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分课堂作为一种针对当前高校传统教育弊病,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优点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该文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入手,阐述了对分课堂的由来和创新理念,并给出大学英语课堂相关实践案例,进而分析了对分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经过实践调查证明,对分课堂可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及教育现状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值得進一步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改革;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合理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不再墨守成规忠于传统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相继铺展开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导向和政策支持,也为我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大学英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其本身具有基础性、先进性的特点。本门课程对于教学质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并且拥有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就决定了在当今教育多元化变革大潮中,大学英语教学要承担奠基者以及先行者的角色。
自1999年起至今,中国高等教育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然而大规模的扩招同时也带来了教育质量降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教学效果不佳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生学习趋功利化,大学英语也不例外。为了本课程的良好发展,解决教学实践难题,中国各高校应当积极尝试先进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突破当前改革瓶颈。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基础上提出“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而教师讲话的三分之二时间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 ]。当前大学课堂多以权威型管理为主,即以老师的管理规则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课堂往往是约束多,弹性少,从而造成了师生之间言说失衡的现状。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水平高低。随着网络日趋发达和教育对外交流的深入,高校积累并引进了大量优秀先进的教科书,在使用这类教科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即“教科书悖论”[ ]。书本内容已大大超越了教师的教学水准,这就导致了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教师不能够深入系统的教学只能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而针对传统课堂改革所提出的讨论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师需要深度参与课堂并且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这并不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
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以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为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强调先教后学的同时,对分课堂也实现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3 above。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多倾听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及时调整课程投入。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在对淄博职业学院2013级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作者尝试了对分课堂。该课程采用新理念职业英语教材,有4个平行班,每班45人左右,每周上课2次,每次连续两节,每节45分钟。每2周完成一个单元,其中第1周为教师讲授。本研究以第一单元“Company”为例,第1周教师概述单元总体内容,讲解Read for real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语法一般现在时的应用,要求学生课后温习,利用第一单元的听力材料进行模仿练习,并录制一段包含所学单词及语言点的音频作为作业,第2周上课前提交。第2周第1次课,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6人,开展讨论,温习课本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进行口语对话练习,并尝试完成第一单元的练习题。第2次课,教师先讲评作业,然后与学生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未解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学生对第一单元中的话语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完成书本上与该场景对应的听力题目,并在结束后由各小组交互评分,教师则随机抽查答案。
由以上研究可见,对分课堂中每单元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课堂时间包括老师对于本单元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学生一周后对书本内容的分组讨论。课外时间则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及内化的过程,通过完成作业加固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为1周后的分组讨论做好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70%以上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90%以上的人认为学习负担相对合适,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三、对分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基于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其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偏重于老师的讲授,而学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往往是以学生课上兴趣缺缺课下被迫完成作业收尾,而对分课堂上,教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而是留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由于学生要在一周后参加讨论,且老师会展示点评作业,受朋辈压力,课下他们会更加认真的完成作业并准备讨论,并自主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二)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言说失衡的现象,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学生倾听的意愿不高。而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作为一个重点过程,学生带着问题来课上讨论,相互协作解答,在讨论中深化了解,加深友谊。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和教师交流,教师随时可以参与讨论。由此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减轻教师负担,完成教师角色转变
在传统课堂上,教材内容有时会高于教师水平,而教师又要负责所有内容的组织和解释,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备课工作量增大,教学质量下降。而在对分课堂中教师只需把握精要,其他内容则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得,备课任务有所减轻,教师角色实现由机械灌输者到引导者的完美转变,而且教师讲授和解答的都是困惑学生的疑难点,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老师学识的评价。
(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相对于注重期末考试结果的传统课堂,对分课堂更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估。学生不再靠考前死记硬背过关,而是在教师讲授知识后,为准备下次的讨论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以良好状态自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且这段时间内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次学习同一内容,有效地稳固了记忆,减少遗忘,最终临考复习时,学生负担不再超重,从而轻松应考,提高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备课量适当减少有利于老师充分掌握教授内容增进创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代,对于课堂改革的多种尝试层出不穷,但合理的改革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还要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集众家之所长,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对分课堂是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它的引入和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英语教学的缺陷,帮助其突破教学瓶颈,为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崔艷辉,王轶.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2] 卫倩平. 大学课堂言说失衡、倾听缺失现象解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1(2):169-172
[3]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4] 余清臣,徐萍. 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
[5]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2012-03-30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改革;对分课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合理性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也不再墨守成规忠于传统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相继铺展开来。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明确的实施导向和政策支持,也为我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
大学英语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其本身具有基础性、先进性的特点。本门课程对于教学质量,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并且拥有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这就决定了在当今教育多元化变革大潮中,大学英语教学要承担奠基者以及先行者的角色。
自1999年起至今,中国高等教育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然而大规模的扩招同时也带来了教育质量降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学教学效果不佳等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且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学生学习趋功利化,大学英语也不例外。为了本课程的良好发展,解决教学实践难题,中国各高校应当积极尝试先进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突破当前改革瓶颈。
一、对分课堂的提出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斯曾在大量课堂观察基础上提出“三分之二律”,即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二用于讲话,讲话时间的三分之二是教师讲话,而教师讲话的三分之二时间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 ]。当前大学课堂多以权威型管理为主,即以老师的管理规则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这种课堂往往是约束多,弹性少,从而造成了师生之间言说失衡的现状。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质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水平高低。随着网络日趋发达和教育对外交流的深入,高校积累并引进了大量优秀先进的教科书,在使用这类教科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处于一个尴尬境地,即“教科书悖论”[ ]。书本内容已大大超越了教师的教学水准,这就导致了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教师不能够深入系统的教学只能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而针对传统课堂改革所提出的讨论式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师需要深度参与课堂并且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这并不适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
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以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为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思想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强调先教后学的同时,对分课堂也实现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3 above。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更多倾听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及时调整课程投入。
二、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在对淄博职业学院2013级五年一贯制会计专业的大学英语课堂中作者尝试了对分课堂。该课程采用新理念职业英语教材,有4个平行班,每班45人左右,每周上课2次,每次连续两节,每节45分钟。每2周完成一个单元,其中第1周为教师讲授。本研究以第一单元“Company”为例,第1周教师概述单元总体内容,讲解Read for real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语法一般现在时的应用,要求学生课后温习,利用第一单元的听力材料进行模仿练习,并录制一段包含所学单词及语言点的音频作为作业,第2周上课前提交。第2周第1次课,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6人,开展讨论,温习课本内容,分享学习体会,互相解答疑难,进行口语对话练习,并尝试完成第一单元的练习题。第2次课,教师先讲评作业,然后与学生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未解问题,最后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学生对第一单元中的话语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完成书本上与该场景对应的听力题目,并在结束后由各小组交互评分,教师则随机抽查答案。
由以上研究可见,对分课堂中每单元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课堂时间包括老师对于本单元内容以及重点难点的讲解和学生一周后对书本内容的分组讨论。课外时间则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吸收及内化的过程,通过完成作业加固对语言点的理解和掌握,为1周后的分组讨论做好准备。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70%以上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90%以上的人认为学习负担相对合适,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三、对分课堂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基于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其合理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课堂偏重于老师的讲授,而学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往往是以学生课上兴趣缺缺课下被迫完成作业收尾,而对分课堂上,教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而是留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由于学生要在一周后参加讨论,且老师会展示点评作业,受朋辈压力,课下他们会更加认真的完成作业并准备讨论,并自主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二)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言说失衡的现象,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学生倾听的意愿不高。而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作为一个重点过程,学生带着问题来课上讨论,相互协作解答,在讨论中深化了解,加深友谊。同时学生也有机会和教师交流,教师随时可以参与讨论。由此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减轻教师负担,完成教师角色转变
在传统课堂上,教材内容有时会高于教师水平,而教师又要负责所有内容的组织和解释,这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备课工作量增大,教学质量下降。而在对分课堂中教师只需把握精要,其他内容则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得,备课任务有所减轻,教师角色实现由机械灌输者到引导者的完美转变,而且教师讲授和解答的都是困惑学生的疑难点,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老师学识的评价。
(四)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相对于注重期末考试结果的传统课堂,对分课堂更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估。学生不再靠考前死记硬背过关,而是在教师讲授知识后,为准备下次的讨论对所学内容进行内化吸收,以良好状态自然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且这段时间内经过教师讲授,课后复习,分组讨论三次学习同一内容,有效地稳固了记忆,减少遗忘,最终临考复习时,学生负担不再超重,从而轻松应考,提高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备课量适当减少有利于老师充分掌握教授内容增进创新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代,对于课堂改革的多种尝试层出不穷,但合理的改革不仅要考虑技术进步,还要考虑学习群体、教师群体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点,集众家之所长,符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宗旨,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 ]。对分课堂是更加适合中国国情的课堂模式,它的引入和实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学英语教学的缺陷,帮助其突破教学瓶颈,为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崔艷辉,王轶. 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1
[2] 卫倩平. 大学课堂言说失衡、倾听缺失现象解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11(2):169-172
[3]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10
[4] 余清臣,徐萍. 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 教育科学研究,2014(1):15-18
[5]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2012-03-30