。
中职生在中职以前的学习中,由于基础较差,成绩不够理想,较少得到老师的关注,而在家庭中,由于多数中职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父母为生计奔波,加上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学习指导,更有好些留守儿童,更是跟父母一年难以见上几次面。他们缺少了来自父母、老师的关爱,多数向同伴寻求归属。
(二) 中职学生急需职业方向的指导
步入中职后,学生没有了外在的学习压力。在学习上,也不再像初中学习那样每节课都会有老师下班辅导,学习环境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学习及认识不足,对两年后即将从事的职业前景不明朗,对所学习的专业不了解,缺少专业认同感。对学生就业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容易迷茫,没有学习目标,难以调动学习的内动力。所以更趋向于玩手机聊QQ微信等。
(三) 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冲击
一是碎片化知识的冲击。学生在网络里长期接受碎片化知识的洗礼,对问题的思考和认知倾向于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学生学习、做事的专注度、耐受力也下降,这使得中职生在课堂学习中,更难以集中精神投入学习,甚至看到文字稍多的课本就已烦躁。二是自媒体的流行。多种自媒体平台如QQ、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改变了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社交,沉溺于手机网络中难以自拔。
(四) 教師本身管理能力
教师本身的课堂纪律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纪律的好坏。
一是教师的情绪管理。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课堂纪律就难以管理得好。教师情绪阴晴不定,学生就无所适应,课堂容易失控。老师就不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
二是教师对本职业的态度。教师对本职业的态度也对课堂纪律管理有所影响。热爱本职业,则教师在遇到问题时会更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但是若本身对教师这一行业不喜欢,则会对本职工作更容易产生倦怠,容易得过且过。
三是教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得好,学生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导能够逐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充实,投入,感觉时间会一下子就过去了。但是教学组织得不好,那么课堂教学秩序容易打乱,学生容易走神。课堂纪律也就容易混乱。
三、 中职课堂纪律有效管理策略
(一) 关爱、激励学生,与学生共成长
中职生缺乏关爱,目标迷茫,他们内心里渴望得到师长的关爱、理解,渴望得到师长和同伴的认可。他们犹如一匹匹奔腾的野马,但是因为缺乏引导,他们盲目冲突囿于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内心犹如一个小宇宙,需要激励爆发出他们的能量。因此,中职课堂纪律的管理,“管”只是治标,治本还在“育”。真心地关爱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与学生共成长,中职课堂纪律才能够真正地有效。
(二) 提高教师本身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主导者。教师本身的管理能力最能征服学生。管理好自我情绪,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学生才能信服教师,服从教师管理。
(三) 人情化管理
多年的教学课堂纪律管理实践,跟学生打交道,能在关爱、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开导,学生更能够信其师,亲其道。若是对学生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根本就听不进耳。大道理学生懂,学生更不愿意听各种训诫,他们从小到大听到的训诫够多了。一味训诫学生说:不能、不要、不允许、学生感觉不到人情味,没有情意在,很难接受教导,但是换种方式,跟学生讲情义,用人情化管理,学生就会从心里认同老师,接受教导。
(四) 给学生分派任务
有句话说,要想改变一种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另一种行为来替代。中职的宽松、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下,中职生在课堂上已经不再习惯于听课学习,加上知识基础较差,如果像初高中那样用讲授法来授课,学生往往会睡觉或者玩手机。那么要改变学生玩手机睡觉的行为,就要另给学生安排任务。使学生在上课时有事可做。给学生分派力所能及的任务。将课堂活动丰富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上课提问、做练习、做项目等都可以积极调动学生。
(五) 同伴教育
在与同伴的互动社会交往中,中职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基本的价值判断,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自己的是非观。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等还不够成熟,存在片面性,甚至极端。因此,中职生在遇到问题时,一方面他们考虑的出发点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角度判断是非曲直,不会换位思考;另一方面,他们处理问题时,内心里渴望得到同伴、师长的认可,因此,中职生更重视同伴间的关系,更容易对同伴产生信任。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
[2](美)琳达·阿尔伯特.合作纪律:课堂管理指南(第三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1.
[3]张聪.浅谈中职学校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J].文学教育,2016,(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